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獨魯萬 #6 菲式飲食 無所不在的白米飯

深受顧客喜愛的獨魯萬市區小吃店(Eatery)
深受顧客喜愛的獨魯萬市區小吃店(Eatery)
在菲律賓,除了生活環境與工作節奏,最需要花心力適應的非是獨特無比的「菲式食物」莫屬。 即使在菲律賓已生活快三個月,在飲食上仍然無法完全適應。或許是因為受到殖民文化的影響,菲律賓在飲食上口味不僅重鹹還偏好油炸,連蔬菜水果攝取量都偏低,人們在吃飯時還習慣配上非常大量的白飯。對比之下,臺灣人的飲食真是既均衡又清淡。 還記得二月初剛到獨魯萬,我們配合安排參加為期一週,以當地志工為教學對象的社區營養學課程。為了讓志工在交通上好安排 (也為了避免出席率過低),我們配合志工們就近選擇在 Barangay Hall(村莊活動中心)上課。每天中午主辦方會派人從獨魯萬市區將大家的午餐送來會場,而我們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一起幫忙跑腿的搬運工。每日一早,我們將一袋又一袋的便當搬上吉普尼,再輾轉送到約莫兩個小時車程外的 Barangay Hall。
運送便當的過程(照片為吉普尼內部)
「你覺得這個便當裡面會裝什麼?」同事姊姊問我。 「我還真猜不出來,不過一定是跟臺灣的便當很不一樣。」我說。 菲律賓氣候炎熱,昏昏沉沉了一個早上好不容易到了中午開飯時間。同事姊姊與我各領了一個便當,滿懷好奇心地打開便當盒。
炸雞腿、烤豬肉。
烤雞腿、炸豬肉片。
打開保麗龍製的飯盒,一股油膩的味道撲鼻而來。 眼前所見為三樣主菜:炸雞、白飯、與肥滋滋的豬肉,外加一包番茄醬。 「真是個熱量爆表的飯盒。」 我轉頭看了看身為營養師的同事姊姊,嗯,果然是滿臉的震驚。
接下來幾天的菜色,其實都相差無幾,主要差異在於烹調方式的不同。偶爾會附上一根香蕉當餐後甜點,唯有油膩的炸物從不缺席。
滷雞腿、炸魚。
炸雞與混合蔬菜。
菲式飲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白飯」。不管在小吃店、餐廳、快餐店,桌上總能見到一盤又一盤堆得像山一樣高的白飯,一個人一餐吃下二至三人份的飯量,每次親眼目睹我都不免瞠目結舌。 根據菲律賓同事A的描述,這是當地長久以來的用餐習慣。 「如果一頓正餐裡有炒麵或包子等主食類食物,你們還是會習慣點上一盤白飯嗎?」我好奇地提問。 「會啊,如果一頓正餐裡沒有白飯,我們會覺得很奇怪感覺像是少了些什麼。」A答道。 「精緻澱粉與油炸類攝取太多,又少吃蔬菜,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胖的。」 「是啊,所以我們都有 Love Handles (腰間肉)。」 A指著自己的腰,不好意思地搔搔頭。 「你們皮膚白白的,又瘦,長得真好看。」A說。 「在臺灣從來都沒有人說過我瘦呢,畢竟我是個大吃貨。家人總是提醒我少吃一點,還說再吃下去會變成小豬。」我大笑。 看來臺菲兩地對於胖瘦的標準很不一樣呢。
平日我們與A結伴到村莊監督計劃執行,中午順路就會一起到附近的小吃店吃午餐。而在這些被A稱為 Eatery 的小吃店裡,我們體驗到菲律賓所謂的家常料理。
村莊小吃店的用餐環境。
與自助餐廳的格局有些類似,菲律賓的小吃店門口通常會有個玻璃櫃,裡面擺滿菲律賓常見的菜餚,客人得先在櫃前向店員點菜,再到店裡找位子等候店員將菜一一送齊。
小吃店的玻璃櫃內擺滿各種菲律賓常見的菜餚。
四個人點了滿滿一桌,一盤約15披索(臺幣10元)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小吃店,點完菜後店員問我們需不需要一人一碗白飯,我和同事姊姊隨口說聲好,便入座等待我們的餐點。 當店員送完餐,我看著眼前滿滿的一盤白飯吃驚地問道。 「我們不是說要一碗飯嗎?這是兩碗的份量吧?」 「這是確實是一碗飯的份量,怎麼了嗎?」A問。 於是同事姊姊與我從此每餐都只點半碗飯(笑)。
至於我們在菲律賓又吃到了哪些特別的街頭小吃與傳統菜餚呢?神奇食物見下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unny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