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城市隨記] Kawasaki H1 Mach III 500 如夢般的馬赫初體驗-之二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篇文於2018/05/28撰寫完畢,是從Pixnet搬家過來的舊文~)
-------------------------------------------------------------------------------
上一次見到馬赫是四月的事了,是令人難忘的體驗,我是沒有想到還有第二次啦(真的),所以才會特別意外與驚喜XD。
如果還沒看過前一篇的,傳送門在此:
但是其實這篇也應該是月初就應該產出的,只是太忙(藉口),所以現在趕快挽救一下XD。
-------------------------------------------------------------------------------
(以下正文)
某個神秘的日子,就意外獲得車主的同意可以把馬赫騎回家XD(中間的詳情真的打不出來了XDD),好啦其實原本只是要去四川老李那補拍一些照片可以寫上一篇(完了透露出上一篇打的不及時)。當天要過去老李那裡的時候擔心會下雨,所以帶著安全帽搭捷運,沒想到這是個完美的巧合XDD。到店裡的時候,老李說黃大(就是車主)剛離開不久,可以把他call回來。見到車主時小聊了一下,包含前一篇裡那些難以掩蓋的喜悅新鮮的各種心得,但最意外的還是黃大離開前爽快地說車可以借我騎回去,其實當下驚訝到腳都軟了。
(覺得老李站在一旁看一個少不更事的年輕小伙子看大觀園的感覺XD)
真的非常謝謝黃大和老李啊~
老李協助我把車牽出店,然後first kick就把車發動,再度欣賞到馬赫怒吼的聲浪(腎上腺素激升),也不忘再次提醒我煞車很爛與不要騎太快XD。
然後我就一路向北奔回家。
老實說騎馬赫上高架有種奇特的感覺,和CB400完全不一樣:一台二行程黃牌重機吐著白色煙團,就像一位紳士抽著菸斗不疾不徐地吐煙圈的感覺,是種穩重的態度,但是加速起來卻又俐落快速不含糊,能文能武。這大概就是川崎馬赫散發的氣質了。
回家前先到附近拍個照。
還是蠻不敢置信馬赫竟然跟著我回來了,看來隔天勢必要騎著他去吃早餐了XD。
-------------------------------------------------------------------------------
跳個tone,繼續講古一下~
繼上篇,Kawasaki triple其實不只有500cc這個級數的馬赫,當然還是有他的兄弟姐妹們,看到Mach III就表示應該還有一代啊、二代啊......之類的。但是神奇的是,這幾代都比Mach III還晚XD。
H1 Mach III是整個馬赫家族裡最早出現的一台車,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極速破200 km/h的怪物(2021年的我更新:實際上不是,第一台是CB750,Mach是當時加速最快的車),他的生產年份自1969到1976左右,直到最後一代馬赫H1F被KH500取代。
接續H1 Mach III 500的,是H2 Mach IV 750(748cc),是整個馬赫家族裡排氣量最大的型號。1971年九月,出現了第一台Kawasaki H2 Mach IV 750。初代H2(1971到1972年)設計上雖然也是二行程三缸引擎,但實際上是重新設計過的,在低轉速就開始有強烈的扭力,點火上也使用重新設計過的CDI(這顆CDI也開始用在同年的H1C上)。
第一代H2(圖片來源:motorcycleclassics.com/1972/kawasaki/1972-kawasaki-h2-mach-iv)
前煞使用碟煞(這應該不可能會有鼓煞的吧),塗裝主要為藍色,尾殼與土除均配合塗裝。
1973 H2A(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h2%2073.htm)
到了1973年,機械部件稍微小改款,包含化油器與供油系統,這個時候的馬赫代號為H2A,塗裝則多為紫紅色與橘黃色,土除似乎改回金屬的(沒很確定)。
1974 H2B(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h2%2074.htm)
再隔年1974年代號H2B的馬赫出現,尾殼形狀改版收斂,看起來比較沒有前幾代那麼陽剛。排氣管上折角度的位置也變得比較圓滑,供油的部分改為兩條管線對一顆化油器供油的設計(三缸,所以有三對)。並且配有防甩頭XD~
這個時期主要有土黃色與黃綠色塗裝。
1975 H2C(圖片來源:motorbike-search-engine.co.uk/classic_bikes/kawasaki-h2.php)
1975年的H2C為末代750cc的馬赫,其大部分都與H2B雷同,也有防甩頭。最大的差異為尾殼的樣式再次改版,雖然又回到方形外觀,但比較現代而方正,明顯與最初幾代的韻味不同。這個版本個人覺得更加雋永與內斂了(一種從racer到classic的成熟轉變XD)。
-------------------------------------------------------------------------------
在Mach IV之後的三缸怪物是1972初生產的Kawasaki S2 Mach II 350(竟然標號都不是從1開始XD)。
Kawasaki S2 350(圖片來源:motorstown.com/58720-kawasaki-350-s2.html)
S2的排氣管彎曲角度和Mach III的不太一樣,前煞車拉臂在左側,外觀上與同年代的H1B與H1C有所區別,比較接近隔年的H1D。生產年份自1972到1974年。
Kawasaki A7 Avenger(圖片來源:Pinterest)
而S2這台車的前身是雙缸二行程迴轉閥的Kawasaki A7 Avenger(1967到1971年),早期的A7是化妝鏡油箱,後期才會是這種拉線樣式。
-------------------------------------------------------------------------------
1972年末出現了更小排氣量版本的馬赫,也就是Kawasaki S1 Mach I 250(終於出現1了XD)。
Kawasaki S1 250(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s1_250.htm)
只是...原廠配低把?(認真嗎?)
