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符號 vs. 自我主體認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真名示人還有一個長遠的好處,每當我們分享專業上的點滴或某個價值觀,都一再的跟我們的名字共振,這會讓我們的名字在別人心目中,分量愈來愈重。一開始每個名字在別人心中都是一棵樹苗,但它不會自然茁壯,你必須有所作為,無論是分享專業或生活點滴都好,它才會慢慢成長。
以上摘錄自-楊斯棓之『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從用自己的真名,產生共振,是基礎。所有語言、字彙都有其意義。
無論任何年紀都有自我認同的問題,這是亞洲社會的文化現象,普遍求群體和諧,而忽視個人主體意識。回想當初台灣大幅使用英文名字的淵源,其實是來自於美國試圖文化殖民台灣的結果。取英文名以利於讓西方人發音,並不是真正的理由。以筆者在國外唸書的經驗,印度、希臘等語言並不見得比中文容易,但也不會因為發音問題,而取英文名字來代替自己的真名。長期以來,導致現在台灣很多家長不知何時開始,主要稱呼他們小孩英文名字,而不是用中文名作為平日稱呼的代號。或許對這些孩子來說,中文名字只是存在在身分證上,申辦文件用的代號,並無任何意義,就算異動也沒多大關係?!認真來探討,是否該由教育部從學校規定統一用中文名字,規定任何外語補習班不能取外文名字,由政府規定外商公司統一用中文名字,不能取英文名字,以正視聽?!
台灣甚至比其他亞洲國家更複雜,熱愛用各式外語名字、暱稱、筆名、藝名、自創符號、代號來建立自我認知的核心。這來自於被殖民統治的社會文化,再加諸於網路文化的自媒體發展,形塑成一個人可能會有無數個代號,也依這些代號,表示背後的角色扮演與個性。筆者發現在Clubhouse應用程式上,至少從中日法英,這四個語系來看,台灣人是最多不用自己的中文真名,而使用各種暱稱代號或外語名字,無論是為了宣傳個人品牌或以習慣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已是外語稱號,是否將自己的中文真名隱藏,意涵著將主體隱身,不以真面目示人,以保護自己不被發現,不因任何言論或行為影響到真實世界的自己?
以品牌操作來看,「名字」是形塑品牌的起點,不只是符號或稱呼,而是代表了很多重的意義。筆者記得曾經聽過同學提起去法國遊學,用大學老師取的法文名字介紹自己時,那些法國同學與老師問說,「為何你們要取法文名字?不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中文名字才是代表你這個人呀!為何要用根本不是你的母語的語言來稱呼自己?這沒辦法代表你呀!」更不用提,所有西方人對於我們拿水果、糖果、餅乾、甚至很多奇怪的拼字來稱呼自己,覺得有多麼荒謬了!
回到「鮭魚」行銷活動引發的話題討論,與其過度苛責這些年輕人不重視父母取的中文名字,不如從台灣社會養成的觀念文化來探討這樣的社會現象。曾經看過一個論點,「為何要乘載父母期望的名字過一輩子?」所以,名字從來就不只是名字,甚至蘊含了父母的愛與期望。筆者認為從使用,到認同自己的真名,是第一步。老實說,以行銷操作來看,這是一個浪費食物,鼓勵貪小便宜和內容設計不完整,對品牌有害的行銷活動。而為了一夕成名,創造話題,不擇手段,似乎是現在網路時代共同需要面對的議題。以報導來看,大多數媒體變相鼓勵,為達目的可以不顧其他人權益,比方說,同樣的時間,區公所辦事員可以處理其他真正不是為了免費吃鮭魚,而有申辦需求的一般民眾。「尊重專業」而不是追求「CP值」應是品牌需擔負的社會教育責任,每一份餐點,從食材來源、料理烹調到服務上桌,每一個過程都需要被尊重,身為用餐的客人,心懷感謝、感激與珍惜食物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
一個人的確可以有無數個符號代稱,然而是否真的可以從中找到自我主體的認同?還是反而迷失在其中,而失去自我認同而不自知?從過去很多取藝名的藝人可以發現,當主體(真名)與客體(經紀公司創造的藝名與個性設定)發生衝突時,常會不知如何面對與處理,因為主客不分,甚至以為客體才是主體。或許了解如何穩定名字符號與自我的連結,才是這個新聞事件,比較需要探討的議題吧!
