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笨蛋,問題就在新朋友:我的Facebook社群經營心得/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筆者近年花了許多時間優化Facebook朋友群,但效果似乎不怎麼好;每篇Facebook文章平均得到的按讚數、留言回應、以及轉貼分享的數目增加不多。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後來才忽然頓悟:「笨蛋,問題就出在新加的朋友。」

退休之後,我透過微信和Facebook積極經營社群,目的就是希望分享傳承30多年的跨國企業經營管理實務經驗;而經營的方式則包括這幾種:

Low Touch

  1. 線上:在《吐納商業評論》網站和Facebook帳號、粉絲專頁發表系列文章,透過讀者們的轉貼分享,擴大受眾和點閱數;
  2. 出書:透過商周出版,將發表過的文章集結成冊;目前已經出版了四本書。第五本預定於2020年底問世。

High Touch

  1. 線上:經營Facebook社群,包括兩個個人帳號、和一個粉絲專頁;每個朋友都有用Messenger交流互動,例如生日祝福、除難解惑等等。
  2. 線下:透過Facebook粉絲專頁預約,提供免費一對一新創輔導;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一對一的企業診斷,並為幾個協會組織、商學院、大學EMBA演講。
其中我最重視的,也是花我時間最多的,就是Facebook社群經營;有興趣的讀者們,歡迎閱讀我的「Facebook社群經營系列」五篇文章。

創造社群最大價值

在「常數定律」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找對方法和對象,將你的常數極大化〉中,我以Facebook社群經營與發文為例子,討論如何創造個人最大價值。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
若以按讚數來衡量「叫座」程度、另外以文章的專業深度來做為「叫好」程度,那麼可能就是:
叫好度 x 叫座度 = 常數
所謂「叫好度」,就是單一讀者閱讀我的文章之後,所能得到的啟發和收穫(價值);至於「叫座度」,則是得到價值的總人數。
所以對我的文章來說,在這個等式裡的「常數」,就是「讀者得到的總價值」。
那麼,怎麼做才能極大化我的常數呢?具體的做法,就在於想辦法優化我的Facebook朋友族群。
這就要靠市場行銷手法,運用「市場區隔」的概念、再加上「網路社群」的經營手法,吸引更多同樣需要經營管理專業內容的讀者,來成為我的Facebook朋友或追蹤者。
2015年底,由於剛涉足Facebook社群,只要邀請我加朋友的,我一概接受;因為每個帳號最多可以接受5,000個朋友,所以我的兩個帳號總共有1萬個沒有經過篩選、或是仔細考慮的Facebook朋友。
因此,我的Facebook朋友中,符合我目標讀者(TA)特質的比例非常低;但我卻一直以為,所有加我好友的,都是喜歡閱讀我的文章、也認同終身學習的人。

優化Facebook朋友群

從兩個Facebook帳號的按讚、分享、留言數的差異,我開始研究我的Facebook朋友群結構,並且開始為期長達數年的「優化」工作。
對於這方面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Facebook社群經營系列文章
雖然這幾年的「優化」確實帶來了結構性的改變,我與Facebook朋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有不少仍然不是我的TA。
我採取的優化方法是很耗時間的。因為Facebook有自己的算法,使得上面的朋友未必能即時看到我的新文章。
此外,Facebook也沒有一個機制,可以分析報告那些朋友經常閱讀我的文章、按讚、分享及留言。但Facebook倒是有個「生日通知」的功能,於是我就設定「生日通知」,每天使用Messenger向壽星祝賀,順便瀏覽他們的個版內容,然後交流溝通。
碰到極少使用Facebook的、不使用中文的外國人、把我圈粉的、在上面銷售產品的,我就將之刪除,以便加上一些新的好友邀請。
這幾年來,我也找到一些小撇步,藉機與讀者分享。
  • 對於我送的Messenger生日祝福不讀不回、已讀不回、只回應一個表情的,經過仔細瀏覽其動態時報內容,就會發現九成以上不是我的TA。連我的Messenger私信都不閱讀、不回覆的人,怎麼可能去看我的文章呢?
  • 回覆我的Messenger訊息,或是在自己動態時報回覆我生日祝福的,除了短短幾個字之外,稱呼我為「您」或是「你」的,也大部分都不是我的TA。因為經常閱讀我文章的朋友,都會稱呼我「老師」;不叫我老師的,有九成以上機會,很少或幾乎都沒有看我的貼文。

