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曾經因為這些狀況而感到心慌嗎?眼見要畢業了,身旁的同學好像都已經有了目標開始勇往直前;又或者,踏入30代的年紀,周遭朋友似乎都已經在特定產業領域站穩腳跟,而自己還是無所適從?面對所有人都在前進,唯有自己落在後頭原地打轉的恐懼,沒有人生夢想、目標,看不清眼前的路,明知停在原地並不是辦法,但生活還是得過下去,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的作者Fiona糖霜與西裝告訴你,與其不斷焦急地眺望遠方,不如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看看自己手中已擁有的牌,可引領你前往何處。如同他在書中說道:「沒有夢想的人,人生就像是場無限遊戲。沒有所謂的勝利,只要能夠持續探索,就是贏家。」雖然書名頗引人誤會,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本教你發現自我的心靈成長書籍,但其實內容本質上,是本淺顯易懂且系統化的求職教戰手冊。Fiona透過自身經歷歸納他的求職心法,讓平凡人如你我,縱然沒有清晰無比的夢想藍圖,但至少在職場發展上,能一步一步向前走。

求職前準備:摸清現有資源,掌握個人價值

在進行求職前,可善用手邊資源對於相關產業領域進行初步探索,例如學校職涯中心、向師長或學長姐請益相關經驗、目前公司所能提供的培訓資源等。再更深入一層,則是試圖挖掘第一手資料,了解求職條件沒列出的潛規則。這可透過參與業界舉辦的講座與說明會,了解公司所注重的價值,並可嘗試藉此與業界人士建立Network取得更多資訊。聯繫業界人士時,不僅僅是拿著換到的名片送出訊息,若有機會獲得善意的回音,更要著重後續的深度交流,詢問標的職務的工作內容、職涯發展及所需重點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檢視自己手中尚欠缺的牌色。
除了資源,作者也強調要了解個人價值,可從「能力拆解+價值敘述」該公式下手:
能力拆解:把自己做過某件事的過程,拆成一個個環節,然後思考自己在每個環節上,運用了什麼能力。
價值敘述:明確闡述自己的價值,優勢才會被看見。可從兩面向挖掘自己的價值,第一是反向思考,若我沒做這件事,最壞的結局是什麼;第二是高度視角,用公司高層的角度來看自己做的事,試圖揣想主管指派員工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光是要認真做完以上功課,便是勞心勞力的浩大工程,沉沒成本可能會使許多人望之卻步。但作者提醒,不確定性才是職涯探索的常態,而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實力的累積。你會習得因應未知的能力,也能在其中生得更多不怕挫折的勇氣。

啟動求職:具關聯性的履歷、準備一場以你為主角的面試、選擇能持續強化自身能力的offer

進入求職程序,第一關便是履歷的書寫。一份良好的履歷,必須強化與標的公司的關聯性。因此務必搞清楚公司想要什麼樣的人才,並呈現相關經驗,讓公司知道你擁有它們想要的技能。作者提供撰寫履歷的關鍵訣竅:
用字:善用產業關鍵字,提高自己與公司的配對感。
句型:「擔任什麼角色/用了什麼技能+做了什麼事+造成什麼結果」。
簡化句子:使用淺顯易懂的敘述方式,而非燒腦的閱讀測驗。
段落:營造整體感,利用3-5個細項交代經歷。例如,用第1個細項簡介自己的職位內容和主要業績,再利用後續幾點扣合第1點羅列的項目,依次敘述經歷。
當你成功通過履歷審核,歡迎來到第二關的面試。作者認為,面試的主體其實是一場以你為主角的對話與深度訪談,由「主體+分支」所組成,也就是「故事概要+經驗細節內容」。好的面試準備可讓你盡可能掌握發球權,在描述故事主體的同時,透過經驗細節埋下各種伏筆,誘使面試官詢問你期待他詢問的問題。作者對於面試給予以下建議:
面試必備主體:「自我介紹+萬用故事」。自我介紹要呈現「我是誰?(個人定位)以及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另準備3-5個萬用故事,作為展現能力或個人特質的具體說明案例。
把自己的故事說好:架構上,可遵循「情境概要→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結果如何」的順序建構自己的故事,同時凸顯困難點、闡述自己過往負責業務的重要性,來增添故事張力。
氣場:不用萬丈光芒,也不要唯唯諾諾。面試時,面試官是在找尋未來能一起共事的團隊夥伴,所以請展現出「我就是你未來同事」的態度,沉穩應對即可。
面試歷經失敗combo是非常正常的事,若你成功拿到offers,恭喜你來到最終階段:選職。如何在拿到的offers中,選擇較適宜的職缺,作者提供兩項評估指標:
一、以資源做指南針:所謂資源,包含硬實力(讓你到哪裡都能生存的技能)、知識體系(一套有用的做事方法)、眼界(可以培養見識之處)、人才(往人才匯聚處靠攏,讓優秀的人成為你的人脈)、成長空間(優先考量公司成長>團體成長>個人成長)等。
二、打造「帶走力工具箱」:「帶得走」意指在其他地方也能派上用場;「建造工具箱」則是打造「有用的組合」,讓各種不同工具能相輔相成,達到超乎單一用途的效益。我們必須自覺地在職場上培養自己的能力系統,無論是縱向發展(在同一領域培養深度),抑或是橫向擴張(在某個能力周邊開始「擴建」相關技能)。

