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無法完成「目標」,你真的瞭解「目標」的意義嗎?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相信應該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設定或規劃目標的時候總是滿腔熱血(尤其是新的一年正要開始的時候),卻在執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有心無力的情況,導致一開始設定好的目標往往甚至連一半的完成率都沒有。不僅僅是目標的完成率過低讓自己的人生看似沒有前進(或前進速度不如預期),且總是無法有效完成任務也很容易導致我們在自我認知或形象上往往受到不小的傷害(ex:老是完成不了任務我真的好爛)。
自我形象的受損除了給自己帶來一堆的負面情緒之外,也連帶影響了我們從設定目標、執行、乃至於完成目標的這個過程上所願意投入的努力程度(甚至有些人乾脆就選擇自我放棄,再也不設定任何目標,就不需要處理完成不了目標的痛苦),最終導致的就是人生經營上的停滯不前(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是什麼原因迫使我們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是因為目標設得太高嗎?還是設定的目標剛好不適合自己?又或是說是缺乏足夠的內/外在動機?失敗的理由往往千百萬種,而本篇想要著重探討的重點,同時也是個人認為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有效完成目標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目標」這個概念的認知或理解不夠全面。

對「目標」這個概念的認知或理解不夠全面

大多數人對於「目標」的理解或想像普遍停留在單純的「設定目標,然後完成目標;再設定目標,然後再完成目標」這樣的輪迴上。事實上,「目標」最大的價值並不僅止於單純讓我們去完成而已,而是確實地推動我們往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邁進(聽起來很像廢話,但請一定要細細品味)。
換句話說,你很努力的完成了某個「目標」,事實上並不必然就更接近想要的人生,反而可能是更疏遠了;反之,你很努力了但最終沒有完成某個「目標」,也不全然意味著與理想人生更疏遠了,反倒可能是更接近了。
聽起來有點繞口,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可能很難能夠馬上理解。因此,為了真正能夠理解「目標」這個概念,我們需要將「目標」拆解成不同週期(長期、短期)來個別理解與看待,先深入瞭解不同週期各自所涵蓋的意義與價值,再從宏觀的角度來檢視不同週期的「目標」彼此之間的關聯為何。
*注:不同週期的具體長度(比如長期是幾年,或是短期是幾個月還是幾個星之類的)並沒有標準答案,完全是因人而異,並且需要客製化的概念。
「長期目標」,類似於(也可以等於)人生願景的概念,不能用量化的方式設定(至於原因待會兒會提到),比如我想要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我想要財富自由、我想要成為優秀的的企業家等等。


「短期目標」必須要能夠量化,而且要遵循「最小努力原則」來設定。即「短期目標」不僅僅要能夠用相對輕鬆的方式執行/完成,同時也要用肉眼可見的量化標準(也就是「短期目標」是否有效完成必須是要一目了然的),且隨著對於初始門檻的適應後再適度地提升目標難度,但仍舊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長期目標」不能量化

首先,來談談為何「長期目標」不能用量化的方式設定。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如果「長期目標」或是人生願景用量化的標準來檢視的話,那當我們千辛萬苦極其努力,且終於達成目標的那天到來,當完成目標後的坑奮與成就感消退後,我們該何去何從?
舉個例子,假設小強的人生目標(或長期目標)是要賺到一千萬,成為富有的人,而小強終於在50歲這年完成這個目標,然後呢?如果小強沒有健康疑慮的話,我們保守估計小強至少還有20~30年的人生,難道小強可以就此在接下來的人生躺著擺爛了嗎?
再舉個例子,假設小明因為肥胖導致健康出現問題,因此他決定要讓體重減少30公斤,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後,他終於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務,然後呢?難道小明就能夠再也不需要照顧好自己的體重了嗎?
