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我的選擇我高興(二):猩猩猴子都會認知失調,人類當然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講到人類為什麼會選擇性接受資訊(selective exposure),學者提出的第一個假設就是「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onance)。「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劃時代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之一,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圖片取自Canva
比如說,抽煙的人被醫師提醒繼續抽下去可能會得肺癌,這時他可以改變行為(戒菸),但也可以選擇迴避這樣的資訊(換醫生),或找理由貶抑醫師提供的資訊(每天出門吸PM2.5比抽菸還危險、騎機車比抽菸還危險、許多人沒抽煙一樣得肺癌)。
1959年時,Festinger做了個劃時代的研究。他找來一群人,要他們反覆做一個很無聊的動作一小時。然後實驗者告訴受測者,實驗有分兩個組,一組就是你現在這組,原本沒有要幹嘛,另一組會需要有個完成動作的人告訴他們這些工作很有趣。實驗者要求受測者替代這角色,告訴另一位參加研究的人(其實是實驗者的女性同黨假扮)「這工作很有趣」。然後實驗者會隨機給予受測者1元或20元美金,答謝他們做這些事情。最後,實驗者要求受測者評估這工作到底有不有趣?很有意思的是,只拿到1美金的人,會傾向認為這個無聊的工作很有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4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80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類大腦往往是先做了決定,再找理由來解釋。人類有個擅長說故事的大腦,要為自己的行為編出一套理論並不難。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會傾向為自己的選擇辯護,也會喜歡尋找、閱讀跟自己相同立場的資訊。這叫做「選擇性接觸假說」(selective exposure theory)。
外貌姣好的人是少數。如果相貌普通或中上,可以「勤能補拙」嗎?還是有機會。假設很好看跟很普通的兩個人,其他外在條件都一樣,依據第一篇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相貌普通的人,如果在身邊常常出現,好感度還是有可能持續增加。漂亮、英俊的人,可能第一眼就有好感。相貌普通的人,多接觸幾次,熟悉了,也可能變成選項。
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明星,你會傾向相信他。常出現在你眼前的廣告(如「麥當勞」),你會傾向信任、覺得好吃。常出現在你眼前的網紅,你在第一時間會傾向相信他說的話。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政治人物,你會比較容易接受他(所以如果「同溫層」常分享的政治人物,你也會跟著覺得這個人OK)。所以這也就難怪,許多人搶著要成為名人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人類大腦往往是先做了決定,再找理由來解釋。人類有個擅長說故事的大腦,要為自己的行為編出一套理論並不難。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會傾向為自己的選擇辯護,也會喜歡尋找、閱讀跟自己相同立場的資訊。這叫做「選擇性接觸假說」(selective exposure theory)。
外貌姣好的人是少數。如果相貌普通或中上,可以「勤能補拙」嗎?還是有機會。假設很好看跟很普通的兩個人,其他外在條件都一樣,依據第一篇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相貌普通的人,如果在身邊常常出現,好感度還是有可能持續增加。漂亮、英俊的人,可能第一眼就有好感。相貌普通的人,多接觸幾次,熟悉了,也可能變成選項。
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明星,你會傾向相信他。常出現在你眼前的廣告(如「麥當勞」),你會傾向信任、覺得好吃。常出現在你眼前的網紅,你在第一時間會傾向相信他說的話。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政治人物,你會比較容易接受他(所以如果「同溫層」常分享的政治人物,你也會跟著覺得這個人OK)。所以這也就難怪,許多人搶著要成為名人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