圖片摘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英文寫作練習,透過不同主題設定,運用英文思辨之能力,以增強英文寫作技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速公路縮短了遠程交通運輸的時間,也讓人們便於旅遊; 但發展同時也製造了許多問題。從問題與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來看交通運輸發展。
許多藝人過著名利雙收的生活,卻認為他們的人生不幸福。為了獲得富有的人生,需要付出的代價為何?
今日職場似乎證明實務經驗遠比學歷重要,是否認同未來職務設定要求可能不再需要學歷證明?
關於性騷擾新聞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切入,均可延伸多元豐富的論點。
打棒球,不只有球員一條路。從美和棒球隊歷史,學習面對人生課題的態度。專注一件事,努力一輩子,不輕言放棄!
高速公路縮短了遠程交通運輸的時間,也讓人們便於旅遊; 但發展同時也製造了許多問題。從問題與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來看交通運輸發展。
許多藝人過著名利雙收的生活,卻認為他們的人生不幸福。為了獲得富有的人生,需要付出的代價為何?
今日職場似乎證明實務經驗遠比學歷重要,是否認同未來職務設定要求可能不再需要學歷證明?
關於性騷擾新聞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切入,均可延伸多元豐富的論點。
打棒球,不只有球員一條路。從美和棒球隊歷史,學習面對人生課題的態度。專注一件事,努力一輩子,不輕言放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其實對於哪些情緒用語,會對自己起作用,在多次中招之後,也會有基本的認識。不想再一直中同一招,那就想辦法改進這一個弱點,最好是去了解自己為何會這麼在乎?透過文字的爬梳與釐清,可以了解一二。這一次要處理的情緒用語叫做:誰叫你。換言之,就是以誰叫你作為句子的開頭,來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意思就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家人在看電視突然問我,電視上這個人他的名字怎麼念,有心部、有水部、有火部..,連我也不太會念,看起來特別改的名字,只有姓看的懂,名字2個字都不會念... 一個好的名字要念的順口,因為[好念]會讓人[容易記住你],取名字就是[代表著自己的獨特性],所以讓別人好記住你,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醫院給我們做了新的名牌,看見自己的姓氏印貼在不鏽鋼的名牌上,一個看著感覺很陌生,三個連在一起看,感覺很奇異。
05/27/2011 每個人都有個稱呼 從一出生的命名,父母叫的小名開始。 隨著時間的增加,你的稱呼也不斷的越來越多。   就姓名學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名字,影響人的一生。 那取的小名,綽號,山名。 難道不也是影響你在用這個名字當下的命運嗎?   以我自己為例,所處的環境不同時,稱呼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其實對於哪些情緒用語,會對自己起作用,在多次中招之後,也會有基本的認識。不想再一直中同一招,那就想辦法改進這一個弱點,最好是去了解自己為何會這麼在乎?透過文字的爬梳與釐清,可以了解一二。這一次要處理的情緒用語叫做:誰叫你。換言之,就是以誰叫你作為句子的開頭,來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意思就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家人在看電視突然問我,電視上這個人他的名字怎麼念,有心部、有水部、有火部..,連我也不太會念,看起來特別改的名字,只有姓看的懂,名字2個字都不會念... 一個好的名字要念的順口,因為[好念]會讓人[容易記住你],取名字就是[代表著自己的獨特性],所以讓別人好記住你,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醫院給我們做了新的名牌,看見自己的姓氏印貼在不鏽鋼的名牌上,一個看著感覺很陌生,三個連在一起看,感覺很奇異。
05/27/2011 每個人都有個稱呼 從一出生的命名,父母叫的小名開始。 隨著時間的增加,你的稱呼也不斷的越來越多。   就姓名學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名字,影響人的一生。 那取的小名,綽號,山名。 難道不也是影響你在用這個名字當下的命運嗎?   以我自己為例,所處的環境不同時,稱呼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