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腸道細菌,控制你愛吃的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六月份,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 : 「細菌」可以分泌類神經前導物質,這個前導物質,被缐蟲吸收,又分解成了,真的腦神經物質,結合腦袋神經。
結果發現,原本線蟲覺得很臭,不想吃的東西,開始喜歡吃了,而這些東西剛好,也是細菌喜歡的豐富含物在裡頭。
這樣子,細菌改變了缐蟲原本腦袋的選擇。產生了,雙贏角色(win win model)了。
他們的科學證據如此:
① 當線蟲腸道有了細菌 (Providencia),這細菌通過一種酶(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生成類神經前導物質,這個前導物質叫「酪胺」 (Tyramine)
② 酪胺又經線蟲的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轉化為「章魚胺」(Octopamine)
③章魚胺,開始作用於傷害感受性神經元上的章魚胺受體OCTR- 1,來調節線蟲的厭惡嗅覺反應
④普羅威登斯菌 對這線蟲在食物選擇上,呈現對細菌自己的偏好,這種食物偏好選擇,依賴於「細菌產生的酪胺」 和「線蟲產生的章魚胺信號」。
「白話文再說一遍」:

腸道細菌,真的控制了,腦對食物偏好選擇...


腸道菌群,產生多樣化的代謝產物,有些具有神經調控作用。《Nature》發表的這一項最新研究,以線蟲為模型,報導了 【菌群-腸-腦軸調控機制】。
該研究發現,一種由特定腸道共生細菌產生的神經調節物質,能模仿宿主分子功能,從而「操縱宿主的感官決定」,影響線蟲的食物偏好,促進雙方共生。
原文 :
A neurotransmitter produced by gut bacteria modulates host sensory behaviou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95-5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可以免費支持我,幫我按下方的【拍手五下】,讓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創作不易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鉛(Lead),不是人體必需要的微量元素,一般環境中的鉛,是經由食物、飲水、周遭的 空氣、灰塵及泥土而進入體內。如果告知你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含鉛的。這些東西,【只要合法,合格,只要不過度使用,不會鉛中毒風險】,但仍然是有些例外,零星事件發生。故記錄一些常見生活中的鉛含物。 而食物鉛中毒,最易發
臉部的變化,其實天天看了很明顯。你有沒有健康,從你的臉,就會看出來,這些臉上的變化,就像是你個人的一本健康書,記錄著,你身體健康的變化,只是你天天照鏡子,你天天看懂臉書變化的記錄呢? 我們就從頭到尾,瀏覽一下自己臉上常見的疾病,而你竟然不知道🤷‍♂️⋯⋯ 一直掉髮 來源:https://uplo
你有沒有發現,早上起床後,仍然感覺迷迷糊糊的?你有沒有發現,當你正沈睡,忽然被突然叫醒後反應變遲鈍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大家都會說昨晚沒有睡好。 我們平常知道,物品都會有「慣性」,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的睡眠,也是有慣性的! 這些從睡覺中的過程,忽然被抽離自己的睡眠狀態,表現出就是睡眠中醒
美國🇺🇸 引用2019年的一篇論文 : Physician Suicide: A Call to Action(醫生的自殺:呼籲該採取行動了),美國每年有300名醫生👨‍⚕️是死於自殺的,而醫生的自殺率正逐年增加中...。(An estimated 300 physicians die by
大家常常用洗衣機洗衣物、但很少人會去"洗"洗衣機的。 研究發現「不到20%的人,會每月至少一次,清洗家裡的洗衣機」。 我特别專文告知你洗衣機中潛伏的細菌,期待您將渴望清潔家裡的洗衣機 :  1.如果你知道,洗衣機中藏有細菌,實際上比廁所馬桶細菌更多 2.如果你知道,你常常是在洗衣機水中和糞便細菌一
天氣熱到不行,大家都可以聞到彼此身上濃縮的怪味道。尤其是坐電梯內,公車內,捷運內...人們身體的氣味,自然的發出,大家戴著口罩😷,假裝不知道🤷‍♂️,但是也有些人的體香洋溢吸引了你。這些都和你的「腋下」如何,真的很有關係,今天記錄一下吧!
