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從人本思想到民主環境 關於理想的民主教育與學習

接續上文淺談了筆者所看到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自身觀察,在台灣談民主教育,很容易被認為是宣講式的民主素養教學,但實際上筆者所談的民主教育,是追求教育過程的直接民主化,因此我覺得用建置民主的教育與學習環境應該更好懂且貼切。

從制約中解放

在開始談民主教育的積極追求之前,先讓我們簡要整理上文的內容,以便確立民主學習環境的基礎。從人本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它極為重要的核心主旨是從制約中解放,這個制約可以分成兩個層面:
其一是上文談的主軸:在近年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與全球化帶來的龐大利益下,導致現今世界對於現實利益的重視似乎已經超越了對人的重視,這也促使無論是在社會或教育的許多方面,都有把人逐漸工具化的傾向。而人本教育所談的第一種解放,就是要從這種被當成工具的制約中解放出來。
對於這部分詳細內容和更完整的解釋可參考上篇:《人本教育》是一場從教育過程找回自己的精神運動
其二則是承接最早歐洲啟蒙時代的精神,訴求從神權與君權的權威中,轉移到以所有人為中心的普世人權與民主。人本教育將此精神使用於教育,追求這個理念在教育中的實踐。以台灣來說,雖然政治民主已經達成,但由於過去威權時代與東亞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的許多領域中仍可見權威價值依然握有主導權的現況。這種狀態在教育中尤其明顯。放大傳統倫理道德的神聖性,強調小孩要聽話(服從)、長幼有序、尊師重道等價值神聖不可被挑戰,以此來維護威權時代塑造的不對等上對下關係。面對這種教育中的威權現象,這就是人本教育談的第二種解放,從威權的制約中解放出來。

教育中的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

簡要談了人本教育訴求的兩種解放,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從人本思想延伸至民主實踐。在20世紀下半的政治哲學中,對自由提出了兩種分類:「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消極自由的核心是讓人免於干涉、控制與壓迫。而積極自由則是在這個基礎上主張人除了有(被動的)不被干涉的自由,更應該主動追求自己與群體的幸福,包含促成共好、平等與社會正義的各種多元與進步價值等等。
筆者認為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聯很適合拿來解釋人本教育與民主教育的關係,前者追求在權威與被當成工具的枷鎖中解放,後者則在解放的基礎上追求重建一個積極的,共好且平等的學習與教育環境。

從個別性到公共性:民主環境的兩項原則

釐清了民主教育與人本教育的關係,接下來就是如何做了?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行動,在世界各國的民主教育社群中凝聚了兩個對於民主教育的共識:
自我導向:學習者可以自己去決定如何學 , 何時學 , 學什麼 , 在何處學 , 跟誰學習。
群體導向:在一個學習群體內(多數是學校)對跟所有人有關的公共事務,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參與及決策權。
這兩個原則分別代表著個人與群體,在個體的部分強調學習者擁有完整的學習自主權,不被他人干涉。在群體的部分主張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也因而在參與中產生了相對的責任。也就是說因為群體所做的決定系關每個個人,大家共同做出的選擇是所有人要一起承擔的,也因此在自發的前提下,形成了個人對於共同體的公共責任,也就是要認真的參與討論與抉擇的過程,追求一個符合每個人需求的公共環境。也因此這個責任同時成為了每個人自己的權益。

台灣的人本與民主教育案例

以這種理念建立的民主學校(或說學習群體),相關案例在世界各地許多的民主國家逐漸開始出現。以台灣來說,全人實驗中學、人文展賦、種子實驗小學,都有嘗試實踐與之相近的理念,雖然各自追求的目標與在乎的內容仍有不小差異,對於民主教育如何落實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都算是朝著學習者中心的目標前進。
全人中學是一個追求去威權化,全然開放與自主的環境,在那裡學生不稱呼老師為老師,而是叫名子或綽號。同時他們也有全校所有人的自治會,共同討論與決定各種校園公共事務,在自治會裡大家透過討論凝聚共識,並在最後做集體表決,所有人的決定權都是平等的,(連校長也不例外)。而人文展賦則是在極大部分的課程中都努力落實學生自主,以及共學、共創,並希望能盡量由學生來帶領許多課程與活動的進行。人文有一個大型活動叫做行動學習,是會透過集體旅行的方式,進行主題性的深度學習。這個活動就是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透過長時間討論形成的。

對於教育與學習樣貌的重新反思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藉由最近這些文章一連串的討論,重新反思一次教育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及目的。很多人對於這種自由與民主的教育主張可能會有一種想法:「如果學習是件這麼自由的事,那我們如何確保學生真的有花時間學習且願意學習?我們如何確保學生能學會進入社會所需的能力?能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但事實上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且如此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從來都沒辦法確保。
即使用強制力讓學生學會了大家覺得應該要學的東西,也沒人可以知曉它在未來是否適用?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用強制力讓人習得的能力,往往不會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因為強制力預設了人必須服從的前提,而習慣於服從的人也註定了被社會支配的命運,在現今世界這種人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不受限的創造力,以及對自己與世界真誠的關懷,我們需要讓社會共同體的一份子都能參與到社會改變的過程,做出共同的決定,這樣才能確保社會的改變是符合人們的需求、以人為本的。在人本、自由與民主以及對等的權責關係之下,讓人出於自主與自發參與社會,才能促使社會的多元性與創造力的極大化。更重要的事,改變傳統教育單向的支配與被支配關係,建立多元、平等、尊重、真誠與關懷的溝通關係,才能讓人們有能力共同面對世界的快速變遷,共同承擔時代的巨浪,成為自主與共好的人,而不再是社會的被支配者或著運轉大生產機器的零件。
本文作者:曹立寬
推薦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是一群對學習、教育、以及許多人文社會議題有熱忱的學生,希望推廣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思潮,透過經營自媒體分享自由民主的開放教育理念,並同時以具關懷性的角度討論各種人社議題。希望藉此帶動一個反思教育、文化和政治,這些影響我們深遠且根本議題的契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