效果不彰

過去幾年,我每天花在兩個帳號上的時間,總共超過6個小時;除了生日祝福之外,瀏覽壽星的動態、回顧Messenger的對話、查看有無留言回覆、回答Messenger上有關經營管理的發問、閱讀通知和朋友的貼文等等。
透過演算法的推薦,我確實也從朋友的貼文中學到了很多,這也是我保持不斷學習的一個重要管道。
但是,我這幾年花了那麼多時間優化我的朋友群,效果似乎不怎麼好;每篇Facebook文章平均得到的按讚數、留言回應、以及轉貼分享的數目增加不多。換句話說,我Facebook文章所創造的價值,似乎並沒有增加多少。
最近,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所採取的優化行動,應該都是合乎邏輯,為什麼會沒有改善呢?
一個多月前,我忽然頓悟,我告訴我自己:
笨蛋,問題就出在你新加的朋友。
還虧自己是學電子和電腦的專業,並且在這個產業裡面工作了接近40年。我應該要了解一個最基本的道理:「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
我花了許多的時間在檢視我現有的Facebook朋友,想辦法推斷:他們是不是我的目標讀者?他們是否有在閱讀我的文章?他們是否從我的文章裡面受到啟發?如果我主觀認為不是的話,就將他們解除朋友關係;把位子空出來,留給排隊想要加我的新朋友。

好友邀請

在我剛開始經營Facebook社群的時候,在我的兩個帳號裡,只要是有邀請加好友的,我全部接受。
有一陣子,我特別關注共同朋友的數目;我認為共同朋友多的,肯定是我的目標讀者TA,尤其如果共同朋友都是一些網路名人、前或現任政府官員、大學教授、民意代表、網紅等。
當時我認為,「物以類聚」應該是在網路上的普遍現象。所以這些交友邀請,我還特別優先接受。
過了兩三年之後,我的想法又改變了。我認為共同朋友多的,應該都屬於同樣類型或同溫層的小圈圈;如果我想擴大文章的覆蓋範圍,那麼應該優先增加「沒有共同朋友」的這些好友邀請。
結果證明,我這兩種做法都是太極端、也不正確的。
對於共同朋友數量非常多的、上百位的,我發覺他們的朋友總數往往多達幾千位,數量非常驚人;他們怎麼可能會有時間來閱讀我的文章呢?
我發現,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來圈我的粉,也就是希望我成為他們的粉絲。
我也發現這些網路名人、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大學教授、媒體大咖等等,也是在各自圈他們的粉;所以成為他們的共同朋友,並不代表他們就會擁有我對TA特質的期望:有共同的價值觀、以終身學習為目的。
對於沒有共同朋友的好友邀請,事實證明結果更是離譜。大部分都是在做電商、直播拍賣,或是專業完全跟電子、高科技完全不搭的不同領域;甚至有許多是專做網路釣魚和詐騙的外國人,所以才會沒有共同的朋友。
難怪在過去幾年當中,我加過機器人帳號、殭屍帳號、詐騙帳號,我自己的帳號也因此中毒過、碰到色情狂視訊騷擾,也被政治極端狂熱份子、或是接近恐怖份子的Facebook朋友在個版上或Messenger上狂罵過。

經驗和教訓分享

過去幾年,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清理和優化我現有的Facebook朋友群,而忘了把守好「進口端」,凡是邀請加好友的,基本上我都會接受。
而我完全忘了的是,現況就是在初期沒有作好進料檢驗(incoming QC)所造成的,之後才會付出如此巨大的時間成本,來清理優化我的朋友結構。
而我居然還在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不斷付出相同錯誤所造成的代價。
因此,我總結一下,對於新的交友邀請我採取的行動,我認為對所有的Facebook朋友都會有幫助的。

一定不會加的

  1. 四無:無學歷、經歷、居住地、頭像。
  2. 貼文內容:憤世忌俗、滿篇髒話、極端分子、政治狂熱、樂於轉貼暴力血腥影片、廣告電商、直播拍賣等。
  3. 朋友:數千朋友之中,有上百共同朋友,或是一個共同朋友都沒有;或者朋友都是名人,大部分是來圈粉的。
  4. 已經加我另一個Facebook帳號好友,但又來加這個帳號的;其實我兩個帳號的內容都一樣,沒有必要重複加。

