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3 政府群策群力,抑或只是「圍爐取暖」?

俗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不少人覺得與伙伴們一同討論問題,能集合一群人的思維,所作的決策一定會更準確、更理性及更有效,因此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是私營機構,都有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就重要議題作討論及決策。我們傾向相信,群策群力一定比獨自完成工作更好,但事實是這樣嗎?心理學研究給予我們否定的答案。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群體的決策過程會充滿錯誤及偏頗,團體迷思(groupthink)便是其中一個群體心理現象,使決策偏離軌道。

團體迷思引致的社會災難
團體迷思理論由心理學家Irving Janis(1918-1990)提出,指的是一個高度親密(cohesive group)的群體(可以是性格、政見或意識形態上),往往會因務求盡快達成共識而省去詳細討論相反論據(counter arguments)的過程,從而令決策嚴重偏頗,導致失誤。 形成團體迷思的主要成因有多個,其中一個與剛才所說的「親密」有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