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僅獎賞個人,更要獎賞價值觀:談管理中的「激勵措施」/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客戶要回扣……怎麼辦?〉中,談到了「正確的價值觀遠比生意或訂單重要」;希望不論是老闆或員工,都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了長遠的價值觀。而本文要談的,則是進一步說明激勵措施的類型、以及適用的時機與方法。

raw-image

前文也談到,不管是廠商對客戶、或是主管對下屬,花「錢」不如花「時間」;因此,無論是給客戶回扣、或是光給下屬加薪,都無法贏得對方的信任與尊重。

在談到主管對下屬的激勵方法時,則提到常用的方法包括「incentive」(績效誘因)、「reward」(年終獎金)、 「retention」(留才措施) 、「recognition」(公開表揚)四種方式。

前面三種都與金錢有關,只有公開表揚與錢無關,但是激勵的效果最巨大。

沒想到,許多讀者對激勵方式部份有更大的興趣。許多人留言或私訊給我,表示「金錢」還是最有用的,「口頭表揚」沒什麼作用。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對讀者們深入解釋一下這些激勵措施的目的和作法,以免誤導。

績效誘因

績效誘因(Incentive)通常是企業在每年年底之前,公佈從每個部門到每個人的明年主要績效目標、以及達到(或超過)目標時的獎勵辦法。

例如業務人員,如果達到100%業績,則可以和配偶參加公司舉辦的「贏家旅遊」;如果達到100%至120%業績,則可以使用兩倍傭金比率(commission rate)等等。

重點是:

績效誘因是「事前」「公開」發佈的「遊戲規則」,結合「薪酬」計算,只要是同樣職務的人都適用。

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Reward)通常是在年度結束之後,對於績效超乎預期的績優人員,在績效誘因之外再給予「年終獎金」,以獎勵其卓越貢獻。

但是,華人企業、尤其是華人家族企業,經常把年終獎金變成「薪酬」的一部份。使得中高階主管的薪酬,變成「低薪高獎金」的組合。

通常薪水會有職級的薪酬範圍(salary range)限定,但是年終獎金則很難有客觀、量化的績效衡量標準,因此往往是以老闆或主管的主觀認定為準;而這種企業就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和「金魚的糞」的文化。

在台灣並不乏這種企業,業界都戲稱這個年終獎金為「黑包」;因為獎金的金額沒有什麼邏輯和道理可言,就看老闆喜不喜歡你、認不認為你是自己人,通常與績效就反而沒什麼關係了。

重點是:

年終獎金是「事後」「私下」(不能公開)發出;沒有什麼遊戲規則,成為薪酬的一部份,只有少數人可以得到。

不能公開的原因,除了金額沒有什麼邏輯和道理之外,員工彼此之間還有攀比的心理;即使自己也有拿到,但是對金額總是會不服氣。因此達不到激勵的效果,反而使員工覺得不公平,變成怨恨的結果。

留才措施

對於績效表現優異、有發展潛力、接班人選等的員工,公司除了要有針對性的、個人化的接班和培訓計劃之外,還要有「留才措施」(Retention)。

通常是分四年或五年,以「選擇權」(stock options)或是「限制型」(restricted stocks)形式發放公司「股票」、或是給予現金。

如果個人選擇離開公司另謀他就,則未實現的股票或現金則回歸公司,個人不得領取;也就是說,這種留才措施會形成員工的「離職障礙」。

有很多公司會把獎金和留才措施結合使用,同時達到獎勵與留才的目的。

重點:

留才措施是「私下」、不能公開、以股票或現金分多年發放的;可以讓員工知道有這種制度,但是具體留才的對象和金額則不能公開。

公開表揚

可以用績效誘因的公開遊戲規則、針對有重大貢獻者、或是公司公開競賽得獎者為評選標準,來決定表揚的人選。

但必須是「公開」形式表揚,可以在公司內部的定期員工大會,或是適合的外部合作夥伴、供應商、開發者大會中表揚。

至於「獎賞」部分,最好不要與金錢有關;要有創意,而且令被表揚者感受到高度榮譽,甚至終生難忘。

我在外商企業服務期間,看到過各種有創意、獨特的「獎賞」。例如CEO以家宴款待得到表揚的員工夫妻,並且將照片或影片公佈分享在內部網站上。

或是CEO或事業部總經理、廠區最高主管,為得獎員工「洗車」,也有的是空出最高主管的特定停車位,由得獎員工使用一個月。

重點:

「表揚」必須以「公開」的形式進行,必須要「及時」不要拖延;獎賞不要與金錢掛勾,否則表揚的目的反而會失焦。獎賞方式要有創意,令得獎者終生難忘,令其他人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效果。

結語

我是一個實務出身的專業經理人,所以不想唱高調的跟各位讀者說「金錢不重要」。

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是以違反專業道德、或是行為準則來取得金錢的事,我絕對不會做。為了取得金錢而犧牲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絕對划不來。

至於本文所談的四種激勵措施,前三種都與金錢、報酬有關,也都有各種不同目的和做法的激勵效果;但是,激勵的對象都是在員工本人。

至於第四種表揚措施,除了激勵員工本人之外,更是為公司所有員工樹立榜樣和標竿,以達到「加強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的目的。

所以:

獎賞最好不要完全與金錢掛勾,否則會形成一種追逐金錢的價值觀與文化。

許多研究證實,公開表揚的激勵效果最大;因為得到激勵的,不僅僅是員工本人,還包含了公司裡所有的員工。道理就在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績效考核在公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決定了員工的獎金,還可能影響到明年的加薪幅度。不止如此,如果你的績效表現不佳,甚至可能會被解雇。本文將跟大家分享績效考核的運作方式,帶你解開亙古疑惑,一窺企業運作邏輯。
Thumbnail
績效考核在公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決定了員工的獎金,還可能影響到明年的加薪幅度。不止如此,如果你的績效表現不佳,甚至可能會被解雇。本文將跟大家分享績效考核的運作方式,帶你解開亙古疑惑,一窺企業運作邏輯。
Thumbnail
年終獎金這件事,通常每年都要拿出來討論一次,然後每年都要再心寒一遍,看看是員工太過貪婪,還是企業主太過小氣。但不管怎麼發,都很難讓人滿意,再如何完善,都還是會有人不開心,然後上網罵它一輪,再回來默默地繼續工作。
Thumbnail
年終獎金這件事,通常每年都要拿出來討論一次,然後每年都要再心寒一遍,看看是員工太過貪婪,還是企業主太過小氣。但不管怎麼發,都很難讓人滿意,再如何完善,都還是會有人不開心,然後上網罵它一輪,再回來默默地繼續工作。
Thumbnail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她經營了一間小公司,員工人數共5位。這次中秋節每個員工都有禮盒跟禮金,但只有送該名職員禮盒,因為這位職員「難管教又不擅溝通,還會倚老賣老又抗壓性差」。事後對方又跑來質問「為什麼沒有獎金」,原PO又給了600元,但對方不滿足,直呼「為何上次是幾千元,這次只有600元?」
Thumbnail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她經營了一間小公司,員工人數共5位。這次中秋節每個員工都有禮盒跟禮金,但只有送該名職員禮盒,因為這位職員「難管教又不擅溝通,還會倚老賣老又抗壓性差」。事後對方又跑來質問「為什麼沒有獎金」,原PO又給了600元,但對方不滿足,直呼「為何上次是幾千元,這次只有600元?」
Thumbnail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Thumbnail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Thumbnail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Thumbnail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Thumbnail
年終即將開始倒數,除了慶祝萬聖節、感恩節,許多外商公司早己完成年度員工考核,並決定加薪幅度及各部門晉升名單,想必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果被列入「表現優秀並具開發潛能」員工,恭喜並請繼續加把勁,只要有主管缺你應該就是首選;萬一不幸被列管為「表現不佳且低開發潛能」員工,這時請提高戒備,除了趕快提出自我
Thumbnail
年終即將開始倒數,除了慶祝萬聖節、感恩節,許多外商公司早己完成年度員工考核,並決定加薪幅度及各部門晉升名單,想必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果被列入「表現優秀並具開發潛能」員工,恭喜並請繼續加把勁,只要有主管缺你應該就是首選;萬一不幸被列管為「表現不佳且低開發潛能」員工,這時請提高戒備,除了趕快提出自我
Thumbnail
年終獎金,應該是所有非業務人員最期待的額外收入,雖然大多數都不如人意,但也有少數產業令人羨慕,別人的老闆都不會讓我失望。  發不發獎金的前提,理所當然在於年度營收獲利是否達到預期,有多的盈餘配發皆大歡喜,當年度營運呈現虧損,發不發,通常就成了員工議論的空間。老闆認為沒賺錢沒發,合理,員工認為做了一
Thumbnail
年終獎金,應該是所有非業務人員最期待的額外收入,雖然大多數都不如人意,但也有少數產業令人羨慕,別人的老闆都不會讓我失望。  發不發獎金的前提,理所當然在於年度營收獲利是否達到預期,有多的盈餘配發皆大歡喜,當年度營運呈現虧損,發不發,通常就成了員工議論的空間。老闆認為沒賺錢沒發,合理,員工認為做了一
Thumbnail
        越大間的公司越要注重人才的維持,擁有優秀的主管,就可以向下管理,不用事事都由領導人來處理,可以專心的決定公司的大方向。也因為分工出去,才能底下的成員有機會可以成長。誇張一點的說,公司準備好錢給員工犯錯之用,盡量犯錯沒關係,只要能學到經驗值就可以了。    
Thumbnail
        越大間的公司越要注重人才的維持,擁有優秀的主管,就可以向下管理,不用事事都由領導人來處理,可以專心的決定公司的大方向。也因為分工出去,才能底下的成員有機會可以成長。誇張一點的說,公司準備好錢給員工犯錯之用,盡量犯錯沒關係,只要能學到經驗值就可以了。    
Thumbnail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Thumbnail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Thumbnail
昨天看到御姊愛討論為什麼加薪總是加不到我的貼文~ 想起之前在老闆身邊的秘書視角 雖然真的是見識過什麼叫老闆的思維、角度 以及一些員工聽了可能會森77的話啦 哈哈
Thumbnail
昨天看到御姊愛討論為什麼加薪總是加不到我的貼文~ 想起之前在老闆身邊的秘書視角 雖然真的是見識過什麼叫老闆的思維、角度 以及一些員工聽了可能會森77的話啦 哈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