多數人在這時候應該會想到的是,那就再設定一個新的人生目標,然後再設法千辛萬苦極其努力的去達成目標。聽起來很合理,但這裡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果在不斷地達成目標後,緊接著又不斷地再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在設定 — 達成 — 再設定 — 再達成的過程中,等於是我們把自己的人生放置在一個不斷循環的無限輪迴中。在這個看似無止境的迴圈裡,有多少人能夠發自內心地從中獲取到人生樂趣?(肯定有人是享受這樣的過程,但肯定不是所有人,而且比例或許並不在少數)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嗎?『當你很努力的完成了某個「目標」,事實上並不必然會更接近想要的人生,反而可能是更疏遠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即當你無法真正享受這種輪迴的話,完成再多「目標」,也是枉然。
更耐人尋味的是,如果努力了大半輩子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完成這些可量化的「長期目標」時,就一般人而言到底會用更積極的方式應對(比如及時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後重新設定再出發),還是負面消極的應對模式(視自己為一個失敗者,然後開始放棄努力或不再那麼盡全力去經營人生),何者更為常見或符合人性,相信讀者們應該心有戚戚焉。
更殘酷的事實是,對於可量化的「長期目標」而言,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其實都是無法有效完成的。因為「長期目標」所需要的週期通常較長(三到五年甚至以上),在人生是充滿不確定性且無法預測的前提下(即有太多潛在因素足以迫使我們無法完成這些可量化的目標,主觀的有像是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等等,客觀則有像是各種可能的外部因素),以及量化的標準意味著就只有成功或失敗兩種答案(且就算你很接近完成,但還是被視為失敗),因此在充滿變數的外部環境下去面對如此嚴苛的標準,無法達成任務其實才是常態。
所以,「長期目標」用非量化的方式來設定,就能夠打破這樣的輪迴嗎?且慢,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得先瞭解為何「短期目標」反而要用量化的方式設定,而且還必須要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量化的「短期目標」,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想像一下,當你工作了一整天(或是上課上了一整天),能量早就消耗殆盡,如果這時候你的「短期目標」是跑步十公里、看兩個小時的書、200個伏地挺身等等這類,一般人當然寧可選擇耍廢、打電動、看Netflix之類不需要怎麼耗費精力與認知資源的選擇啊!
這就是為什麼「短期目標」必須得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作為現代人無論你是社會人士還是學生,只要你一天沒有脫離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你每一天都必然需要處理大量的人事物資訊。因此,如果這時候的你還想要透過完成許多「短期目標」來建立某種習慣或成就的話,這些「短期目標」就必須是要很輕易(或相對輕鬆),不需要很耗費認知資源就能夠達成的。
最小努力原則:在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中,花費最少努力產出最大價值的那個才會被實踐。我們的動機就是做容易的事。每個行動都需要某種分量的能量,所需的能量愈多,發生的可能性愈低。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天做一百下伏地挺身,那可是很大的能量!起初,當你受到激勵、感到亢奮,也許可以鼓起力量開始;但幾天後,如此巨大的能量耗費讓人感覺疲憊。相較之下,維持一天做一下伏地挺身的習慣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而一項習慣所需的能量愈少,養成的可能性愈高。——《原子習慣》
這時候或許有人就會有疑慮:這樣輕易達成的目標,進步幅度那麼不起眼,有意義嗎?
這就是為什麼「短期目標」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你今天是否有完成任務,而是能否持續不斷每天、每月、每年,或是說絕大部分時候都能夠完成。換句話說,今天你是否完成了「短期目標」,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你是否有持續不斷地完成設定好的「短期目標」,才能彰顯意義。
就像你希望有個健康的口腔/良好的體態(長期目標),今天是否有刷牙/今天是否有運動對於口腔健康/體態並沒有什麼意義,能不能幾乎每天都刷牙/運動(短期目標),才是關鍵(我是每天都會刷啦)。
「讓行動輕而易舉」背後的概念並非叫你只做容易的事,而是要你盡可能讓「做那些長期下來會有回報的事」這個行動變得不那麼費力,這樣才能夠持續不斷的去進行這些行動。
當你因為任務難度降低而能夠持續不斷地完成目標時,不僅是能夠持續推進自己往「長期目標」前進,也能夠從不斷完成這些任務中獲取成就感,而這些成就感往往也是推動自己持續前進的重要動力來源。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嗎?『你很努力了但最終沒有完成某個「目標」,也不全然意味著與理想人生更疏遠了,反倒可能是更接近了。』,當你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能夠完成「短期目標」的時候,就算今天或某天沒有完成這個「目標」,也仍舊不能否定你確實是往理想人生(長期目標)更靠近了一些。

「短期目標」只是手段,「長期目標」才是目的

瞭解了「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性質後,相信讀者們應該也能看出所有的「短期目標」,其實都是為了「長期目標」而存在的,因此屬於你自己的「長期目標」必須要先被描繪出來,那些「短期目標」才有實踐的意義(當然如果還在尋找「長期目標」的過程的話,還是可以透過不斷練習完成「短期目標」的方式,一邊養成完成任務的習慣,一邊尋求內心真正追求的人生目標)。
