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當我們提到族群「消失」時,指的是什麼呢?

這是加拿大Regina的一名原住民男孩,入學前後的模樣對比。
19世紀時的加拿大和美國,都強迫該區原住民小孩進入寄宿學校。他們被迫離開家庭,在學校選一個白人名字,做成名牌掛在脖子上,不准說母語、不准有自己的文化、習俗跟信仰,剪掉他們的長髮、割下他們的辮子,讓他們「改頭換面」,成為堂堂正正的美國人或加拿大人。
加拿大前總理Paul Martin把當時的政策稱為「文化清洗」,稱是為了消滅原住民的文化傳統,讓原住民孩童都變成「小白人」。
一樣慘忍的事,現在正發生在新疆的維吾爾族人身上,香港人的文化也在逐漸被普通話取代,而過去,也曾發生在台灣人身上。
有人想過,當我們提到一個族群「消失」時,指的是什麼嗎?是指世上已經沒有人擁有這個族群的血緣嗎?顯然不是,例如台灣許多人身上都留有平埔族的血統,但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所謂的「消失」,真正的意思是,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人使用這個族群的語言跟傳統,已經沒有人用這個族群的方式生活,這個族群中斷了文化的演進,永遠停留在歷史中。
以在台北出生的我來說,我身邊同儕好友中沒有任何一個母語家庭,也就是按照「母語在家學」的概念,我們的下一代就會失去母語的溝通能力;我們也不知道過去台灣人是怎麼生活的?有什麼習俗跟傳統?我們知道七夕是情人節,但卻不知道傳統台灣人這天慶祝的是七娘媽生,是求保佑孩子健康長大;在日治及華國來台初期,我們還有台語版的文學、科學甚至醫學典籍,我們族群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但如今都中斷了;1940年代,台灣是亞洲最先進的地區之一,比起長期戰亂的中國,台灣人應當是更富有文化水準的一群,但現在,高雅的台語卻被貶為粗俗的代名詞。佔台灣人口最大宗的台語族群尚且如此,更何況客語及原住民各族群?
回老家看母親跟阿嬤,看到中天新聞台裡,某個高雄民眾夾雜著台語跟華語在稱讚只有國民黨會拚經濟拚觀光,感觸就特別深。我們還以為自己是北美大陸上馳騁的白人,是一個外來的、新的、甚至更高級的族群,但事實上,我們都是被中國國民黨關進寄宿學校的台灣原住民,只有我們自己不知道。
離開時,我用台語對母親告辭:「母ah,我欲轉去啊。」
從小講台語、也在學校被掛過「我不說方言」牌子、我最愛的母親,卻是標準的華語回答我:「東西記得拿。」
我想,如果要說國民黨跟過去美國、加拿大政府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承認錯誤、道歉並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在高雄,用華語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還出來選第5次總統;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是成功了吧?但對我們呢?
當我們提到族群「消失」時,指得是什麼呢?是我們失去了語言、失去了習慣、失去了文化。也許,很多人都還不知道自己的族群即將消失了吧?因為我們死亡的過程不像香港人的抗爭這樣轟轟烈烈,這一切是如此地安靜,在學校、在電視、在社群媒體、在每一次的選舉、在每個人的家中,我們正一言不語地、默默死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