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聽說你也想轉職 | 我如何在毫無相關的幼教背景下,拿到電商行銷的off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青春是一場壯闊的迷路,在每一次的嘗試中找到自己。
即使不知道前方為何,也得要有披荊斬棘的決心。

起步 : 面對恐懼仍要前進的勇氣

你是否也常想著 : 自己還很年輕,或許可以多嘗試、做其他領域的工作。
但卻始終覺得自己沒有好的條件與經驗,而畏縮留在原地。
以自己的背景來說,身旁的同學理當都期許自己能應屆考上正式教師。畢竟生活穩定,薪水優渥。況且自己很喜歡小孩,對教育也有一定的熱衷。那為什麼我還要離開呢?
我 只 能 這 樣 嗎 ?》 - 丹 尼 爾.奇 迪 亞 克
這句書名與內容重重的打在我心頭。世界偌大、知識浩瀚,得找出自己的天賦並願意投入的志業。那麼更該好好把握壯年的歲月,尋出人生不同的可能性

探索與行動 : 找到方向並努力精進

你不能百分之百地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
但你有權利決定你要的是什麼樣的工作
從挖掘小時候的經驗、日常的生活紀錄、別人的回饋、個人的特質中,摸索出自己會有興趣的工作領域。(關於自我價值與探索,之後會再寫一篇詳細的文章記述,此篇重點放在求職。)

【大致的順序如以下四點】

  1. 探索自我,歸納想嘗試的工作領域有哪些。
  2. 打開求職網,詳細看職缺需要的核心能力有什麼。
  3. 依找到的資料逐步自學,並有紀律的持續產出
    (若能累積作品更好。我自己是有用wix網站做了一個蠻陽春的作品集。)
  4. 訂定實行計畫與最壞的打算(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回去接代課)。
上圖為自身的例子,可依此邏輯去訂定自己的轉職計畫。

準備上戰場 : 求職與面試交替的馬拉松

在激烈的履歷海如何脫穎而出?
每一個細節都不馬虎,才有可能出眾拿取門票。
先在此點出重點概念,考慮到篇幅會太過冗長,故後續再撰寫另外一篇詳細的履歷與求職信秘笈,以及面試該抱持的心態與如何準備
  • 求職信的好壞攸關人資是否會點開你的履歷
  •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人資,你會想看什麼樣的履歷?
  • 哪些資訊排在前面,會讓人資想繼續看下去?
  • 照著應徵需求的內容來撰寫
  • 加強說明你為此職缺做了哪些努力
  • 沒有此領域相關經驗就寫社團的事蹟(需具體且有數據參考)
  • 其實你對於業主來說就是應屆,展現良好的個人特質更重要
做足功課與練習,就不怕緊張出錯 !
在面試中展現你的用心與熱忱。
  • 熟讀自己的履歷
  • 猜測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
  • 找朋友模擬面試
  • 當天提前一小時至面試地點附近休憩(最後準備、整理儀容、穩定情緒)
  • 不須過度背稿,順著面試官的問題應答
  • 當遇到較專業性的問題,請向面試官請求思考的時間
  • 不管過程如何,繼續投遞履歷
最後,我比預期的時間還要早拿到offer(電商數位行銷),也遇到了很看重我的老闆。
感謝公司願意給我一個完全沒經驗、沒背景,甚至已經畢業一年的社會人士機會。
對於未來,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就如這趟歷程教會我的;
「面對恐懼仍要前進。」努力走好每一步,讓自己的實力往上攀爬。
其實你比想像中的還要強大,只要持續努力就好。
願你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avatar-img
6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
Thumbnail
跨入2024年後陸續接到不少應屆畢業生提出的諮詢需求。從討論中我發現, 這些準職場新鮮人雖然展現了提前開始做就業準備的積極心態, 但卻不太清楚在履歷和自傳之外還需要哪些求職準備。在6月正式畢業之前, 我會建議利用接下來的幾個月進行這5個求職準備, 做一次市場、個人優勢、興趣、價值觀的全盤考量。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
Thumbnail
跨入2024年後陸續接到不少應屆畢業生提出的諮詢需求。從討論中我發現, 這些準職場新鮮人雖然展現了提前開始做就業準備的積極心態, 但卻不太清楚在履歷和自傳之外還需要哪些求職準備。在6月正式畢業之前, 我會建議利用接下來的幾個月進行這5個求職準備, 做一次市場、個人優勢、興趣、價值觀的全盤考量。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