S1 250的排氣管繞行角度採用與S2 350一樣,大致上外觀也都差不多(大概就方向燈下移)。
1973 S1A(圖片來源:cyclechaos.com/images/thumb/f/f0/1973-Kawasaki-S1A-250-Candy-Gold-6059-1.jpg/)
但S1的系列沒有這樣就結束了,隔年也就是1973年,出現了S1A 250。和S1的最大差異就是前土除變成金屬的,以及引擎輸出被降級了(阿...不懂)。
1974年,釋出了S1B 250,這一代的S1比較好辨別,因為Kawasaki只出下面這種綠色的塗裝(英文叫candy green)。
1974 S1B(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s1_250.htm)
椅墊的形狀也與前幾代不同,也沒有龍頭的阻尼裝置,左把手開關重新設計新增了阻風門座,其他大同小異。
1975 S1C (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s1_250%2074.htm)
最後一代S1是1975年的S1C 250,也蠻好認的,因為也是只有一種顏色塗裝,藍色(英文是halibut blue...比目魚藍?),最大的差異應該只有前後輪加寬就這樣吧~
而S1 250的前身則是一樣雙缸二行程迴轉閥的1971 Kawasaki A1 Samurai
1971 Kawasaki A1 Samurai(圖片來源:motowasabi.com/site/?p=1381)
-------------------------------------------------------------------------------
接下來是馬赫家族裡最晚釋出的版本(國外討論度好像也沒那麼高),是1974到1976年間生產的S3 Mach II 400,這台車可以說是S2的後繼車。和其他馬赫不同的是,這台車走的是騎乘舒適路線XD,聽說震動比較小。
1976 S3 Mach II 400(圖片來源:motorcyclespecs.co.za/model/kawasaki/kawasaki_s3_400.htm)
隔年1975年到1976年釋出的是代號S3A的馬赫400,其實外觀沒有差很多,然後這個系列就由KH400取代了~
講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賞~(汗)
-------------------------------------------------------------------------------
其實我當天回到家就是在查這些有的沒的,一方面是不斷自我催眠「我在騎乘一台活歷史」,總之就是令人興奮到睡不著XD。
隔天剛好周末就騎去附近晃晃,順便逛天母市集(假日都會有)。
重機當然就要停汽車停車格(守法)。
其實只是要去附近吃個飯,但是又不敢離開車太遠,其一是停了超怕被移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大型重型機車是要停汽車停車格的;其二是,車不是我的啊......XD。
飽食後趁人不多的空檔,牽到前一段時間很紅的天玉街星巴克拍拍照~
其實假日人超級多,只能簡單拍一拍就要移走,不然會被白眼。
但是懂車的都知道嗚嗚QQ
-------------------------------------------------------------------------------
可能有人會問,騎一台二行程重車在台北市趴趴走會不會危險?
基本上煙很大這種事是不爭的事實,台北市有些地方有限制二行程摩托車的地段就少去而已(我是都繞道,畢竟車不是我的)。
另外,也有人問500cc的三缸車會不會很難腳發?
