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社團法人赤子心過動症協會合作,帶領赤子心協會的兒童營時,觀察到有幾個孩子不似ADHD反而更突顯似自閉症的特質,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眼睛也不太注視妳),會有模仿行為,不太能與他人互動,喜歡玩自己想玩的東西,有特殊興趣,他們是ADHD和亞斯伯格共病的群體。事實上我對於亞斯伯格一直都很關注,因為嫁給面對什麼時候一定要做什麼事,很愛SOP的工程師老公,在相處了三年的婚姻生活中我一直覺得他和亞斯伯格有一些類似,我在網路上找到了亞斯伯格成人量表讓他填寫,老公填完表的分數居然在臨界值,就是接近亞斯伯格,最奇妙的是婆婆填寫完後,也是在臨界值的分數。
這也勾起我借閱了<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這本書,書中的「神經多樣性」觀點,讓我覺得很符合,這個觀點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是多種特質不同濃度拼貼的無限組合,也就是腦神經是多樣的是有差異的,就如同電腦作業系統的不同,每個人也因為遺傳因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組合,就如同我老公可能從婆婆那裏遺傳了一些遵守原則的強迫性特質,也有從公公那裏遺傳了其他特質,當然更可能是隔代遺傳,而這些特質以及我自己給他們做了網路上的量表,並不能代表他們就是亞斯伯格(除非他們經過醫院的心理衡鑑與診斷),因為在DSM診斷手冊當中,要有病理的診斷通常是這些症狀或特質損害到日常生活功能(畢竟就是有影響生活才會去醫院看診)。
而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書中內容是「卡珊德拉症候群」,係指因為男伴侶的人格特質,導致女生無法滿足情感上需求如愛、關心等等,但別人並無法理解和接受女生的處境。許多男亞斯在外人看來事業有成、顧家也不外遇,但卻無法理解妻子為何覺得過結婚紀念日很重要、說話直接,也會在小孩面前說太太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有時妻子還要忍受亞斯老公因生活秩序被打亂的暴怒,亞斯特質會在親密關係中更加明顯。
回想我和魯夫的相處,我老公對於古厝古宅、日本文化、歷史十分的著迷,夢想能在台灣建一個日本木製的日式建築,但往往會因公婆和我覺得木製建築在台灣不適合,白蟻會腐蝕木頭、台灣蚊蟲多、木製建築維護困難等理由駁斥,現在老公的夢想是在家裡弄一個和室,跟我說他若買了房子裡面一定要有一間和室鋪塌塌米。另外每次只要他安排好的行程,不是照著他的行程規劃,跟他預想的不同,他就會心情不好甚至生氣,這其實蠻讓我無言的,畢竟這世界就是計劃不上變化阿。書中提到亞斯伯格就跟內向的人一樣,他們若要進行社交,就得不斷動腦,無法像外向的人靠本能就能融入群體,由於亞斯族群(內向族群)不像外向的人能因為認識新朋友就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產生多巴胺而更興奮,亞斯大腦反而在動腦後,很快就感覺疲憊,這也讓他們其實不太喜歡和多人進行社交對話,這也是老公在別人眼裡都是安靜木訥的內向的原因吧!!!
總體而言,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亞斯伯格並不是缺陷,有時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若沒有對細節專注和很會遵循規則及系統化思考的亞斯伯格,或許世界上就沒有那麼多能處理精細枯燥事務的專業人員,也或許不會帶來時代或科技的進步,這是因為人類是這麼的有多樣性,所以才有著許多的美好,愛是互相理解和包容的,而精神疾病的診斷裡的狀況,或許每個人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只是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或不構成問題,畢竟在學變態心理學的時候,都覺得每個精神疾患的症狀好像自己也有一點符合,但我想這都是人的一部分,只是程度輕重的不同,也因為人類是這樣的多元和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才顯得特別,也活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