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35%毛利率的故事

大叔一直都在電子業上班,從PC的品牌公司再到大型EMS代工集團裡面的工業電腦公司。
在PC品牌公司剛開始的年代,毛利率十幾%還可以讓大家覺得未來有點希望,過了幾年開始守不住兩位數的毛利之後,狀況就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一直到品牌公司的最後幾年,產品能不能獲利居然要靠原廠的rebate金額! [不是回扣歐.., 而是銷售到一定量之後的獎金,這樣形容比較好] 所以各家廠商無不想盡辦法把量做大,削價競爭也無所謂,因為沒有量就沒有市場話語權,買的材料都會比較貴,做出來的東西也會比較貴,連技術支援也變少,行銷資源更別提,慢慢的被邊緣化直到被市場淘汰。
好像有點辛酸,營業額上百億的公司努力了一年之後可能是一場空? 沒有因為庫存或某些問題賠了一屁股算是不錯的。大叔身為產品部門主管豈可置之不理? 推行了很多改善方案但是效果不彰(你在改善別人也在改善,你進步了別人也在進步)。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和國際大廠一同推出新產品、辦發表、參展、開會之類的到處飛來飛去和歪國人把酒言歡,結果私底下苦哈哈的擔心到底能不能多賺一點點給自家辛苦的兄弟姊妹們(包括自己)每一季有獎金可以分。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沒有什麼獨門絕活就只能任由別人擺布。與其在一個過度競爭殺紅眼的PC市場裡面苟且偷生,不如想個新的出路 . . . 妥善地做好交接和PC品牌公司說再見後毅然決然投入一個當時號稱隨便毛利都有35%的IPC工業電腦產業中 (台灣PC產業的成功連帶影響了我們在工業電腦也就是所謂IPC的領域也是領先世界。大叔因緣際會在沒有人脈介紹下從104接到了面試邀請,幸運地加入了一間IPC公司)
進入了IPC之後彷彿進入了不同的次元,節奏整個變慢了下來,產品從少樣多量變成多樣少量。如預期的非常重視毛利率(因為量少要攤提的成本高),同時產品生命周期長,只要認真做的話獲利相對穩定,暫時告別了過度競爭的消費性PC市場。
But …… 人生總是有很多個但是
高毛利率獲利穩定的產業怎麼可能會好過太久? 各大電子業集團立刻注意到了IPC這個市場,開始投入大量資源並用最原始的低價搶單法,,非常快速的把IPC又搞得紅通通的一片紅海。尤其大叔服務的公司被大型EMS公司入主,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形容就是"cost down" 為王。 無所不用其極的從所有層面降低成本,紅字接單黑字出貨。與客戶接洽的重點通常是你現在的成本是多少? 我降15%給你有沒有興趣?
就這樣,原本稍有利潤的產業在主事者不去思考如何提升價值,只希望能快速切入和獲利的短線思考下又陷入了一樣的輪迴,35%之類的毛利率和穩定的生意慢慢越來越少。IPC產業直接被PC化! (相信其它產業也有類似的狀況) 直到最後大叔選擇了離開,中年轉業改到新創公司~ 繼續追尋我的理想。
這篇文章想奉勸職海浮沉的大家:
我們也許沒有多大本事改變環境,但是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如果待在過度競爭的產業裡面做cost down的事感覺沒甚麼意思, 就想想如何value up吧! 換個環境其實是可以考慮的選項,畢竟cost down是個無止盡的循環 (沒有對錯問題但大叔就是不愛),人們都應該為自己有限的職場人生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多價值才是更有意義的事!
你(妳)在怎樣的跑道上?
你(妳)在怎樣的跑道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