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拆解學習的意義,找回自己的生命價值【現代教育的崎嶇路 理想篇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作者:曹立寬

我們於「經濟篇」用極大篇幅討論人文主義左派的觀點與對現代社會的反思,本文將從這個起點,思考這樣的理念如何在教育中開展,並創造與傳統教育截然不同的嶄新可能性。20世紀歐美的教育改革,以及一些前衛的體制外另類學校的出現,都深受「人文主義教育」這個思潮的影響。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以人為本的思潮,對傳統教育帶來什麼革命性的改變。

自由學習的夢想

在本文的開頭,我想跟大家分享兩所非常早期的另類學校:分別是英國的夏山學校,與創立於美國的瑟谷學校。前一所已經有一百年歷史,後一所也已經五十多年了。它們亦被稱為「民主學校」,顧名思義就是要在校園中實踐完全的民主。

他們用學校裡所有人(老師與學生)在一人一票的平等基礎下,共同討論制定的生活公約,取代傳統的校規,而且針對校園的公共事務,有一個給全校所有人共同討論與平等決策的議會。這類似於古希臘公民議會式的直接民主。除此之外在學校裡學生也擁有完整的自由,沒有必修課,可以自主決定自己要不要上課、想學什麼、何時學、怎麼學等等。

很多人聽到這裡,會不自覺產生一種恐慌,好像這樣完全自由的學習馬上就要讓世界大亂了。但無論是夏山學校的創辦人尼爾,或瑟谷學校理念的奠基者丹尼爾,他們都認為學習的本質就是如此。歸根結底只有在友善環境下出自個人內心的自發性行動,才能帶來學習之於個人生命的意義

用強制力使人學習的這種教育,其實才是讓學習者自始至終都沒在學習,這種學習更類似標準化的操作訓練像工人操作機器一樣,不需思考、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要讓自己記住課本知識、學會在考試中怎麼使用就好。這樣的學習對個人的自我成長幫助不大,只是不斷使人跟自我疏離。也因此像夏山學校與瑟谷學校這樣的民主學習環境,才會不斷強調人的自由與自主,以及由自發性而生的責任感

這種理念背後融合了多種哲學思想,包含傳統自由主義、追求社會進步的進步主義與重視人文價值的人文主義等。同時它更結合了存在主義的生命觀鼓勵學習者去覺察自己真實的存在感受、發掘對生命意義的渴求,並在這之中調和追求獨立、害怕孤獨與渴望連結這些內在需求的衝突,建構一個以學習者的生命經驗與自我實現為中心的教育哲學。這種教育哲學也就是「人文主義教育」的精神。

二戰後新左派思想的崛起,深遠影響了1960年代歐美爭取民權、女權、勞權等進步價值的學運和社運,這些運動的出現,也改變了西方國家的教育政策,使社會逐步開始推動相對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改革。這些人本的教育思想,希望解構工業社會僵化的教育現狀,化解教育使人異化的問題。

找回屬於每個人的生命意義

人文主義教育對傳統教育體制的批判,與反異化的立場,和歐陸哲學的關懷有不少呼應。將整個結構性的文明問題,放置在教育中思考。

他們積極反對工業教育體制將分數當成唯一標準,用制式且單一的評量,主宰學生的自我價值。同時也觀察到這種教育制度讓學生間的競爭關係不斷被強化,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學習者失去自我探索的機會,獲得自我認同的途徑,被窄化成不斷透過機械式學習得到好成績。

很多人會為傳統教育辯護說:「讀書是為了充實知識,不好好學基礎知識以後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然而在為分數學習的遊戲規則下,多數學生的學習只是把冰冷的課本知識複製在腦中,沒有出於自身主體的思考和感受,這種狀況美其名是快速有效率的增加知識,但實際上卻讓許多人失去思考的機會

現在大家喜歡說「以前學校都不教獨立思考,現在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教,而是從根本上的遊戲規則就不鼓勵思考。打從學生一踏入校園,十幾年來都在不斷「趕進度,課堂中無論老師或同學都不樂見發問,更不用說討論,因為這些與升學無關,大家都得留住寶貴的時間。

而且光是平常應付學業就夠累了,還要再花時間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這也很不實際,沒辦法立即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越想越冒出更多無法解決的煩惱,因此許多人不管出於自願或被迫的把自己的思考丟掉,好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人。

