更新於 2019/12/08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影評】《危樓愚夫》─正直只能是正直者的墓誌銘嗎?

論危樓裂隙、狂泉跟愚夫之義勇與文明破口間的「關係」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摘錄自 北島 ,創作於1976年天安門「四五運動」期間的短詩《回答》。
有「先見」之識者,洞見了危樓─已至傾頹之境 以愚癡之心─懷負善念,秉行著義人的勇行之道者 仍將義無反顧地踽踽獨行在這猶如「永夜」般的寒冬
一貧如洗的處境,父子卻堅持不同流合污(劇照)
(劇照)
(劇照)
與其他人不顧禮義廉恥地偷搶拐盜形成強烈對比(劇照)
(劇照)
更與其他對危機警訊漠然而嗤之以鼻者形成了強烈對比(劇照)
主角察覺到危樓即將崩塌(劇照)
「If not us, who? (若非我等,更待何人?) If not now, when?」 (若非此刻,更待何時?)
「愚夫」無非是秉持著義勇,執意將自己的熱血 灑濺向時代祭壇中的「義人」。 但他慨然領受了悲壯的「命運」─ 這義無反顧地直面─赴迎向悲劇的「結果」─ 無非都是眾人的「昏睡」所肇致而成的「共業」
儘管,這終究是一場螺絲釘(無名小卒)與地基(體系制度)的較量 或許無望、或許徒勞而無功 或許─終必一頭─無可救藥地撞向失敗 但這卻是世界徐緩上升向「正道」的唯一「歸途」
雖說,覆巢之下無完卵 但若「愚夫」早已群寄於危樓之下 在這「狂泉」的勢頭之上,誰又能在亂世中─ 去堅守道義與良知呢?
樓之傾者,勢然倒之 乃因─「我們」皆任由群蟲蛀之
在分崩秒裂的大樓危痕中,滿佈的─是人性劣根頑汙的「危隙」 而在生活的統治之下,每人都被迫學會─如何擁抱「雙重思想」 如何棄守理想與義勇 只因為世界,要求我們;必須要以鄙陋之姿─才得以「抵達」生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而高尚,卻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不懂得,去衡量利弊間「得失」的我們─ 仍舊是只愛分「對錯」的「孩子」 我們都還來不及學會「長大」 義士也未能洞見比至冬的寒夜更為冷冽而刺骨的「人性」 即便,爛貨永遠成群結隊; 世界─就是待「末人」去拉屎填補的糞坑 生活之下,無人生還。 在這糞坑與屎堆的垃圾場裡,唯餘末人永存 儘管我們如何地堅守著正道,但「正直─只能是正直者的墓誌銘」 這就是殘酷而血腥的現實世界; 同時也是《危樓愚夫》所呈現出的悲壯與淒涼 導演Yuri Bykov(尤裡·貝科夫)以大樓的破敗喻人諷世; 而在危樓之下,群魔萬象俱現── 所有人,不是活得像豬一樣; 就是泯滅良心,狼狽為奸地分食著彼此的「未來」──
「『你該為我和安東考慮,大樓裡的人與你無關,這個爛攤子是那些偷竊的人造成的,你去勸說都是徒勞,對於我們來說他們什麼也不是。』這句話激怒了迪馬,因為她藐視了生命,明顯的利己主義,沒有人性,沒有同情心,迪馬說,他們活得像動物,死得像動物,因為我們對於對方都無足輕重。」
「在整個家庭裡面,只有父親伊萬是站在兒子一邊的,迪馬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三觀,不得不說是來源於父親的正面影響。伊萬活了60年,看到別人偷管子,他說那不屬於我們,當燈泡被別人偷了,他私下換上,當樓下的長椅壞了,他主動修好,他這一生都秉持這樣正直的心態。
正因為如此,母親相當不滿,罵他沒出息,也沒教好兒子,導致家庭的未來一片黯淡。於是,伊萬的內心產生了動搖,他這一生實在窩囊,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人們像避開瘟疫一樣避開他,他覺得他做錯了,所以最後迪馬選擇去救那些危樓裡的人的時候,他猶豫了,他不得不對現實妥協,他說,這個世界從未改變,意思就是迪馬改變不了這一切。
