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不怕坐板凳-陳奕凡打造獨領風騷的籃球舞台

#運動員然後呢 EP4 #陳奕凡
#運動員然後呢 EP4 #陳奕凡
如果今天遇到一個跟國中時期一模一樣的我,我要怎麼教他打籃球?」
就讀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的陳奕凡,其實在大學以前,從來沒有受過正規的籃球訓練。國、高中念的是以升學為重的私立學校,沒有校隊,但校內舉辦的籃球三對三比賽-他想贏-所以他積極的自主訓練,也開啟了這趟熱血的籃球旅程。
陳奕凡高中時奪得三對三籃球賽冠軍

看動漫成痴,畫下自己的訓練故事
陳奕凡說:「我要當這樣的人,你(敵人)來了,我就是要再站起來打倒你」。
那些童年動漫卡通中帶給他的精神-海賊王的魯夫被打爆,後來就變強;七龍珠的悟空被打爆,就進化成超級賽亞人;棒球大聯盟的茂野吾郎,右手廢了就換左手,這些都有著「不服輸」的王道風範-造就如今的奕凡!
陳奕凡的目標很明確-想要上電視打球,於是他選擇加入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的強隊-高師太極龜籃球隊。對比高中時期,參加籃球鬥牛比賽是常勝軍,上大學卻只能乾坐冷板凳,他意識到-「在真正最厲害的殿堂裡面,你很普通」,面臨截然不同的舞台,陳奕凡要克服沉重的挫敗感。
幸運的是,奕凡與同是一般生的隊友,一起晨操、練完球再去加練。
陳奕凡與好戰友一同去加練
不是主力的緣故,在移地訓練比賽時,上場時間微乎其微,奕凡和這幾個好戰友想著:別人上場比賽,有練習的機會,但我們卻沒練到。為此,他們比球隊表訂的晨操時間更早起床,在武漢的街頭運球、在大樓的逃生梯衝刺。
記得在金門移地訓練時,那天一樣比別人早起自主練球,沒想到練完後,遇到教練去買早餐,教練還因此唸了球隊一頓,說他們幾個一般生比體保生還積極。想當然爾,鐵定是被其他人嘴砲,也使得他們只能「偷偷地認真」。
陳奕凡在大學時期是防守悍將
極度渴望變強的他,大學四年著迷於籃球技術的鑽研,除了訓練就是打NBA 2K,幾乎是籃球癡的狀態;也因而延畢了一年,補救課業。那年,陳奕凡褪下選手的身分,投入更多心思擔任教練,將所學教給系籃球員。這個決定,讓陳奕凡從此踏上了-與「師範體系」迥然不同的路。

投注曾經的自己,複雜的事情要會簡單說
相較於校隊,大多系籃球員的「身體素質及基本動作」能力懸殊。在甲級球隊中學到的是球隊的體系,陳奕凡察覺-「自己學的不夠幫他們變厲害」。為了各別拉高球員的技能,他開始大量閱讀「肌力體能」與「籃球技術」的書籍及資訊。
不僅獲得全球最大的籃球技術訓練機構-I’m Possible Training(簡稱IPT)訓練師認證,甚至還考取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私人教練(NSCA-CPT)證照。
陳奕凡獲得I’m Possible Training(簡稱IPT)訓練師認證
「我學了這些東西,不是為了把它弄得很難」,從小功課都是爸爸教的,而陳奕凡最佩服爸爸的就是-將很難的東西講得很簡單:「如果你可以把一個概念用很簡單的方式呈現給別人,就代表你真的懂。」而這句話一直烙印在陳奕凡的心裡。在備課時,陳奕凡投射曾經那個-很喜歡打籃球、但沒有任何基礎的自己,他強調「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球員了解、並學會」。