還記得前面提到說「長期目標」如果是量化的話,會讓我們陷入「設定 — 完成」的輪迴中嗎?如果「長期目標」用非量化的方式設定的話,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比如我想要健康的身心狀態、我想要培養出持續賺錢的能力、我想要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持續閱讀的人等等。。。。
有看出來了嗎?沒錯,非量化的「長期目標」讓我們無法單純用二分法的視角來檢視(成功或失敗),我們反而只能很主觀的認為是否有更接近這個目標。換句話說,到底有沒有更接近這個「長期目標」,只有你自己說了算,這也讓我們能夠從無限輪迴的模式中跳脫出來,將目標的設定與完成,變成一趟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旅程。
或許有讀者會認為,這樣不就讓我們有了更多自圓其說的空間了嗎?難道不會讓我們更怠惰、更多藉口嗎?這也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可量化的「短期目標」來推動我們。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真切瞭解到目標的設定乃至於完成的整個過程,應該是要持續推動我們的人生前進,而不是讓我們陷入無限輪迴的深淵中。換句話說,設定與完成目標的過程更多時候應該是要感到愉悅,而不是痛苦,如果你總是在這個過程中感到無助與痛苦的話,或許問題不在於你的能力(也就是和你是不是很爛沒有關係),而是你沒有真正理解目標這個概念導致用了不合適的方式而已。
總的來說,利用不斷地完成可量化的「短期目標」,去追求非量化的「長期目標」,這樣的模式最大價值在於讓我們能夠重新將專注力放在人生的過程中(可控制因素),而非人生的結果上(不可控制因素)。
無論你怎麼看待人生,那都是一場漫長的過程,如果漫漫長路中能夠用更愉悅的狀態去度過,那又為什麼要讓自己總是陷入痛苦的無限循環中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怪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重點並不在於探討誰是更好的選擇,因此並不打算站在特定立場為誰辯護。因此,個人撰寫本篇的重點在於,當大眾陷入各種爭鋒相對、互相數落的惡性循環當中,不僅僅無法正視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對立方的可借鑑之處,最終只會導致一個更差並且雙輸的局面。
客觀並不等同於中立,客觀應當是值得每個人所追求的一種態度與方式,然而中立卻並非如此,一味地過度追求中立立場,在很多時候反而容易顯得矯情。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對於未來的看法與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如我經常強調的,選擇無關對錯。但對於生活或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旦被剝奪就只會不斷抱怨,卻不曾花時間心思去理解背後的種種脈絡,不奮力追求卻期望可以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不僅僅是貪婪而已,而是真正的可惡。
任何需要分出勝負的遊戲中,幾乎所有「爆冷」擊敗強者的弱勢方,沒有任何一個是採用常規策略的例子,無論你從競技體育、金融市場、甚至是他人的人生,而我們必須要充分認知到,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正在經營的人生,實際上正是這樣的一場遊戲。
對於一個好的決策,我堅決認為不能以結果論來做論證的,甚至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做法。首先,沒有人是預言家(除了玩狼人殺的時候),未來是沒辦法預知的,我們只能透過過去的經驗以及資訊來做預測,而預測和預知是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概念。預知,是表示知道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預測,只是表示認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但也有
本篇重點並不在於探討誰是更好的選擇,因此並不打算站在特定立場為誰辯護。因此,個人撰寫本篇的重點在於,當大眾陷入各種爭鋒相對、互相數落的惡性循環當中,不僅僅無法正視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對立方的可借鑑之處,最終只會導致一個更差並且雙輸的局面。
客觀並不等同於中立,客觀應當是值得每個人所追求的一種態度與方式,然而中立卻並非如此,一味地過度追求中立立場,在很多時候反而容易顯得矯情。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對於未來的看法與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如我經常強調的,選擇無關對錯。但對於生活或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旦被剝奪就只會不斷抱怨,卻不曾花時間心思去理解背後的種種脈絡,不奮力追求卻期望可以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不僅僅是貪婪而已,而是真正的可惡。
任何需要分出勝負的遊戲中,幾乎所有「爆冷」擊敗強者的弱勢方,沒有任何一個是採用常規策略的例子,無論你從競技體育、金融市場、甚至是他人的人生,而我們必須要充分認知到,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正在經營的人生,實際上正是這樣的一場遊戲。