於是,迪馬成為了片中唯一一個仍舊保持正直的人, 唯一一個好人,唯一一個與愚夫劃清界線的人。
但在所有愚夫的眼裡,他才是真正的愚夫。
母親罵他,妻子數落他,就連父親也開始質疑他的行為,費多托夫說,『你是來自其他星球或者什麼地方嗎?』迪馬被徹底孤立了,人們難以想像還有他那樣的人存在,簡直不可思議。」
──豆瓣用戶:醉夢·聊生 評論 《危樓愚夫》 2016-07-07 15:06:06
「『看看你這段生命都做了什麼,看看你的媽媽和我,我們每天爭吵,沒有愛和樂趣在我們之間,我們從未教給你如何生活,我們只是責怪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
「『你不會撈錢? 』 『那你就像隻蟲一樣地活著吧! 』 『或許那就是你應該待著的位置』」
──Yuri Bykov(尤裡·貝科夫 )《危樓愚夫》(The Fool)
「危樓將傾,但危樓裡的人無人知曉,原因是政府無力安置,錢都被他們分光了,如果危樓塌了,居住在裡邊的人死了,這些看客們就是兇手,但他們毫不在意,他們甚至說,死的都是些愚民,無足掛齒。
房管局長費多托夫在危樓裡檢查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危樓裡的人,他不止一次表達了憎惡的態度。他說,這些人需要修理他們的腦子,而不是管子。他還說,那裡住著的都是垃圾、廢物,是些該死的人。
從電影截取的那些危樓裡的居民來看,費多托夫的看法不無道理,他的看法也代表了幾乎所有政府官員的看法。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考亞這個人物,就是典型的廢柴,他赤裸上身,暴打妻女,只需一眼便知常年與酒精和毒品打交道,無聊時與另幾個廢柴圍在一起打牌說笑,打牌的這些人一副病態,完全是破罐破摔,就在考亞問妻子要錢的時候,另一間屋裡傳來了夫妻的爭吵聲,那個男人也不是什麼好貨,成天只知道窩在沙發裡看電視,而半夜的過道裡,一幫小混混兒斜倚著牆,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抽煙吸毒搞破壞,跟電影裡的喪屍沒什麼分別,深刻詮釋了何謂“行屍走肉”。
這些人構成了電影裡最直觀概念上的愚夫。」
──豆瓣用戶:醉夢·聊生 評論 《危樓愚夫〈危樓將傾,愚夫何存?〉2016-07-07 15:06:06
「 想想斯坦福監獄試驗對人性可塑性的研究,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應激性本能由生理部分逐漸趨向于心理方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而心理則早已進化到了隨插即用的地步,想要限定一個人群不需要給予外界物質環境的影響,只需要附加一定的虛擬代號或心理暗示,有些人自然變為奴隸與囚徒,而其他人則升階為獄卒和阻擊手。一部分人上了樓,一部分下了樓,僅此而已,不會有人再關心根基是否動搖,樓層偏向何方,在專家和地鼠消失前,這座高樓也會一直傾斜下去。」
「這是一座充滿寓意的高樓。 昏暗,逼仄,老舊破爛,吱嘎的樓梯,臭烘烘的下水道…… 800多人,俄羅斯偏遠小城的底層,住在這座40年風雨的老樓裡。 尼基,一個最基層的管道工,發現了一條貫穿整個大樓的裂縫。 黑沉沉的夜裡,他驚恐地注視著,蜿蜒的裂縫仿佛通向天際。
這個正準備讀取建築系專業的窮小子,用知識和良心判斷出大樓完蛋了,地基發生了位移,24小時內一定會坍塌。800多人將葬身樓底。子夜,他向著市政管理者的酒會狂奔而去……
尼基,一家五口擠在一起。他和父親的心中仿佛懷著這世界上最後的正直,又活得一樣窮,固執。俄羅斯的冰天雪地裡,老父親咳得像壞掉的風箱。40年的煤礦卡車司機,粉塵毀了他的肺,他的背。活不下去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個人都從煤礦往外偷東西。父親不肯。於是他一直窮著,什麼也不能給家裡,被自己的妻子惡狠狠咒駡著。
