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驗,跟某些人感覺就是磁場不合偏偏卻需要一起共事?或是平時是人人稱讚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但在某些情況下卻不自覺失控或做出自覺不像自己的事情?
《練習自在面對衝突》一書簡單地用了幾個問題跟為數不少的案例,邀請讀者自我剖析衝突背後最根本的價值觀的差異。不妨試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假設你要向陌生人形容自己,而你希望對方得知所有跟你有關的一切,前提在於那是你想透露的資訊。請列舉六個詞、八個詞或十個詞來形容自己。
2. 請說出哪種狀況往往會引發自己最壞的一面?(而這通常涉及第二個人)
3. 哪些認知概念可以中斷那樣的反應?進而將負面情緒轉換成正面回應?
以上的問題是從最自我且內心的層次,探求個人最在意的價值觀,而這些的價值觀往往就類似我們身上所穿著制服,代表了個人在面對世界跟他人的樣貌,也是衝突的觸發因子。所以,每當這些價值觀感到被冒犯時,往往就是衝突的開始,而會引發我們最不想看到自己較為不堪或失控的一面。
如果某人的價值觀內有「為人著想」這一項,那麼可能在碰到有汽車駕駛人在路口沒有禮讓行人就逕行穿越,就足以引發正在行走路人的怒氣。或是碰到價值觀內有「遵守規則」這一項的人,對於那些繞過既有規則的小聰明或是不被懲罰的錯誤,就有可能引起他的不滿或衝突
但書中提到了很重要一個觀念,當我們可以理解自己為什麼或在什麼情況下會被冒犯的原因、他人的價值觀很可能跟我們相異,以及價值觀其實沒有好壞只有不同的事實,我們就可以用更持平的態度,去看待在衝突當中的自己與他人。
表明自己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同時在了解自己的觸發因子跟有可能會讓自己反應惡化的狀況。雖然價值觀的差異不可避免,但理解價值觀差異,以及個人針對價值觀產生的反應,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的行為與你無關,你的反應才跟你有關係」像是一句神秘的咒語,說明了具有特定價值觀的人,無論面對的人是誰,他展現的行為就是自身價值觀的反映。感覺被觸怒的人,可能是價值觀自覺被冒犯,或是覺得他人的價值觀強加在自己身上,無論是因為哪一種狀況被引發情緒,其實自己就是那個產生問題也可以解決問題的人。
從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價值觀開始,也像是在撰寫自己跟他人的使用說明書,小至玩具、家電、電子產品,大至汽車跟飛機,如果我們在使用這些無生命的物品時都會記得詳閱說明書,以讓產品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對於生長背景各異和價值觀殊異的個人,我們是否也該發揮更多的耐心,了解自己跟他人的關鍵字,讓理解不同的價值觀成為共通語言,也將自己從以往看似必然人際衝突和懊悔中解放出來。
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