一定會加的

  1. 在「Terry & Friends」粉絲專頁按過讚的;
  2. 主動追蹤我Facebook帳號的;
  3. 對方的Facebook貼文之中,大部分內容符合我「終身學習」TA特質的;
  4. 先用Messenger與我聯繫,希望從我的文章中學習的。

總結

這幾年來,我透過Facebook經營社群,希望將經營管理和輔導創業的經驗寫成文章,分享給朋友們。
另一方面,許多朋友建議我應該使用網路直播、接受電視台採訪、網路開課等等方式,才能夠擴大我的傳播覆蓋範圍。
但是,我還是以身體健康、家人相處、個人隱私為重,紛紛婉拒了。
我經營Facebook社群並不為名、也不為利,也不願意在網路上拋頭露面,只能繼續透過文章來分享傳承我的經驗。
Facebook是公開的,我並沒有做任何限制,但也無法一對一回答朋友們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堅持要用Messenger來和各位朋友交流的原因。
  1.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建議和我同樣為分享傳承經驗而使用Facebook的朋友們,在接受好友邀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邀請人的背景情況;不要來者不拒,犯了和我同樣的錯誤。
  2. 被我解除好友的Facebook朋友們,並不是因為你們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我的Facebook是用來分享傳承我的經驗,而不是用來交友的。
  3. 想要邀請我加好友的,如果真的是以終身學習和閱讀我的文章為目的而來的,那你們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活下去」應該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情吧,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而Apple顯然也是這麼想的。他們旗下的產品這麼多,發表會的重頭戲選擇的卻是最有健康感的Apple Watch,其次才是iPad。
經常聽到有人說「西方社會所說的普世價值觀,不適用於東方社會」;因此也下結論「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適合用在東方國家」。那麼,東西方的價值觀差異在哪裡?又有真正的普世價值嗎?
電動車模組化設計最棒的一點,就是完全顛覆過去百年不變的汽車基本架構;這不僅會改變造車哲學,甚至車輛產業的型態和分布都可能跟現今不同。本文將透過對十年後車輛產業的幻想,說明今天的電動車發展趨勢將如何改變未來。
在上一篇文章〈客戶要回扣……怎麼辦?〉中,談到了「正確的價值觀遠比生意或訂單重要」;希望不論是老闆或員工,都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了長遠的價值觀。而本文要談的,則是進一步說明激勵措施的類型、以及適用的時機與方法。
為了擺脫對亞洲的依賴,歐洲即將出現多座大量生產車用電池的巨大工廠。那麼,未來的全球電池供應、產業鏈的移動、以及原料的流向,又會如何影響電動車的未來?
公司老闆花錢送回扣,結果只是在腐敗客戶,也為員工做了最不良的示範;員工也要瞭解,能讓你爬到職業生涯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個人的正直與道德。價值觀會影響你一輩子,千萬不要輕易拿來和工作績效交換。
「活下去」應該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情吧,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而Apple顯然也是這麼想的。他們旗下的產品這麼多,發表會的重頭戲選擇的卻是最有健康感的Apple Watch,其次才是iPad。
經常聽到有人說「西方社會所說的普世價值觀,不適用於東方社會」;因此也下結論「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適合用在東方國家」。那麼,東西方的價值觀差異在哪裡?又有真正的普世價值嗎?
電動車模組化設計最棒的一點,就是完全顛覆過去百年不變的汽車基本架構;這不僅會改變造車哲學,甚至車輛產業的型態和分布都可能跟現今不同。本文將透過對十年後車輛產業的幻想,說明今天的電動車發展趨勢將如何改變未來。
在上一篇文章〈客戶要回扣……怎麼辦?〉中,談到了「正確的價值觀遠比生意或訂單重要」;希望不論是老闆或員工,都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了長遠的價值觀。而本文要談的,則是進一步說明激勵措施的類型、以及適用的時機與方法。
為了擺脫對亞洲的依賴,歐洲即將出現多座大量生產車用電池的巨大工廠。那麼,未來的全球電池供應、產業鏈的移動、以及原料的流向,又會如何影響電動車的未來?