是蠻好踩的,幾乎都是一踩即發,不會像國外踩發哈雷要整個人跳起來那麼誇張XD。倒是中柱超級難立,因為沒有省力裝置,幾乎是靠蠻力把整台車拉起來架到中柱上,如果是第一次架可能會超不適應。
哦對,官方資料的油耗真不是亂蓋的,因為加過幾次油算了一下油耗,真的是超級耗油,大概9~10km/L,薪水小偷啊~
以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2會員
86內容數
生活在一座大城市裡,每天接收來自日間車水馬龍的市景、入夜時的夜生活、夜裡靜謐的巷口,日復一日地,找尋活在城市裡的獨自樂趣與必要元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城市寫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後來的後來,陸續還有創作許多城市漫步系列的曲子,對我來說,它們是我專屬的playlist。搭車或是寂寞的時候,就會把這些曲子找出來播放,就像是在閱讀自己寫的日記般,回味過去對城市的嚮往但不了解、進入城市、認識城市、直到迷失在城市裡。
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一個人可以如此熱愛一台老車? 「它就像個漩渦一樣。你騎上去的時候,它會把你拉到臺灣經濟起飛,然後你會覺得自己像是個有一點社會地位的人士那種感覺。」
波音(Boeing)125,型號CB125S,其實就是日本本田的CB125S,只差在波音改用鐵片後搖臂和包覆式鍊條蓋、檔位是循環四檔,而原裝CB125S是國際五檔與圓管後搖臂,其他幾乎雷同。而波音這個名字就只是三陽工業在臺灣上市要幫車取個名字這樣,不過在當時聽起來確實很新鮮啊XD。
如果此刻的你還沒睡,那麼這裡剛好有個床邊故事與你分享XD 在宜蘭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其實宜蘭蠻有自己的老車文化,包含今天要聊的"宜蘭波音車隊",真的蠻有幸可以遇見當時波音車隊的"班長"陳木田先生,聽他分享數十年前車隊的各種趣事。
這次要處理的這台Yashica是1968年的Electro 35G,問題出在電池放了無法過電,這對電子快門的Electro 35G來說是致命一擊,因為沒了電池,雖然還是可以拍,不過就會是恆定快門1/500 sec.,幾乎只能白天外拍,很不好用。 維修是必然的工事了!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想:「車明明可以很漂亮、很乾淨,為何要弄得很舊很破爛的感覺?」甚至會覺得有點浪費。 所以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聊聊「舊化(relic)」。
後來的後來,陸續還有創作許多城市漫步系列的曲子,對我來說,它們是我專屬的playlist。搭車或是寂寞的時候,就會把這些曲子找出來播放,就像是在閱讀自己寫的日記般,回味過去對城市的嚮往但不了解、進入城市、認識城市、直到迷失在城市裡。
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一個人可以如此熱愛一台老車? 「它就像個漩渦一樣。你騎上去的時候,它會把你拉到臺灣經濟起飛,然後你會覺得自己像是個有一點社會地位的人士那種感覺。」
波音(Boeing)125,型號CB125S,其實就是日本本田的CB125S,只差在波音改用鐵片後搖臂和包覆式鍊條蓋、檔位是循環四檔,而原裝CB125S是國際五檔與圓管後搖臂,其他幾乎雷同。而波音這個名字就只是三陽工業在臺灣上市要幫車取個名字這樣,不過在當時聽起來確實很新鮮啊XD。
如果此刻的你還沒睡,那麼這裡剛好有個床邊故事與你分享XD 在宜蘭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其實宜蘭蠻有自己的老車文化,包含今天要聊的"宜蘭波音車隊",真的蠻有幸可以遇見當時波音車隊的"班長"陳木田先生,聽他分享數十年前車隊的各種趣事。
這次要處理的這台Yashica是1968年的Electro 35G,問題出在電池放了無法過電,這對電子快門的Electro 35G來說是致命一擊,因為沒了電池,雖然還是可以拍,不過就會是恆定快門1/500 sec.,幾乎只能白天外拍,很不好用。 維修是必然的工事了!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想:「車明明可以很漂亮、很乾淨,為何要弄得很舊很破爛的感覺?」甚至會覺得有點浪費。 所以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聊聊「舊化(relic)」。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關於一個單車少年的啟動時,出自於他沒有摩托車,好的在大一的時候呢? 那時機車還沒有下來,但腳踏車已經下來了。最那時候代步工具幾乎都是我的腳踏車, 而我的腳踏車是我老爹以前的坐騎小紅,不要小看小紅他是一台越野車,最大的速度可以飆到超級快的, 再加上我以前就還蠻喜歡騎腳踏車的,所以不管是到學校,
Thumbnail
版主終於下定決心要購入屬於自己的公路車,雖然認真說起來應該也不算第一台,因為很早之前就為了通勤需求買過Giant初階平把公路車-escape 3,但跟眾車友心中真正的公路車還是差太遠,於是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的尋尋覓覓之後,終於遇見了價格合理、車況不錯的二手車-Giant TCR advanced2
Thumbnail
1969年,HONDA CB750 K0問世,除了宣告日系廠將在世界稱王外,也鳴響了「SuperBike」戰國時代的第一槍,SUZUKI的第一台四衝四缸性能車,就是GS750,加入戰局,也是第一台鈴木的四行程四缸Super Bike。
Thumbnail
騎車時突然一陣巨大的引擎聲從我近身處高速衝過,那車速應該超過100公里!我都可以感受到風壓掃過左側身!驚了一下定睛後,才看出是一名黑衣男(以下簡稱:黑哥)騎著一輛150的白牌機車正以高速持續往前衝! 可是…前面明明還是「紅燈」他毫不減速是想衝過去嗎?