對於一個好的決策,我堅決認為不能以結果論來做論證的,甚至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做法。首先,沒有人是預言家(除了玩狼人殺的時候),未來是沒辦法預知的,我們只能透過過去的經驗以及資訊來做預測,而預測和預知是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概念。預知,是表示知道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預測,只是表示認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但也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 「不瘋魔不成活」,許多藝術創作者、創業家或對自己要求高的人都會容易陷入這種狀態,以前的我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睡眠、休息甚至家人、陪伴都不重要,只有自己心中那個想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指引方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為自己設定目標。目標可以指引方向,激發潛力,幫助我們取得成就。然而,如果我們設定的目標太難以達成,反而容易讓我們感到沮喪、挫敗,甚至放棄追求。 欲速則不達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當我們設定一個過於宏偉或遙不可及的目標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在這
Thumbnail
      你有過想做的事卻中途放棄的事嗎?像是減肥、戒菸、上課之類的事,那最後有完成的嗎?這些事情的共通點就是無法短時間完成,必須長時間持之以恆,所以許多人最後都失敗。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被慣養成更有決斷力、更積極、更有行動力、或更有產出,就算沒有像財經雜誌上的成功人士那樣成功的具備這樣的性格,或多或少,我們也被如此期待著要去朝向它,彷彿它是對的。
在追求個人成就和滿足內心渴望的旅程中,我們常常將「目標」和「慾望」這兩個詞混淆。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然而,過度執著於目標往往會讓人失去生活中的小確幸,身心俱疲。本文分享作者的個人經驗,提醒讀者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小確幸。
Thumbnail
雖然我不知道積極地實現目標 最終目標能否實現 但是我非常確信,消極地實現目標 或者嘗試了幾次就原地放棄 是100%不可能實現目標 這就像是在嚴峻的比賽中 有的選手因為看不到希望於是開始放棄 而有的選手雖然看不到希望可是繼續嘗試 而比賽的勝利者只會出現在後者力 所以當我們面對著難題、困境時 我們
Thumbnail
在這新的一年,有許多人會訂新年新目標,可是,這些目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這些到底是你想要的,還是別人希望你完成的。如果你只剩一年的壽命,你會想要做甚麼?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那些遙不可及的大目標感到渺茫和迷失。 例如,當我們夢想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寫一本暢銷書、或者擁有理想的身材時,面對這些宏大的夢想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和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我們學會每天設定小目標,逐步邁向這些大目標,那麼一切都將變得不再遙遠。 每天設定小目標的概念其實很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 「不瘋魔不成活」,許多藝術創作者、創業家或對自己要求高的人都會容易陷入這種狀態,以前的我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睡眠、休息甚至家人、陪伴都不重要,只有自己心中那個想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指引方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為自己設定目標。目標可以指引方向,激發潛力,幫助我們取得成就。然而,如果我們設定的目標太難以達成,反而容易讓我們感到沮喪、挫敗,甚至放棄追求。 欲速則不達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當我們設定一個過於宏偉或遙不可及的目標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在這
Thumbnail
      你有過想做的事卻中途放棄的事嗎?像是減肥、戒菸、上課之類的事,那最後有完成的嗎?這些事情的共通點就是無法短時間完成,必須長時間持之以恆,所以許多人最後都失敗。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被慣養成更有決斷力、更積極、更有行動力、或更有產出,就算沒有像財經雜誌上的成功人士那樣成功的具備這樣的性格,或多或少,我們也被如此期待著要去朝向它,彷彿它是對的。
在追求個人成就和滿足內心渴望的旅程中,我們常常將「目標」和「慾望」這兩個詞混淆。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然而,過度執著於目標往往會讓人失去生活中的小確幸,身心俱疲。本文分享作者的個人經驗,提醒讀者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小確幸。
Thumbnail
雖然我不知道積極地實現目標 最終目標能否實現 但是我非常確信,消極地實現目標 或者嘗試了幾次就原地放棄 是100%不可能實現目標 這就像是在嚴峻的比賽中 有的選手因為看不到希望於是開始放棄 而有的選手雖然看不到希望可是繼續嘗試 而比賽的勝利者只會出現在後者力 所以當我們面對著難題、困境時 我們
Thumbnail
在這新的一年,有許多人會訂新年新目標,可是,這些目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這些到底是你想要的,還是別人希望你完成的。如果你只剩一年的壽命,你會想要做甚麼?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那些遙不可及的大目標感到渺茫和迷失。 例如,當我們夢想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寫一本暢銷書、或者擁有理想的身材時,面對這些宏大的夢想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和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我們學會每天設定小目標,逐步邁向這些大目標,那麼一切都將變得不再遙遠。 每天設定小目標的概念其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