公司老闆花錢送回扣,結果只是在腐敗客戶,也為員工做了最不良的示範;員工也要瞭解,能讓你爬到職業生涯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個人的正直與道德。價值觀會影響你一輩子,千萬不要輕易拿來和工作績效交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我問你,你有多少朋友,,在第一時間你會想到多少人?從哪個角度判斷的呢?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會員越多點閱率越好 為何會討論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人問及「你的會員越多,理論上你的點閱率越好」,但為什麼有些人感受不到這個現象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探討相當簡單來說,就像方格子所言,需要經營鐵粉,創造點擊率,進而帶動採購和轉換銷售率。贊助、購買、訂閱。 忠實的鐵粉 所以這次來討論網路上的真假會
Thumbnail
Facebook是全球最龐大的社群直播平台之一,深受許多品牌生意及直播主的喜愛。在進行直播的過程中,若能吸引眾多觀眾參與並進行討論,將極大地提高您的銷售轉換率。當觀眾分享直播內容時,也能擴大直播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因此,直播觀看人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Thumbnail
在當今數位時代,社群經營成為企業行銷的重要一環。要在社群平台上成功經營,需要一個完整的規劃,包括目標客群的確立、社群平台的選擇、競爭者品牌的研究、行銷方針的擬定、文案主題的規劃、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每月成效的分析。本文將透過快速掌握七步驟,讓您在社群行銷的道路上更具方向性。
Thumbnail
推特作為主要分享新聞和最新消息的社交平台,廣受全球用戶歡迎,每天有超過數億以上的活躍用戶在此互動。然而,吸引粉絲卻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即便付出數天甚至數月的心血去製作內容,有時仍難以引起受眾的關注,這樣的情況可能令人感到沮喪。因此,有人可能會考慮採用更迅速的方式,例如推特買粉絲。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
別人說我太孤僻了,應該多交些朋友,多參加社團…是啊,別人指出的缺點,指引的做法是為了我好,是我應該努力的地方。所以,我儘量多交朋友,多參加社團,然後呢,一堆的應酬,一堆的聚會,一堆的留言,一堆的八卦,是啊,看來熱鬧又多采,可我為什麼越來越感到疲累,越來越厭煩,越來越不耐……終於,我減少與朋友的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我問你,你有多少朋友,,在第一時間你會想到多少人?從哪個角度判斷的呢?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會員越多點閱率越好 為何會討論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人問及「你的會員越多,理論上你的點閱率越好」,但為什麼有些人感受不到這個現象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探討相當簡單來說,就像方格子所言,需要經營鐵粉,創造點擊率,進而帶動採購和轉換銷售率。贊助、購買、訂閱。 忠實的鐵粉 所以這次來討論網路上的真假會
Thumbnail
Facebook是全球最龐大的社群直播平台之一,深受許多品牌生意及直播主的喜愛。在進行直播的過程中,若能吸引眾多觀眾參與並進行討論,將極大地提高您的銷售轉換率。當觀眾分享直播內容時,也能擴大直播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因此,直播觀看人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Thumbnail
在當今數位時代,社群經營成為企業行銷的重要一環。要在社群平台上成功經營,需要一個完整的規劃,包括目標客群的確立、社群平台的選擇、競爭者品牌的研究、行銷方針的擬定、文案主題的規劃、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每月成效的分析。本文將透過快速掌握七步驟,讓您在社群行銷的道路上更具方向性。
Thumbnail
推特作為主要分享新聞和最新消息的社交平台,廣受全球用戶歡迎,每天有超過數億以上的活躍用戶在此互動。然而,吸引粉絲卻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即便付出數天甚至數月的心血去製作內容,有時仍難以引起受眾的關注,這樣的情況可能令人感到沮喪。因此,有人可能會考慮採用更迅速的方式,例如推特買粉絲。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
別人說我太孤僻了,應該多交些朋友,多參加社團…是啊,別人指出的缺點,指引的做法是為了我好,是我應該努力的地方。所以,我儘量多交朋友,多參加社團,然後呢,一堆的應酬,一堆的聚會,一堆的留言,一堆的八卦,是啊,看來熱鬧又多采,可我為什麼越來越感到疲累,越來越厭煩,越來越不耐……終於,我減少與朋友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