然而這個對社會而言有用的人,卻是沒有能力自主面對生命議題的疏離個體,因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不再是一個能自由發揮生命潛能的人,而只是社會機制底下,缺乏生命力的工具

人文主義教育所批判的正是這種不重視學習者的生命經驗與自主思考,把學習變成「機械化複製知識」的教育現況。這樣的教育讓知識本身變成一種教條失去原先對生命與社會的啟發性意義只剩下龐大的疏離感

唯有找回人的主體性,讓學習者能自發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使知識回到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才能重拾教育對個人生命的意義,與對整體社會的精神貢獻。這是人文主義教育的核心理念。

raw-image

教育的主體是學習者

我們可以把上述這種理念稱為「以學習者為中心」或「以學習者為主體」。之前談論人本教育的文章,有指出這是一種「典範轉移」亦即一個社會系統,從原本追求和系統中人的真實需求無關的目標轉變成以所有人互為主體的過程

在政治上這種典範轉移就是民主化,而在教育方面廣義來說其實也一樣(這就是『民主教育』的原意)。過去在政治層面教育是統治者與國族主義的工具,在經濟上是社會生產力的人力資源分配機,而在文化上則是強勢文化傳承的載具。無論是哪個面向,傳統教育就是為這些權威價值服務的工具,目的是改造學生成為社會期待的模樣

因此典範轉移的意義,是要把過去「教育作為教化人的工具」這種角色,翻轉成成己成人的包容環境,使學習成為一種積極且互相支持的自我實現,建構多元而進步的社會。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典範轉移,是個宏偉的願景,但要實踐它的先決條件是:學習者要能成為真正的自己,也唯有成為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擁有心靈上的自由,並自發承擔責任,讓彼此能建構一個更自由民主的社會。下篇我們將接續討論這個議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小額贊助,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與能力產出更多不同的文章與計畫~

推薦閱讀:

「人本教育」是一場從教育過程找回自己的精神運動

從人本思想到民主環境 關於理想的民主教育與學習

參考資訊:

瑟谷學校50年:自主學習不是夢

聽過「夏山學校」 Summerhill School 嗎?

夏山學校官網

進步主義教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者向前走 的沙龍
58會員
31內容數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2021/05/24
上文談了如果要讓教育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我們就必須先成為真實的自己。本文將從這個起點,接續討論何種狀態是展現「真實自我」,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有會表現出被社會塑造的「虛擬自我」。接下來我們會從成為真實的自己,談到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不同於教條化的義務,它與人自身的權益
Thumbnail
2021/05/24
上文談了如果要讓教育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我們就必須先成為真實的自己。本文將從這個起點,接續討論何種狀態是展現「真實自我」,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有會表現出被社會塑造的「虛擬自我」。接下來我們會從成為真實的自己,談到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不同於教條化的義務,它與人自身的權益
Thumbnail
2021/04/18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2021/04/18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2021/01/25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2021/01/25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整理去年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非學校化社會英文版https://monoskop.org/images/1/17/Illich_Ivan_Deschooling_Society.pdf)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整理去年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非學校化社會英文版https://monoskop.org/images/1/17/Illich_Ivan_Deschooling_Society.pdf)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用強制力使人學習的這種教育,其實才是讓學習者自始至終都沒在學習,這種學習更類似標準化的操作訓練,像工人操作機器一樣,不需思考、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要讓自己記住課本知識、學會在考試中怎麼使用就好。 唯有找回人的主體性,讓學習者能自發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使知識回到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才能重拾教育對個
Thumbnail
用強制力使人學習的這種教育,其實才是讓學習者自始至終都沒在學習,這種學習更類似標準化的操作訓練,像工人操作機器一樣,不需思考、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要讓自己記住課本知識、學會在考試中怎麼使用就好。 唯有找回人的主體性,讓學習者能自發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使知識回到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才能重拾教育對個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最初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與維護社會穩定運作而設計的制度,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的篩選/分配人力資源,培養出具有良好「生產力」的人才。從這個動機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不少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需求不被重視,還得時時刻刻奮力追趕社會標準化的步伐。
Thumbnail
最初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與維護社會穩定運作而設計的制度,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的篩選/分配人力資源,培養出具有良好「生產力」的人才。從這個動機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不少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需求不被重視,還得時時刻刻奮力追趕社會標準化的步伐。
Thumbnail
接續上文解析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
Thumbnail
接續上文解析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