Thumbnail
HASA恆豐車業落腳於高雄岡山,具備設計、生產製造到組裝一手包辦的能力,可充分發揮MIT的競爭優勢,導入當下最新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工藝及電子科技等等,不斷的求新求變,提供給每一位騎乘者屬於自己的理想車款。 需先告知,本次筆者所試騎的HASA PHOENIX屬於租賃特規版本,會與正規販售品有差異。
Thumbnail
Hank想要表達的意境, 那就是S2000, BRZ/86的實力, 絕對在MX-5之上, 但這僅限於前20%的老司機, 對於一般駕駛來說, 開這兩台車跑山路, 在”獲得樂趣”扣除”承受壓力”之後的總和, 最後絕對是MX-5勝出的!
Thumbnail
話說這台BMW M2 G87自去年發表以來,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引起了車迷們之間熱烈的議論。但除了造型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採用了老大哥M3、M4的S58引擎,最大馬力可高達460匹。比起以往M2的S55引擎,多了50匹,可以說是將M Power的當家引擎性能下放給小老弟M2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60年代末,臥機小跑車多半採用二行程引擎,但以四行程起家的本田推出了SS50,SS意味著SuperSport,可見他的小跑車定位,最高馬力有到6匹,可以到時速95公里。 回到這台SS80,1975年上市時,被稱為野狼80,必須先強調一點,這台車與本田的關聯性大概只有外觀類似於SS50
Thumbnail
有關於一個單車少年的啟動時,出自於他沒有摩托車,好的在大一的時候呢? 那時機車還沒有下來,但腳踏車已經下來了。最那時候代步工具幾乎都是我的腳踏車, 而我的腳踏車是我老爹以前的坐騎小紅,不要小看小紅他是一台越野車,最大的速度可以飆到超級快的, 再加上我以前就還蠻喜歡騎腳踏車的,所以不管是到學校,
Thumbnail
版主終於下定決心要購入屬於自己的公路車,雖然認真說起來應該也不算第一台,因為很早之前就為了通勤需求買過Giant初階平把公路車-escape 3,但跟眾車友心中真正的公路車還是差太遠,於是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的尋尋覓覓之後,終於遇見了價格合理、車況不錯的二手車-Giant TCR advanced2
Thumbnail
1969年,HONDA CB750 K0問世,除了宣告日系廠將在世界稱王外,也鳴響了「SuperBike」戰國時代的第一槍,SUZUKI的第一台四衝四缸性能車,就是GS750,加入戰局,也是第一台鈴木的四行程四缸Super Bike。
Thumbnail
騎車時突然一陣巨大的引擎聲從我近身處高速衝過,那車速應該超過100公里!我都可以感受到風壓掃過左側身!驚了一下定睛後,才看出是一名黑衣男(以下簡稱:黑哥)騎著一輛150的白牌機車正以高速持續往前衝! 可是…前面明明還是「紅燈」他毫不減速是想衝過去嗎?
Thumbnail
HASA恆豐車業落腳於高雄岡山,具備設計、生產製造到組裝一手包辦的能力,可充分發揮MIT的競爭優勢,導入當下最新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工藝及電子科技等等,不斷的求新求變,提供給每一位騎乘者屬於自己的理想車款。 需先告知,本次筆者所試騎的HASA PHOENIX屬於租賃特規版本,會與正規販售品有差異。
Thumbnail
Hank想要表達的意境, 那就是S2000, BRZ/86的實力, 絕對在MX-5之上, 但這僅限於前20%的老司機, 對於一般駕駛來說, 開這兩台車跑山路, 在”獲得樂趣”扣除”承受壓力”之後的總和, 最後絕對是MX-5勝出的!
Thumbnail
話說這台BMW M2 G87自去年發表以來,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引起了車迷們之間熱烈的議論。但除了造型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採用了老大哥M3、M4的S58引擎,最大馬力可高達460匹。比起以往M2的S55引擎,多了50匹,可以說是將M Power的當家引擎性能下放給小老弟M2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60年代末,臥機小跑車多半採用二行程引擎,但以四行程起家的本田推出了SS50,SS意味著SuperSport,可見他的小跑車定位,最高馬力有到6匹,可以到時速95公里。 回到這台SS80,1975年上市時,被稱為野狼80,必須先強調一點,這台車與本田的關聯性大概只有外觀類似於SS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