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鄉土的深情對話―「愛河漫遊」推薦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個城市的故事一定是從一條河開始,我們的祖先在河岸生活謀生,地方的產業依附著自然環境而發展,因此一條河的前生今世,往往也是預視我們未來的管道。
我們以為人們都應該會愛自己住的地方,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住,並不愛,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住的地方。
假如一個人跟你說他愛上了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我們會覺得他應該有點毛病,同樣的,一個人說他愛台灣,卻對台灣一點都不了解,那麼這種愛也只是口號或虛假的愛罷了。
但是在忙碌的生活以及網路時代碎片化的訊息之海中,我們該如何清楚且有系統的了解這塊生養我們的土地呢?這本跳脫枯燥的歷史或地理課本式的知識,充滿人的溫度與感情的「愛河漫遊」,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每個城市的故事一定是從一條河開始,我們的祖先在河岸生活謀生,地方的產業依附著自然環境而發展,因此一條河的前生今世,往往也是預視我們未來的管道。
作者沈政璋醫師是我佩服的人,也是開業醫師的典範,因為台灣傳統民間社會把醫師和老師視為地方仕紳,這些地方領袖通常能夠發揮知識分子的本色,除了服務民眾之外,往往也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這也是過去民間相當尊敬醫師的原因吧! 非常可惜,情況到了今天似乎慢慢轉變了,醫師成了民眾眼中比較容易賺錢的行業;甚至更糟糕的,變成了從民眾的痛苦或恐懼中謀取利益的職業。
沈醫師對地方的關懷與情感,不只是醫治病人的疾病,還能回到醫者更高層次的使命,看到患者的心靈以及更大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結構,讓醫生這行業能再度成為地方上最重要的安定與進步的力量。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沈醫師的「愛河漫遊」,進行一場與土地的深情對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我們在解數學題目時,常會將腦海中似乎與這種題型類似的公式胡亂拿來套用一番,對了,很開心;錯了,就趕快把正確的解法背下來。  數學老師在教學時,或許為了趕進度省時間,往往也都是正面對決,直接告訴學生標準解法與正確答案,有些補習班的名師,甚至會提供「獨家秘訣」的速解法,但是老師若把時間都花在教學生學習正
 有一個英文詞字:Renaisance man文藝復興人,指的就是能詩能歌,允文允武,理性與感性兼備的多才多藝的讀書人。同時,這個詞字也意涵著一種對世界充滿全新的冒險性的期待與想像。   現代人或許接受資訊的機會與數量都增多了,但是知識瑣碎化之後,求知變成了功利性的工具與手段,那種對生命探索的熱情與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塊……我就會想起天方夜譚裏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們是否不斷犯下把舊神燈換成新油燈的錯誤?  幸好二十多年來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從政府單位到社會大眾,已經逐漸了解古蹟
(四)荒野文化的建構  幾乎所有的團體一成立,就會開始構思制度與擬訂規範,的確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明確又有效率,容易複製,有了制度對組織不斷的成長擴展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也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愈來愈複雜,有許多的突發狀況,制度不可能規範到所有細節,這時候該如何反應與處理?而且若以防弊角度來看,制度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25日在台北幼獅文藝中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原先沒有想太多,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序號,我排序2號,也就順利當選為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我們在解數學題目時,常會將腦海中似乎與這種題型類似的公式胡亂拿來套用一番,對了,很開心;錯了,就趕快把正確的解法背下來。  數學老師在教學時,或許為了趕進度省時間,往往也都是正面對決,直接告訴學生標準解法與正確答案,有些補習班的名師,甚至會提供「獨家秘訣」的速解法,但是老師若把時間都花在教學生學習正
 有一個英文詞字:Renaisance man文藝復興人,指的就是能詩能歌,允文允武,理性與感性兼備的多才多藝的讀書人。同時,這個詞字也意涵著一種對世界充滿全新的冒險性的期待與想像。   現代人或許接受資訊的機會與數量都增多了,但是知識瑣碎化之後,求知變成了功利性的工具與手段,那種對生命探索的熱情與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塊……我就會想起天方夜譚裏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們是否不斷犯下把舊神燈換成新油燈的錯誤?  幸好二十多年來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從政府單位到社會大眾,已經逐漸了解古蹟
(四)荒野文化的建構  幾乎所有的團體一成立,就會開始構思制度與擬訂規範,的確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明確又有效率,容易複製,有了制度對組織不斷的成長擴展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也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愈來愈複雜,有許多的突發狀況,制度不可能規範到所有細節,這時候該如何反應與處理?而且若以防弊角度來看,制度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25日在台北幼獅文藝中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原先沒有想太多,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序號,我排序2號,也就順利當選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在家鄉的土地上,街道彎曲的每一個角落都蘊藏著熟悉的氣息,那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家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如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灌溉著我們的心靈田園。 這些熟悉的因素,對於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既微妙又深遠。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這其中的奧秘。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專訪「老貓」陳穎青 與一般自行車旅遊書不同,《探路臺北⸺大臺北公路車深度旅行》的作者「老貓」陳穎青,以主題來決定騎車路線,在「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架構與概念下,運用單車踏查,走讀雙北,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本期特別邀請老貓,分享他如何在騎車的過程中, 發現臺北城的興起,淡水河的史詩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每天都會去宜蘭河堤走路,常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點頭而過、有些人冷漠而過,有些則會駐足和你攀談。 第一個駐足攀談的,我稱他叫「虎爛」(台)大師,一來就察顏觀色,說我從五臟六腑來看,那一條經脈有什麼樣的問題?簡直就是華佗再世的一代神醫,可惜講的我是一點也不相信。 第二個是一個退休導遊,他見多識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在家鄉的土地上,街道彎曲的每一個角落都蘊藏著熟悉的氣息,那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家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如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灌溉著我們的心靈田園。 這些熟悉的因素,對於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既微妙又深遠。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這其中的奧秘。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專訪「老貓」陳穎青 與一般自行車旅遊書不同,《探路臺北⸺大臺北公路車深度旅行》的作者「老貓」陳穎青,以主題來決定騎車路線,在「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架構與概念下,運用單車踏查,走讀雙北,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本期特別邀請老貓,分享他如何在騎車的過程中, 發現臺北城的興起,淡水河的史詩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每天都會去宜蘭河堤走路,常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點頭而過、有些人冷漠而過,有些則會駐足和你攀談。 第一個駐足攀談的,我稱他叫「虎爛」(台)大師,一來就察顏觀色,說我從五臟六腑來看,那一條經脈有什麼樣的問題?簡直就是華佗再世的一代神醫,可惜講的我是一點也不相信。 第二個是一個退休導遊,他見多識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