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宣教好讀|「演變中的永恆」,宣教的變與不變

宣教、神學、歷史與文化的交集是甚麼?極大化又是甚麼?會如何呈現?該如何表達?Constants in Context: A Theology of Mission for Today, by Stephen B. Bevans and Roger P. Schroeder, N.Y.: Orbis, 2004. 某個程度回答我的提問,梳理我的謎團,也在鑑往知來的前提,指引我思考的方向和應用的綱舉目張。繁體中文版「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 」,香港道風書社,2011年初版。
學院中人的典型學術作品,遣詞用字中肯含蓄,批判力道強勁卻舉重若輕,英文書名Constants in Context 扼要點睛 ,行文目標明確,全書結構井然,材料的擷取和陳列,卓然用心;大量文獻回顧衍生豐富的注腳,索引及佐照文本的地圖和表格,對於輔助閱讀和進深參考,助益不小。除了引論和結論,正文區分三部分。
  • 「引論」完整說明全書的內容結構,也清晰陳述本書的重點,和作者的目標,給讀者具體的引導,和明確的期待。
  • 「第一部分:歷史演變中的永恆聖言:聖經和神學根基」是經典開胃菜,短短兩章,讓我胃口大開,欲罷不能;第一章從聖經出發,著眼於教會和宣教兩者之間的雞生蛋蛋生雞,而直接查考使徒行傳;第二章說明研究方法,作者構思本書「成為以宣教為核心的系統神學」,因此定義系統神學的六個教義主題:基督論、教會論、末世論、救恩論、人論和文化,作為六個宣教的恆定要素,並以神學歷史上的三個神學類型:A.正統/保守,B.自由派,C.激進/解放神學,作為「理解教會傳教中恆定不變的一面,以及那恆定不變的方面所要求根據環境發生變化的形式」。
  • 「第二部分:歷史變化中的恆定要素:歷史中的宣教模式」是芭比盛宴的主菜,真材實料的佳餚美饌,飽足滿意滿足;作者把基督宗教運動史拆解成六個時段,並且把這些歷史的宣教模式當個案研究,每一章都有專節說明該時段的社會政治、宗教、制度背景,和當時採行的宣教模式,也會以評估的角度,說明當代背景的恆定因素,以及對今天宣教神學的含義,期期指出「宣教的恆定因素如何具體地出現在變化的環境」,對照福音傳播的地圖,除了眼花撩亂,別有一番頓悟的新奇領受。
  • 「第三部分:歷史處境中的永恆要素:今天的宣教神學」,對照天主教一些重要文獻和作者提出的六個宣教恆定要素,重新定義宣教的一個使命、兩個方向、三重結構、四個領域和六個應用,文末以能夠使教會保持「演變中的永恆」的「先知性的對話」,為當今宣教神學作結。毫無疑問的銷魂甜點,保證念念不忘,反芻咀嚼再三。
  • 「結論」簡潔有力,反思性強,著眼於未來,強調耶穌基督的絕對性和獨特性,也重申宣教之必然的對話性和先知性。
「引論」和「第十二章 宣教是先知性對話」是必讀。「引論」提綱挈領,滲透肌理,保證弔足胃口,食慾大開,實在力有未逮、消化不良,至少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第十二章作者自述是「本書的高潮所在」,確實如此;終章「藉著對現代宣教之多維度思想的進一步反思,來更詳細的勾畫二十一世紀宣教模式」,而「今天的宣教首先應以對話的實踐為特點」,因此不見曲終人散的冷清蕭條,而是鑼鼓點由遠而近,場子又熱了起來的讓人躍躍欲試、引頸以盼。
全書以「只有通過以大膽和謙卑的先知性對話的方式來傳揚、服務和見證上帝的統治,宣教的教會才會在今天的處境中忠於其恆定要素」作結,當庭拍案的架式十足 ,先知氣息濃厚。進階探索「先知性的對話」,兩位作者2011年出版了 Prophetic Dialogue: Reflections on Christian Mission Today,授業解惑一窺全貌,值得拜讀,目前還不見中文譯本。
本書「第一部份的導論」和「結論性的反思」首尾呼應:「教會不具有終極的重要性。…具有終極重要性的是乃是上帝的統治 (the reign of God),因為對該統治的宣揚、服務及見證的獻身,教會才得到和保有她的身份」。曾經從一位宣教前輩口中聽到這句:沒有萬年教會!之後蒙召宣教,在福音未及之地開拓以建立教會,這句話常常鳴響耳際。而這本書所要論證的正是—「宣教就是教會要在特殊的、常變的處境之中見證某些恆定要素,即耶穌基督的位格和事工、盼望終末救恩的教會的存在,這救恩包含著人類和人類文化的全部」。這本書好比宣教、歷史和神學你儂我儂的三合一,燒開了文化這壺熱騰騰的水, 沖一杯芝蘭之室的濃醇香;也好比以歷史為經,以神學為緯,以宣教的織線穿梭其間 ,所編織成一幅恢弘錦繡的宣教圖像。可以看、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嚐、可以聽,五感都滿足。
「引論」中稱David J. Bosch (1929-1992) 在1991年出版的Transforming Mission -- Paradigm Shifts in Theology of Mission (繁體中文版「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1996年華神出版) 為「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提到本書重點是回應當代神學、宣教學和歷史研究中面臨兩個重要挑戰的第一個挑戰即David Bosch在該書中提出,「結論」以「勇敢和謙卑」的宣教態度期勉後進,同樣引用該書;儘管後者無意也不是前者的續篇,兩本書確有因果關聯,談不上世代交替,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眺望,全書首尾呼應,誠然向大師致敬。
回溯Ralph D. Winter (1924-2009) 主編宣教文選彙集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ission (繁體中文版「宣教心視野」,2015年橄欖出版 2009年第四版本) ,從1981年第一版到2009年第四版,透過聖經、歷史、文化、策略四個面向聚焦宣教,漣漪效應擴散至今,既廣闊且長遠。這幾位背景殊異的作者編者,都曾經是跨文化宣教士,也都持續著力宣教研究,心力實力能力俱全,編纂書寫出擲地有聲的宣教經典 ;華人書寫宣教的當下首選,是莊祖鯤在2004-2006年出版的宣教三書:宣教神學、宣教歷史、宣教與文化。從自學的角度,這幾本書好好讀讀,面對「宣教是什麼」和「為什麼要宣教」的大哉問,雖不中,亦不遠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