尼基繼承了父親的靈魂,成為黑瓦罐裡最後一汪清水,但沒任何詩意,沒任何欣賞。他們都被自己的妻子、鄰居嘲笑著,被這個社會跺了一腳又一腳。生存面前,這樣的男人活得窩囊,但更讓人絕望的是,沒有任何人,無論底層還是“上層”,還能對這樣的正直,懷有一絲尊敬。
危樓之下,萬象顯現。人,底層的每個人,都仿佛死過一回。人心原本的寬厚、正直、道德,都被生活的巨石碾碎。俄羅斯的老母親們,俄羅斯文學中那麼溫暖厚重的存在,如今哪怕是曾受人尊敬的知識份子,退休後,一切被榨淨。活得沒有尊嚴,一鍋俄式熱湯飄滿肥油,但它便宜,又能維持生命的熱量。她們拖著肥厚的身軀,拍著疼痛的膝蓋,咒駡著老實巴交的丈夫,不爭氣的兒子,憤怒地咒駡這些不會往家偷東西的正直人。人人都在偷,人人都從一個倒下的樹上哄搶最後的果子。年輕的妻子也在咒駡著丈夫,皚皚白雪裡最後一個愚人。
生活的皺紋啊,它就那麼活生生地折磨著所有世間肉身,所有心靈,讓所有人渾濁不堪。影片冷冷地描繪著底層社會的人間群像,讓人心中寒冽,卻又秒懂那些渾濁的所來,所去,萬丈悲涼。」
「這裡永遠都不會有變化了」 「永遠不會」
─Yuri Bykov(尤裡·貝科夫 )《危樓愚夫》(The Fool)
「危樓愚夫,危樓所指就是那從頭到尾被大裂縫貫穿的宿舍樓, 也是指已經被社會蛀蟲盜空的社會。
首先一點,地基在塌陷,而影片中的青年人都無所事事,吸毒,打炮,而我們看到無論是吸毒打炮砸椅子,這群年輕人都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在走廊,在屋頂,在別人家的院子裡,暗指這個社會的未來社會的棟樑已經沒有生存空間。」
「在整個家庭裡面,只有父親伊萬是站在兒子一邊的,迪馬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三觀,不得不說是來源於父親的正面影響。伊萬活了60年,看到別人偷管子,他說那不屬於我們,當燈泡被別人偷了,他私下換上,當樓下的長椅壞了,他主動修好,他這一生都秉持這樣正直的心態。
正因為如此,母親相當不滿,罵他沒出息,也沒教好兒子,導致家庭的未來一片黯淡。於是,伊萬的內心產生了動搖,他這一生實在窩囊,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人們像避開瘟疫一樣避開他,他覺得他做錯了,所以最後迪馬選擇去救那些危樓裡的人的時候,他猶豫了,他不得不對現實妥協,他說,這個世界從未改變,意思就是迪馬改變不了這一切。
於是,迪馬成為了片中唯一一個仍舊保持正直的人,唯一一個好人,唯一一個與愚夫劃清界線的人。
但在所有愚夫的眼裡,他才是真正的愚夫。母親罵他,妻子數落他,就連父親也開始質疑他的行為,費多托夫說,你是來自其他星球或者什麼地方嗎?迪馬被徹底孤立了,人們難以想像還有他那樣的人存在,簡直不可思議。
影片結尾,這種不相信的情緒達到了高潮,當危樓裡的所有人聚集在樓下,而危樓並沒有塌掉的時候,考亞拉著迪馬說,這是我們的英雄,他是真的漢子,他如此勇敢,看他拯救了多少人,這世界上還是有正派的人的。
這一番話明顯是諷刺,意思是說這個傻瓜騙了我們,考亞當先打了迪馬一拳,然後一群暴民蜂擁而上,拳打腳踢。影片最後,迪馬蜷縮在地上,一襲紅衣,分外惹眼。」
「如果硬要去說為什麼會有危樓,就更是個扯不完的話題,而且問題會逐漸導向具體操作層面,為什麼監督會在關鍵時刻反而把大眾推向深淵?為什麼民眾對切身利益最終卻做出最愚蠢的表現?為什麼人性之善卻孤獨且很難在現實中真正發揮作用?亂麻一樣的東西。
時常感覺,除了生產力、生產關係之外,還應有個教化水準,來衡量社會發展的階段和方向。」
──豆瓣用戶: ugccp 評論《危樓愚夫〈吊詭的危樓 叵測的人心〉2018-10-26 13:00:25
「當已經接受這就是生活本身, 如何能期待他們突然心潮澎湃,決定奮起反抗改變現狀?
