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陪伴電玩成癮(?)的小孩寫文章

在主帶老師宣布開始寫作時,營隊裡有一個大孩子還是趴著。我走過去跟他聊聊,蹲在他的身旁。「你怎麼了啊?」「不會寫。」「你真的不會寫嗎?」「對啊!好難。」
我抬頭看看主帶老師的設計引導,嘗試跟他說明。「嗯,你有沒有玩電動跟父母產生過衝突啊?」趴著的孩子說,「沒有。」
「是喔!那你有沒有聽過別人因為玩電動跟父母起過衝突啊?」「沒有。」「剛剛上課時,其他同學有分享耶!」「我沒在聽。」「喔,那他剛剛說因為拔掉網路還是什麼的……」我話尾未完,他就接話「不是啦!他是說巴啦巴啦的。」是的,他有在聽。
我笑嘻嘻地繼續蹲著,一邊說「你明明就記得。」他哀號了一下,「啊,很難啊!」一邊猜測他不想寫的原因,一邊先充當狗頭軍師,「那你就把剛剛那個寫下來嘛!」「我想不到啊!」明明有聽、也有例子,他不想寫有他的原因。
他說已經想好二、三段怎麼寫,可是不知道開頭怎麼寫。他抬頭看我,「可以不要按照上面的寫嗎?」「當然可以啊!有很多種寫法,那只是參考。你可以寫自己的經驗或看法。」「我不知道怎麼寫啊!」繼續聊,才知道他說「不會寫」,不是沒想法,而是「想要寫得很厲害!」
想要變厲害,是不是共同的想望呢?
我作了個手勢,笑著看他,「你根本不是想不到啊!你只是想要寫得很好,對不對?」他也笑咪咪地看我,一副被說中的樣子。
我跟他聊各種開題的方法,也分享自己過去玩電動的經驗與困難,「唉,我很好奇你們怎麼會喜歡玩電動耶!明明就超難的。」他精神奕奕地說,「哪裡難啊?很簡單啊!妳就……」「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下載,也不知道要玩什麼。你都去哪裡找到遊戲的啊?」他開始熱衷的教我玩遊戲的方式。
聽一聽,我又說「誒,你要不要把這些打電動的經驗寫下來呀?」「不要啊!很難。」我們繼續聊我對電動的困難,他也興致勃勃地跟我分享一起玩遊戲夥伴的等級(根本不會玩等等……)。「誒,你有沒有發現打電動對你來說很簡單,可是對我們有些人來說很難耶!」他眼睛一亮。「你要不要寫這個啊?」
他喃喃自語,低下頭想著。拍拍他的肩膀,給這個有想法的孩子一點空間,走到後面的座位等他。就聽到一聲雀躍,「我想到了!」
他振筆疾書了一下,請我過去。「老師老師……」我站定看完,「哇!你寫了開頭耶!很有趣的開頭。」他驚呼我一秒看完,「妳看完了唷?」「對啊!」「那我考妳,我寫了什麼?」笑嘻嘻地說出大意,他繼續驚嘆。「這就像你打電動嘛!你也很厲害啊!」拍肩膀,轉身離去。他一邊驚呼,一邊動筆,一下子就寫好了一篇短文。
聽這個大孩子的課堂分享,大概是會被斷定成電玩成癮吧?不過,有些孩子倒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上一梯的營隊中,我曾經主帶兩天。我們在聊霸凌與被霸凌的經驗時,他很認真投入。也曾在我分享與霸凌相關的法律知識時,舉手說「老師,等一下,我要把這些法律抄起來。」中間我一度想繼續順著課程走,但看見他慎重其事地找紙筆寫下,就決定一起等他,一邊跟其他孩子聊剛剛的內容。
一定要寫嗎?不只是寫作文。
在短短幾天的相處時,得知他曾經被霸凌過。先不評價,而是連結。想不出方法對應時,就給出空間,聽他說。孩子會給我們線索,去理解他們。作為初任老師的我,默默地想著。
聽孩子說出的語言,也試著理解沒有說出的空白。我受到的學術訓練之一,就是「於無聲處聽驚雷」。這或許與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思是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故事與想法,也有他們告訴自己的信念與標籤,特別見於被貼上學習動機或成績不好的孩子身上。
有些孩子聽久了別人給予的標籤與評價,就往心裡去(有些大人也如此啊!)其實,好多是(學習)挫折啊!也有一些孩子卡在不同的點上。這次有機會,也遇上好幾個。緣分足夠,就會有多一點的互動。
備註:怎麼處理挫折感,是另一個努力的方向,得繼續實驗。也許用問題導向的研究方法,慢慢思考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也許是陪伴、等待、字音字形、閱讀、寫作、自信、國學常識、對話或概念等等。在還沒有接觸到孩子之前,有時只能揣想著幾個大方向,然後看他們需要什麼見招拆招。中間是痛快的備課,也是拓寬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與能力,想盡辦法引發內在動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