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用防疫的精神關心社會福利吧:政策的木桶理論1

木桶理論的意旨為,一個木桶的蓄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而非最長的那塊。該理論常常被用於個人時頗受爭議,畢竟有些工作需要面面俱到才完成,但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長期鑽研於某項領域或技能的人才能勝任。
今天我們不用個人,而用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討論木桶理論,這個社會的每個自然人、法人、團體乃至政府部門,都是其中一塊木板,最近的防疫成績,就是最好的範例。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台灣的表現不是單一個人的成就,而是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每一個人積極配合的結果,我們每天觀看記者會,維持社交距離並落實出入公共場合戴好口罩及勤洗手,因為我們明白,任何一塊木板壞掉了,每個人都將處於危險之中。
讓人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很擅長讓木板壞掉,成癮、犯罪、精神疾病、虐待、忽視、性侵害及性剝削,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不斷的在我們身邊重演。好消息是,利他行為是人類重要的生存優勢之一,總有一群人不吝伸出他們的雙手,承接住因為各種原因跌倒的人們,接下來我要試著說明,為什麼伸出援手是有價值的。
伸出圓手
伸出圓手
經濟實惠
負面的標籤像一座塗滿油的滑坡,每下滑一公尺,就要花更多力氣爬上來。因此不論是疾病還是犯罪、成癮,預防的效果優於治療,治療的效果也優於不治療。
以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為例,它是一個常常被忽略卻十分重要的兒童精神疾病,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學齡的孩子患有品行疾患的比例約為3%,然而這樣的孩子常被大人視為不受教的壞孩子,因此他們大多沒有機會被診斷,更遑論妥善的治療。沒有受到妥善對待的孩子高達50%在成年後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或邊緣性人格障礙,且他們憂鬱、焦慮、成癮的風險較高,較容易犯罪、非計畫懷孕,他們更依賴社會福利體系,較容易流離失所甚至自殺。而且他們通常有育兒的問題,這意味著他們的孩子罹患品行疾患的風險更高,如此產生了代間循環。
凱文怎麼了劇照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研究指出,每付出1美元在成癮及犯罪的預防,可以節省10美元未來在醫療、社福及司法的支出。在不可挽回的遺憾發生之前,我們有很多機會幫助這些受傷的孩子們,而且非常、非常划算。
世事無常
人們傾向認為世界是公平的,不好的事情只會發生在壞人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檢討受害者。然而真的是這樣嗎?2019年臺灣低收入人數為30萬4,470人,占總人口的1.29%;同年身心障礙的總人數為118萬6,740人,占總人口5.03%,接下來我們來看死亡數,2018年的死亡統計顯示,1到64歲間,死於自殺的排名皆在十名以內。
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都無法確定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就算我們真的很幸運完美迴避了上述事件及事故傷害,還是抵不過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可能因年老而失能,需要他人的援手。所以,我們只能盡自己所能,讓這個社會對弱勢友善一些些,這樣當我們需要幫助的那天到來,受益的人就是我們。利他行為就像是一個保險,因為當每個人都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時,他人也將不會對自己的困難做出回應
我們注定共同承擔社會事件造成的恐懼和創傷,相對的,若每個人都能多關心一點點社會福利的議題,這個社會也將變得更加友善。
畢竟在這裡,沒有人是局外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