影片的無力感在結尾達到頂峰。 男主無疑是勇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權力施壓,被害者嘲諷,家人不理解,烘托出濃重的孤軍奮戰感。而男主愈勇敢得耀眼,愈反襯出這個世界爛得不可收拾。
裂縫觸目驚心,大樓搖搖欲墜,犧牲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下一秒大樓轟然倒塌, 熟睡和裝睡的人們是否就能被驚醒?」 ──豆瓣用戶: 小豹子 評論 《危樓愚夫〈愚夫之愚,周遭之爛〉 2019-03-03 11:23:21
「鏡頭悄無聲息地對準白雪和黑夜的靜謐,那些底層的人們還是危樓中熟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運與生死如何被決定。那些高層人物,在寒夜裡思考一分鐘,就決定了數百個底層者的死亡。就像後來,季馬對著自己的妻子說到,“我們活得像動物,死得像動物。”
繼而,我們能看到靶環中更殘酷的一環,當我們發現所處的環境是倒錯的,那麼我們應該順應這個環境以求得現實回報,還是堅持正確的、有良心的選擇,而必須承擔代價?季馬一直樂觀得近乎天真,不屈從於惡的環境,不同流合污,想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境遇,他的父母、妻子都在問他,你就不考慮我們嗎?
在她們看來,這種迂腐的狀態是無法在這個殘忍時代立足的。這又涉及到一個無解的問題,尊嚴到底是什麼形態?是順應環境之後,獲得的體面和物質,還是維護內心的道德感不受侵犯?哪一種才是真的有尊嚴?當我們陷入這非此即彼的、逼仄的一角,該如何抉擇?
然而,這些逼問還沒有結束。最靶心的一環,更加殘忍。最終,季馬覺得依靠外部力量無望。他開始一家家敲門,讓所有人下樓。人們聚在樓下,發現樓卻還沒塌陷。這些底層者沒有把他當作英雄,反而當他是個笑話,一起把他痛打了一頓,各自回家。樓沒有塌,但人心早就坍塌了。
危樓矗立在那裡,一點點歪斜、破碎,就像大廈將傾的人心,無可收拾。季馬為了自己的良心和這800人的性命,妻離子散,但最終卻被那群人打得動彈不得。這是怎樣的代價呢? 這部電影的俄文名字如果直譯,應該叫《白癡》,在很多人心裡,這個詞彙才是季馬最精准的定義。」
──豆瓣用戶: frozenmoon評論 《危樓愚夫》 〈我們活得像動物,死得像動物〉2015-10-08 14:47:37 「叫醒鐵屋子裡熟睡的人不僅僅有可能他們打不破鐵屋子, 還有可能會被守屋子的人槍斃,被醒來人的暴打,嫌你耽誤了人家做夢。 晚安朋友,願你依然能安睡」 ──豆瓣用戶: 沉默的玩 看過 《危樓愚夫》 2017-04-17
2019/9/1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