鉛(Lead),不是人體必需要的微量元素,一般環境中的鉛,是經由食物、飲水、周遭的 空氣、灰塵及泥土而進入體內。如果告知你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含鉛的。這些東西,【只要合法,合格,只要不過度使用,不會鉛中毒風險】,但仍然是有些例外,零星事件發生。故記錄一些常見生活中的鉛含物。 而食物鉛中毒,最易發
臉部的變化,其實天天看了很明顯。你有沒有健康,從你的臉,就會看出來,這些臉上的變化,就像是你個人的一本健康書,記錄著,你身體健康的變化,只是你天天照鏡子,你天天看懂臉書變化的記錄呢? 我們就從頭到尾,瀏覽一下自己臉上常見的疾病,而你竟然不知道🤷‍♂️⋯⋯ 一直掉髮 來源:https://uplo
你有沒有發現,早上起床後,仍然感覺迷迷糊糊的?你有沒有發現,當你正沈睡,忽然被突然叫醒後反應變遲鈍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大家都會說昨晚沒有睡好。 我們平常知道,物品都會有「慣性」,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的睡眠,也是有慣性的! 這些從睡覺中的過程,忽然被抽離自己的睡眠狀態,表現出就是睡眠中醒
美國🇺🇸 引用2019年的一篇論文 : Physician Suicide: A Call to Action(醫生的自殺:呼籲該採取行動了),美國每年有300名醫生👨‍⚕️是死於自殺的,而醫生的自殺率正逐年增加中...。(An estimated 300 physicians die by
大家常常用洗衣機洗衣物、但很少人會去"洗"洗衣機的。 研究發現「不到20%的人,會每月至少一次,清洗家裡的洗衣機」。 我特别專文告知你洗衣機中潛伏的細菌,期待您將渴望清潔家裡的洗衣機 :  1.如果你知道,洗衣機中藏有細菌,實際上比廁所馬桶細菌更多 2.如果你知道,你常常是在洗衣機水中和糞便細菌一
天氣熱到不行,大家都可以聞到彼此身上濃縮的怪味道。尤其是坐電梯內,公車內,捷運內...人們身體的氣味,自然的發出,大家戴著口罩😷,假裝不知道🤷‍♂️,但是也有些人的體香洋溢吸引了你。這些都和你的「腋下」如何,真的很有關係,今天記錄一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被推薦要連結大腸桿菌 我還納悶腦中風跟大腸桿菌有關聯嗎到底? 本以為會在腸道看見大腸桿菌 沒想到居然在食道~?! . 我:「為什麼你在食道?」    (爬這麼高幹嘛⋯⋯) . 大腸桿菌:「這邊的環境比較清涼幽靜,我比較喜歡這邊~」 .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為什麼? 當我們聞見不同的氣味時 氣味繞過丘腦直接到達嗅球 嗅球與海馬體(負責記憶)和杏仁核(處理情緒的地方)直接相連由於氣味首先經過這些區域 然後才到達丘腦 因此它們與記憶的聯繫更為緊密 這解釋了為什麼香可以對我們的情緒身體 以及精神狀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某些氣味確實能夠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被推薦要連結大腸桿菌 我還納悶腦中風跟大腸桿菌有關聯嗎到底? 本以為會在腸道看見大腸桿菌 沒想到居然在食道~?! . 我:「為什麼你在食道?」    (爬這麼高幹嘛⋯⋯) . 大腸桿菌:「這邊的環境比較清涼幽靜,我比較喜歡這邊~」 .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為什麼? 當我們聞見不同的氣味時 氣味繞過丘腦直接到達嗅球 嗅球與海馬體(負責記憶)和杏仁核(處理情緒的地方)直接相連由於氣味首先經過這些區域 然後才到達丘腦 因此它們與記憶的聯繫更為緊密 這解釋了為什麼香可以對我們的情緒身體 以及精神狀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某些氣味確實能夠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