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貼標籤|我們快思,卻深陷自己的溝通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a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態以及你想表達的想法。標籤快速地幫你傳達出你想表達的分類、氛圍。這就跟過去我們提過,請不要隨便幫一個人戴帽子,是相同的含義,只不過我們現在似乎更濫用了這個功能。

不經思考地貼別人標籤=勢利眼

英國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曾說,「Snob」勢利,就是你把一個人切很多塊,再把這個的其中一塊拿出來,代表這一個人,你拿了你最容易取得的一小部分來描述一個人。用簡單的方式貼上個體的標籤的方式就是勢利眼,因為我們總不會不帶偏見的貼標籤,基本上幫人分類就已經自帶偏見(我們應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而我們又會利用這個偏見不斷的能力,做出認知偏誤的思維。
於是我們讓自己身陷不義。
奧古斯丁說:用身份地位評價一個人是種罪惡。
艾倫狄波論說:放在現代,應該就是用公司名片來判斷一個人也是罪。

為什麼我會下這個判斷呢?

對於不確定事件的信念我們總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示,「我認為...」、「它不太可能」、「機率很小...」,但在這個不確定底下我們試用了什麼方式來判斷,讓我們決定這樣的信念?
這些小碎紙都來自我們各方碎片化的資訊,當你看了某些資訊並深刻記著,你就會產生資訊的主動連結性,用主觀意識去判斷眼前的是非對錯。
快速思考(思考捷徑)是很有用的,它會幫助我們進行更快更直覺的交流,但是有時候它會導致嚴重且系統化的錯誤。《捷徑與偏見, Daniel Kahneman.》

被貼標所苦,大腦給的資訊不可靠,但又無法控制

我其實有點被「貼標籤」所苦,觀察自己總是在最快的反應先貼人標籤,以便與我後續的判斷,甚至是幽默感的詮釋,常常也仰賴直覺式的反應,偶爾會發現自己畫虎不成反類犬。
貼標籤,讓我們快速跟上話題,也快速產生與更多人的距離。像是社群媒體一樣的運用模式。
在看了「快思慢想」的前半部就已經能理解,我陷入了快思的思維,但我卻沒有大量的經驗能幫助我在這個快思的能力中獲得最「可靠」的判斷。
我們被迫無意識的(為了社交反應、迎合社會期待等)快速下“判斷”,然後常常不是故意的說出具有主觀意識的偏見,這時候具有意識的人可能會發現,說出某些話時是不是有冒犯對方,常常需要再去解釋自己的無心。沒有意識的人更是麻煩,久而久之你已經幫自己定位成一個對某些立場或是形象有偏見的人。

除了社交與社會期待,貼標籤也具備了提供自己安全感的功能

但這是對於個體而言能獲取安全感的捷徑,我認為是不好的方向。貼標籤或是二元價值的對立,都能讓我們快速找到「同類」,把自己劃分成你與我,你們與我們。因此當需要討論的事情需要進入「慢想」的思維,我們為保護自己或是礙於慢想的懶散,我們抓到了貼標籤的優點,去分類跟我一樣或不一樣的價值觀,獲得最快速的安全浮木。

快思是直覺,慢想總是後知後覺

該怎麼跟他們這樣的思維共處,讓他們和諧,是我們要不斷努力的功課。
外界大量的資訊削弱了我們的思考力、注意力,提醒自己不要在混亂的時候快思,不要立刻下評論。

依舊在尋找認同感的一代

我反而覺得,用身份地位判斷一個人已經不是現代唯一問題了,因為資訊碎片化的時代,成了漸漸沒有那麼多集體交集的我們。但人類本質上人性依然是部落主義,我們在很小的地方尋找共識,避免寂寞,因此快速樹立敵人區分彼此,我們在找「我們」,但我們早就把自己能附屬的群體越限縮小。
其實我們剛開始跟上這個科技體制下的甜頭,快速的連結、大量的資訊、免費的力量,同時我們在被迫在切割自己,事實上,也許我們根本還沒有跟上這個科技巨變,帶給我們人類的影響,需要持續慢想,我們卻早就習慣快思了。

貼標籤,讓我們陷入溝通的困境

本來貼標籤的目的應該是快速交流,但往往失去思考的動作,顯得判斷過於倉促或是言不及義,反而失去了交流本身的價值。當別人因為你誇獎一位穿著姣好的辣妹時,有人可能會開你玩笑,說你是物化女性。或你曾經對原住民就是有一個既定印象,開了這個玩笑?其實你往往沒有那個歧視的動機,但太快速的反應讓你與對方引起誤會。(當然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調整?
詮釋自己的見解是怎麼來的,讓前情提要接上認知

試著去詮釋。對我來說,解法是去詮釋每一件事情,不要懶惰、不要以為別人會懂、不要以為這個判斷理所當然。當你學會自己去解釋一個結論,你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做了快速的分類,是否偏頗?相對的,當你願意去詮釋每一個判斷的源頭,對方也會比較能理解你的出發點,雙方才有理解對方機會。(這時候我們已經進入慢想的思維。)
不要把A到B的連連看作為理所當然,我們解釋,我們讓人知道這個橋樑怎麼搭起的,你我希望別人理解你的同時都需要學習表達出這個橋樑,讓別人能搭著你的思維前進。

