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容遊戲化?
結構遊戲化(Structural Gamification)與內容遊戲化(Cotent Gamific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Bloomsburg University的Karl Kapp教授於2013年提出(
文章在此)。
結構遊戲化主要是不改變內容的前提下,透過將遊戲元素整合到系統之中。遊戲內容並不會變得像遊戲。這種遊戲化最核心的關懷是希望透過遊戲元素,幫助使用者參與內容。最常見的元素包括點數(Point)、獎章(Badge)、排行榜( Leaderboard)、等級(Level)等。
內容遊戲化,更積極地將遊戲元素、遊戲思維融入到學習的內容中,使其更接近遊戲。但仍然不會做得像遊戲一樣。關於這一點,我持保留態度。因為隨著人類對遊戲的認識越來越多,開發者也越來越擅長透過遊戲,做良好的詮釋與表達。能不能把內容直接做成遊戲,其實考驗的是開發者的能力。而不會因為這樣的定義,就失去了其他可能性。
多年來,我一直用著這樣的方式在實踐遊戲化,並隨著反覆地設計、優化、教授。 後來,漸漸可以歸納出兩者之間的特性與區別,參見下表:
內容遊戲化對學習的幫助
透過上面簡單的比較,相信大家對結構遊戲化以及內容遊戲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今天我們會花多一點篇幅去跟大家分享,我對於內容遊戲化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內容遊戲化可以深化到什麼程度?是比較難估計的。端看開發者的資金和時間,越精緻的內容遊戲化,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與時間,完成的時候也越來越接近一般遊戲。
有些人會認為,完成度那麼高的內容遊戲化,基本上跟一般的遊戲沒有兩樣。可是,遊戲化的專家們,不是要我們不要因為遊戲化而開發遊戲嗎?
我覺得那是因為遊戲化的專家們,十分清楚遊戲化真正的目標,是要去協助改善那些無趣事物的體驗,所以要我們借用遊戲的力量,去協助人們。事實上,遊戲化是個相當抽象含糊的概念,兼容性也相當高。倒也不必為了幾個專家所提供的框架而受限,有些架構、方法是經過專家研究整理出來的「分析工具」。這些分析工具不一定可以左右我們在面對問題時,可以使用的遊戲化方法。重點還是在解決問題的手段,我們設計了哪些方法?
因此,若有足夠的時間與預算,採用內容遊戲化的方式去詮釋、說明某個議題,並不是什麼壞事。
而且,內容遊戲化更容易幫助玩家在決策的過程中,充分地暴露在相對完整的決策情境之中。雖然不能完美模擬,但起碼玩家所獲得的反饋,比起結構遊戲化來說,更貼近設計者想要模擬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我們另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練習成就完美」的概念。內容遊戲化,除了提供樂趣以外,也提供了許多「練習成就完美」的決策機會。這點可以讓玩家透過大量的決策練習,發現個人思考的慣性與盲點。同時,透過他人決策的成效,來反省自己的決策歷程中,潛在的瑕疵與不足。
雖然是嚴肅遊戲,但也可以好玩
也有人說,內容遊戲化不就是「嚴肅遊戲」(serious game)?許多想利用遊戲來達到「寓教於樂」的人,就會有點見獵心喜。似乎只要可用遊戲來傳遞知識或者訓練,就不用被樂趣的問題所困擾。的確,嚴肅遊戲是為了非娛樂目的服務所誕生的遊戲。樂趣存在與否,並非重點。不過,這並不代表,讓「嚴肅遊戲」充滿樂趣,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最近剛好受邀去參《精實畫布咖啡館》的體驗,這款嚴肅遊戲正好顛覆了這樣的概念。這遊戲
- 規則簡單好上手
- 流程順暢
- 決策歷程充滿取捨的掙扎
- 決策成果有跡可循
- 遊戲時間讓人感受不到它是一款1小時的遊戲。
除了輪抽的規則,對新手來說,需要多花點時間理解以外。以一般桌遊的角度來看,《精實畫布咖啡館》已經是一款面面俱到的遊戲。
至於精實畫布、還有精實創業的內容呢?由於在遊戲中已經了解了相關的概念,並且在每次的決策中,都不斷地反思著相關的內容。因此,後續的課程變得和藹可親許多。因為講師舉出的例子,都是我們不久前,才在遊戲中親自體驗到。如此一來,我發現
- 學員的提問更加精準
- 講師不必耳提面命地再三解釋某些概念
- 良好遊戲體驗加深了學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印象
先不論精實創業是否對每個學員來說,都很重要。但我們很清楚的是,《精實畫布咖啡館》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方法,讓我們透過遊戲體驗,了解整個創新、創業過程中,可以透過什麼樣的策略來進行。不只遊戲本身的具備足夠的遊戲性,更重要的是,講師本身的帶領,以及多年PM的經驗分享。這些要素加在一起,足以讓你這短短的遊戲與學習體驗,得到長遠的好處。
好了,說了那麼多,讀者福利來囉!想玩這款遊戲的朋友,請到
這裡買票。並在結帳畫面中,輸入:
岳讀筆記
就可以得到專屬的折扣喔(2021/3/5以後失效)!
我是阿岳。100日寫作挑戰持續進行中。歡迎大家持續追蹤關注與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