入職後的深耕及心境調整

作者歸納5種工作力,分別為學習、執行、整合、創造及策略。隨著職涯發展階段的不同,能力組合與應投入心思的重點也各有不同:
菜鳥:能力組合─60%學習、40%執行。應多嘗試T型學習(專注手頭工作之餘,也橫向熟悉公司及產業知識)、不怕犯錯、善於提問。執行則力求把小事也做好。
老鳥:能力組合─70%執行、30%整合+創造。執行重點放在良好的時間管理、高品質產出、真正解決問題與有效成果彙報。另開始嘗試如設計新的系統性做事方法或分析模板等。
棟樑:能力組合─40%整合、40%創造、20%策略。整合重點放在資源與知識整合,創造則嘗試實驗迭代及探索邊界。
統帥:能力組合─70%策略、30%整合+創造。要能定義問題、制定方向、資源分配及風險管理。
要在職場上持續爬升,作者也給予7大法則提點:「加入核心部門」、「多做高價值及高效率的事」、「培養看出核心問題的能力」、「自我注意力管理」、「不要用自身短處去與他人長處比拚」、「不要用選擇代替努力」、「去很強的地方當最後一名」。個人對於前6點法則無太多異議,但針對最後一點,我覺得需視個人性格特質而定。若是對自我欠缺信心的人,長期待在自己是最後一名的環境,很可能會更加頹喪而抑鬱不已。以我自己經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確實有它的道理在,因為有成功經驗,才能培養成就感及自信,也才會更有勇氣去拓展舒適圈的邊界。
在職場走跳,也必須學習因應不同職涯時期轉換心境。作者大致點出幾個職涯上會碰到的特殊階段:
煉獄期:就是一段不舒服的時期,不管怎麼做都不順,不管看什麼都覺得雷。作者認為,這就是老天爺派給你的功課,直擊你的痛點,不要用已知方法,嘗試用蠻力突破,而是要跳脫自我框架思考如何能打破僵局。
倦怠期:覺得工作生活沒有新意,了無生氣,提不起勁的煩悶感壓抑我們對工作的動力。作者的建議是要學會自己在工作上創造新意,或讓自己成為自我知識的產出者,將自我在工作上學習到的知識與他人分享,取得新的動力來源。
調整期:如果前兩個時期的改善方法都無效,你突破不了煉獄期,或無法擺脫沉悶的倦怠期,那就是時候該休息一陣子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要把自己的身心健康都賠上。
轉變期:順應著調整期的沉澱,或許你對於職涯將產生新的想法與思考,會想通人生不是一直線走到底,而是蜿蜒迂迴。
面對職涯上的起起落落,作者提醒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能量系統管控,盡可能讓「能量輸入」(能讓你充飽電的人事物)大於「能量輸出」(消耗你的人事物),才能讓自己運作良好。更理想的境界,是能營造正能量循環,通常是由成就感推動,完成一項任務的滿足感促使我們再投身迎接下一個任務的挑戰。追尋成就感,要善用「加法思維」:不要煩憂我今天離目標還有多遠,而是要讚許今日自己又往前多走了幾步。肯定,終究要源自自我,才會逐步踏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夢想,依然能出發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本預期能看到一本心靈指引,告訴我該如何在沒有明確夢想與目標的情況下,持續追尋一個有意義的職涯。沒想到翻開書頁後,是一本勵志故事,Fiona開宗明義說明自己也是個沒人生夢想的人,但求職歷程卻比誰都努力及拼命,只為看看自己可把人生這場冒險玩到什麼程度。老實說,看完書後我有種認知不協調感,因為於我而言,很難理解在沒有一個明確目標的情況下,為何還能如此奮不顧身。
但後來轉頭反思,其實這或許不就是芸芸眾生的樣貌嗎?許多尚未找到夢想或「胸無大志」的平凡人,我們不也是就這麼跌跌撞撞地上了路,行走過一段又一段的職場?若主觀的理想人生之途尚未覓得,至少將客觀的職場能力備齊,讓自己的選擇可以更加多元,未嘗不是個做法。就如同作者的砥礪:「從自己擁有的出發,比訂定遙不可及的目標,更讓人有行動的勇氣。」
致所有在職涯探險路上奔走的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1會員
61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