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是我們要學習有關自己、有關神的新事物的地方。當我們發現自己身處曠野時,有時候我們該問的正確問題不是「為什麼?」或「為什麼是我?」—這種問題我們可能不會找到答案,或者得等上幾年。正確問題也不是「什麼時候?」—這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讓我可以重新開始正常過活?我們該問的正確問題或許是「什麼?」我應該從中得著什麼?對此我能做些什麼?我們還該問的問題是「是誰?」在曠野中我發現自己是誰?更重要的,我發現神是誰? 我們文化中的好些部分,似乎是設計用來阻止我們問這些問題的。我們用來生活的步調,我們拿來圍繞在自己四周的噪音,我們製造出來堆積如山的卷牘,全都產生一種作用—阻止我們暫時停下片刻,做個片刻,問問自己是誰,上帝是誰,卡在祂跟我之間的這件事可能會如何?有時曠野是神用來清除所有環境的噪音,清除使人或喜或憂的困惑的一種方法,所以我們可以及時面對我們知道的、藏在深處的、真的必須面對的那些問題。或許,這是為什麼希伯來書在長篇大論了神百姓的曠野漂流的最後,在第四章提出警告,萬物在神面前皆無所遁形—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跟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也就是在這樣的光照下,作者接著指向耶穌,祂已在我們之先進入曠野,如今當我們發現自己身處曠野時,祂會在一旁陪伴安慰我們。 湯姆.賴特(N. T. Wright)著,鄧嘉宛譯,2002,〈曠野的路〉(第3章)。收錄於《朝聖之路》(The Way of the Lord)。臺北市:友友文化,頁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