參考讀物:

快思慢想 Think fast and slow
評價:5顆星
作者:Daniel Kahneman
購買連結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The Coddling of American Mind
評價:5顆星
作者:Jonathan Haidt, Greg Lukianoff
購買連結

參考影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77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這是這本書的第三篇心得,我卻想回過頭討論開始我覺得最不需要交代的,因為我認為討論感受與需求是我當下最有感的話題。 在我練習「說出感受」、「提出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到頭來的源頭最為重要。 複習四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的表達客觀事實。 客觀,是做得到的嗎? 可以。觀察就是,
說完感受後,下一步是理解需要。 你感到滿腹委屈,是因為想要被尊重嗎? 你覺得生悶氣,是因為想被另一半關心嗎? 你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嗎? 你咆哮怒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嗎? 負面能量的提高,伴隨著我們對內在其實有個空間沒被填滿的提醒。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看見一個人進入心流的感覺 就像看見早晨的第一束光 溫暖潔淨明亮 能看得好久 也會嚮往自己擁有那道光 迷戀那種專注到忘記時間的心流感 不會被外物給吸引打擾 從複雜性中得到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來自把事情做完的成就 而是在執行的過程 人是追求複雜性的靈長類 我們喜新厭舊,我們追求刺激,我們性喜挑戰 因為追
最近出版社很流行,斜槓的話題,我覺得斜槓除了延伸自己不同的可能性以及創造額外收入以外,這類型書籍這麼紅,很有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對現在的不滿。想要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對於追求適合自己的,想要的,我們是多麼的飢渴。 但我發現有一群進入”心流”的人,並不會一直思考,這件事情。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這是這本書的第三篇心得,我卻想回過頭討論開始我覺得最不需要交代的,因為我認為討論感受與需求是我當下最有感的話題。 在我練習「說出感受」、「提出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到頭來的源頭最為重要。 複習四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的表達客觀事實。 客觀,是做得到的嗎? 可以。觀察就是,
說完感受後,下一步是理解需要。 你感到滿腹委屈,是因為想要被尊重嗎? 你覺得生悶氣,是因為想被另一半關心嗎? 你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嗎? 你咆哮怒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嗎? 負面能量的提高,伴隨著我們對內在其實有個空間沒被填滿的提醒。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看見一個人進入心流的感覺 就像看見早晨的第一束光 溫暖潔淨明亮 能看得好久 也會嚮往自己擁有那道光 迷戀那種專注到忘記時間的心流感 不會被外物給吸引打擾 從複雜性中得到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來自把事情做完的成就 而是在執行的過程 人是追求複雜性的靈長類 我們喜新厭舊,我們追求刺激,我們性喜挑戰 因為追
最近出版社很流行,斜槓的話題,我覺得斜槓除了延伸自己不同的可能性以及創造額外收入以外,這類型書籍這麼紅,很有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對現在的不滿。想要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對於追求適合自己的,想要的,我們是多麼的飢渴。 但我發現有一群進入”心流”的人,並不會一直思考,這件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標籤 標籤像是春日暖陽撫過臉頰,化作溫潤的鼓勵,賦予人們認同感,自我價值及前進的動力。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標籤遭到誤用的例子屢見不鮮,受害者不斷出現,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標籤原先的美意應是促進溝通,圓融人際關係及給予人們展望的目標,使人們能藉由標籤輕易表達出簡短卻強而有力的讚美,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對「雙標」的看法持續雙標著,這是社會上很多人一發言像精神分裂的原因。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Thumbnail
標籤是協助你理解複雜概念的先備知識。標籤不是簡化的意思,標籤化才是簡化。如:衣服的標籤可提醒你怎麼洗、怎麼烘,標籤不是衣服本身。沒有標籤你只好實驗才知道後續,搞不好明白前就洗壞了,也許衣服可以再買,但人際互動、情感關係很難這樣。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標籤 標籤像是春日暖陽撫過臉頰,化作溫潤的鼓勵,賦予人們認同感,自我價值及前進的動力。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標籤遭到誤用的例子屢見不鮮,受害者不斷出現,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標籤原先的美意應是促進溝通,圓融人際關係及給予人們展望的目標,使人們能藉由標籤輕易表達出簡短卻強而有力的讚美,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對「雙標」的看法持續雙標著,這是社會上很多人一發言像精神分裂的原因。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Thumbnail
標籤是協助你理解複雜概念的先備知識。標籤不是簡化的意思,標籤化才是簡化。如:衣服的標籤可提醒你怎麼洗、怎麼烘,標籤不是衣服本身。沒有標籤你只好實驗才知道後續,搞不好明白前就洗壞了,也許衣服可以再買,但人際互動、情感關係很難這樣。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