Bench Player-從板凳出發,挑戰夢想
將Youtube頻道取名「Benchplayer」(板凳球員)有個很重要的意涵-你要努力變強,否則你只能當板凳球員-甚至沒有上場時間,所以Benchplayer也象徵「挑戰者」-你必須很努力,才有可能挑戰夢想。
在創立頻道之前,陳奕凡從寫部落格開始。
陳奕凡在大學時期執教英語系籃
投入系籃的那年,除了現場教學,他透過部落格,替球員補充籃球知識及觀念。他發現,只有文字和圖片仍然無法「讓球員快速理解」;他開始剪影片,透過影片的方式,球員更容易吸收,也在此時成立頻道。 從團隊傳球、區域聯防,到投籃、進攻步法等個人基本動作,還有籃球員需特別加強的肌力訓練,陳奕凡在Youtube分享五花八門的訓練法。
他說:「很多想學籃球的人,跟我國高中一樣,很有熱情,可是我們沒有資訊和方法。」以此為出發心,陳奕凡吸引到越來越多想學籃球的人訂閱頻道,開始有人問他是否能授課,漸漸發展成一個客源穩定的生存模式。

不當老師,當專屬籃球的訓練師
原以為自己會循規蹈矩-畢業後考試當老師,結果這段教學經歷,反而讓他逐漸找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一開始不覺得一定要做這件事(籃球訓練師),」他陶醉於-研究技術及教學開發,常常研究一個技術,回過神來已經凌晨兩三點,陳奕凡說,手機裡都是籃球-相片、影片、記事本-一有靈感就記錄下來,在投入教學與鑽研技術的過程-「慢慢地,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
吸收大量知識的初期,陳奕凡將資訊照單全收。同時具有肌力與體能背景的他,發覺有些籃球技術訓練,不適合馬上教給身體素質尚未健全的球員。
起步時,有很多想法跟知識的碰撞,陳奕凡藉由多重的技術拆解-從初學者應建立的肌力訓練,漸進式引導-進階到高端的技巧練習,且將這段消化知識的過程,透過影片剪輯呈現給觀眾。
訂閱Benchplayer(以下簡稱BP)的粉絲,對於獲取籃球技術的資訊非常強烈。
陳奕凡進行籃球技術訓練教學
裝備豐富的知識,陳奕凡抱著籃球,在畫面中展現「我就是要把你教會」的熱忱、說著簡單明確的指導語,既堅定又專注,一步步取得粉絲信任。而粉絲們覺得「臭味相投」,一傳十、十傳百地分享頻道、累積了一群死忠的客群。
在教系女籃時最讓他印象深刻。有位球員剛加入時很擅長跑步,卻完全不會打籃球,只會追著球跑、用手指彈球,後來比盃賽時,這個球員變成防守的大鎖,還會投外線,最後拿到了冠軍。
在教學生涯中,最讓陳奕凡感到成就的-並非頂尖選手,而是素人球員-將一個完全不會打球的人,練到有模有樣,甚至愛上籃球。

不斷尋找希望,我要站起來打倒你
籃球對陳奕凡而言,是一個媒介。而他經由這個媒介,追尋一個互相碰撞競爭的過程。如同刻在他腦海裡的茂野吾郎(棒球大聯盟主角)-右手廢了就換左手-不斷尋找希望。
短短不到三年,陳奕凡的Youtube頻道訂閱數呈爆炸性成長,至今已十萬粉絲。
「觀眾夠大量的時候,一定不會全部挺你」,開始有不同想法的人會在影片留言發表意見,更甚的是抨擊自己亂教。好勝心極強的他,最苦悶的時刻就是-觀眾不懂他在講什麼。陳奕凡不逃避問題,他立刻蒐集更完備、且支持自己論點的資料,不厭其煩地解釋給粉絲聽。
在這個雙向反饋的過程中-BP不斷給予粉絲新的資訊,而粉絲也積極的互動與討論,陳奕凡認為對彼此皆是良性成長。
陳奕凡進行籃球技術訓練教學
「我不知道(BP)十年後的願景是什麼,」 「但我知道-我現在做這件事很有熱忱、有被需要存在的價值及意義。」
陳奕凡不會停下他的腳步,持續打造他獨一無二的籃球舞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找到你的光 是一個更長遠的思考,並且致力於比運動更真實的故事。用盡全力,最終極有可能不是你期待的結果,可是你要用力,才會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不是成功,而是更認識自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