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於西元1045年由中國北宋的畢昇發明,經過一番旅行,由古騰堡(Gutenberg)在西元 1455 年印出完整的拉丁文「聖經」。
但是能擁有一本「拉丁文」聖經固然能凸顯出自己的虔誠與高貴,標準拉丁文(畢竟和中國的文言文一樣)不夠生活化,人們想要擁有的是一本可以不用經過教會就可以自己研讀的「聖經」。
畢竟,此生短暫,要想獲得永生,只有想法自己和「上帝」直接溝通,「上天堂」的機會才能大增。
在這種想法下,「本土」語言聖經開始在歐洲各地出現,到了1600年時,幾乎沒有哪個地方找不到本土聖經,只有葡萄牙與俄羅斯要到十八世紀,才有以自己語言出版的聖經。
另一方面,1517年,在德語聖經出現的五十年後,「薩克斯邦」(Saxony)開始有了新的想法 --他們發現聖經裡敘述的早期教會 和 自己面對的羅馬天主教會作風有很大的差別。
在十六世紀初,多種「聖經」版本使人們能夠自行解讀「天主」的話語,人們開始懷疑付錢買贖罪券真的可以赦免自己所犯的罪,至於「付越多錢買贖罪券就越有機會上天堂」的說法,更是可疑。
畢竟,聖經裡根本沒有「贖罪卷」、連天主教會裡出現的玫瑰經、婚戒、聖歌、聖衣這些玩意兒,聖經裡也沒有啊!
於是,在教宗要為羅馬興建聖多祿大教堂時,(神學博士)馬丁路德發難了!
路德堅稱,教宗只能赦免他加諸在人民身上的處罰,而人的罪只有神能夠決定。 路德的主張受到很多教派的呼應,許多基督宗教國家的公民也很高興這樣一來不用再花大錢買贖罪卷給教宗(蓋大教堂)了。
但是,這樣一來,教會在過去為了維護(國際)和平所做的各種努力也因此被抹煞了。
以上所說的主要是羅馬教會和歐陸基督教社會因為古騰堡印出的「聖經」所產生的改變。
接下來,讓我們把焦點轉到英格蘭身上。
基督宗教很早就在盎格魯薩克遜族扎根了(而且,很巧合地,與佛教在中國與日本扎根的時間相當。)只是,後來經過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 和 玫瑰戰爭(1455--1485) ,英格蘭的軍隊終於不敵聖女貞德的號召,以失敗告終。
然而,雖然敗在天主的聖女手下,陷入低迷的英國國教也在基督教的信仰下,重新振作起來。
(一起聽一首英格蘭的歌曲「綠袖子」吧!)
很多英國人以為這首歌是亨利八世所作,不過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這首歌是在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時出現,而且曲風帶有義大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