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順利推動計畫與想法?――與AB寶談組織發展7之5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爸爸,有時候我們社團在討論事情時,有人會一直提出反對意見,可是他又說不出該怎麼修改,或者怎麼做比較好,那該怎麼辦?」B寶向我求救。
「這種一直覺得別人的意見不好,可是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意見,往往只是干擾討論,浪費大家的時間,我們千萬不要變成這樣的人,不過如果我們是團隊領導人或是專案負責人,要應付這種人倒是蠻簡單的。」
一聽到我這麼說,AB寶放下手邊的事情,圍過來專心聽我說明。
「如果計畫有開始的期程,那還好辦,只要經過大家充分討論,你估計計畫推動下去應該沒有問題時,對那個異議者只要安撫他,我們先做看看,中間若是發生問題,我們再隨時修改。其實這個概念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滾動式計畫」,也就是不需要針對所有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完全釐清或確認,因為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或突發狀況很多的社會,真的也是沒有人能確定計畫一定是完美的,所以我們只要跟大家說明,計畫執行保持彈性,甚至是滾動式的,邊進行邊修改,也就是先走一步,看活動反應與成效,再討論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樣的說法通常可以堵住那些異議者的嘴。比較麻煩的是我們想推動一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新制度的規劃,若有人一直提不同意見,這個新構想也許只能一直在討論中,沒有實現的一天。」
「是啊!那該如何破解。」
「同樣的,經過充分討論,始終無法說服那少數的一、二個不同意見時,通常我會安撫他們,這個制度我們先暫時試行半年,之後我們再看看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再來重新討論與修訂。」
「這樣有用嗎?」
「我的經驗是,幾乎百分之百有效,因為你也讓步了嘛,而且也不是我們不採納反對者的意見,因為他也提不出其他更妥善的想法,只是「覺得」我們這個新方法,「也許」會有問題,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只要我們承諾他們,先做一小段時間再來檢討,有問題就修改,甚至可以停止施行,通常我們這樣講,對方也就無法再堅持下去了。」
B寶覺得不妥:「可是一個新制度的推動,總是希望可長可久,怎麼能夠暫行呢?變來變去不太好吧?」
我哈哈大笑:「在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有什麼事情是長長久久可以不變的呢?而且不用擔心,人的心也如同物理學的慣性定律一樣,要推動改變之初的阻力是最大的,等到開始施行了,又會形成新的慣性。通常一暫行就可以暫行非常久,其實世界有時候跟我們想像是完全相反的。以我們的憲法而言,當初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果一臨時卻臨時了五十來年,而在民國八十幾年時進行修憲,理論上憲法是國家永恆不變的大法,修憲的門檻也非常高,任何國家的憲法一頒定,幾乎是不太會去修改的,但是我們卻在四年之內進行了五次憲法的修改。」
A寶也覺得不可思議。「臨時條款卻臨時了五十年,而永世不變的憲法本文卻四年修改五次?」
我點點頭:「人只要想到這是個過度狀況,臨時湊合一下,就不會太堅持那些來自於自己內心一些我們不太容易得知的渴望或恐懼,所以在推動我們很想做的事情時,只要表達這是暫時的,臨時的,試驗性質的,通常就不太會有阻力了。」
「哇!爸爸太高招了!」B寶讚嘆!
「其實除了利用這種人內心的盲點的小技巧之外,我們想推動某件事情時,在公開討論之前,最好事先徵詢會受那件事情影響的利害關係人,或者推估對那件事情會有興趣或有意見的人,先徵詢他的意見,請他參與推動,通常正式討論時他就不會反對。不過,我覺得更高明的方法,是想辦法把我們想推動的政策,讓那些也許有意見的人提出來,只要讓他們以為這是他們想到的或是由他們推動的,功勞給他們,他們不只不會有意見,還會積極配合呢!」
「什麼意思?」AB寶有點聽不懂。
「當別人有機會參與某個計劃在最初階段的發想,或者直接請他負責推動或規劃整個方案之下的某個子計劃,那麼他當然就不會反對了!換句話說,我向來以美國前總統雷根的話當座右銘,他說,只要我們不在乎誰獲得功勞,那麼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無數多。也就是當我們願意把做完一件事的功勞名銜給別人時,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推動很多事情。」
AB寶恍然大悟的點頭,我繼續提醒她們「我們真想推動某些事情或執行某些計畫,但是又事先知道有某些人基於某些顧慮而反對,真的想獲得大家同意時,還有些技巧跟注意事項,比如說,不要在網路上討論這些議案,因為只要有人同樣在網路上表達反對或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時,後續就很難去說服或處理,要記得,愈是重要,你愈在意的提案,最好是面對面討論。」
B寶問:「網路跟面對面討論有差別嗎?」
「差別可大了!面對面你可以透過我們友善的話語,誠懇的態度,甚至有意無意訴諸於情感或提醒議案後面更大的願景,來表達我們的善意與決心,這些肢體動作或非語言的訊息傳遞,是在網路冰冷文字中完全無法表現的。對了,在網路上你們還要記得不要表達負面的訊息或反對的意見或看法。因為對當事者來說,他們閱讀網路的文字,每看一次就是一次傷害,每看一次加重一次內心的不愉快,相反的,一模一樣的意見,若我們當場表達,也許輔助我們的微笑或拍拍他的肩膀,給人的感受是天壤之別的。」
AB寶不說話,在想著我說的。
「你們聽過立法院最為人詬病的「包裹表決」吧?把很多大大小小完全不同狀況的法案,一次表決通過,這就是成語裡的舉重若輕,或者四兩撥千金,把重大議案輕描淡寫,以便很快通過,取得眾人的授權。有時候這種心機也是不得已的,因為在這麼複雜多變的時代,對任何一個再良善,再深思熟慮的提議,都可以找出千百種的理由來反對,所以你真想通過的案子儘可能不要變成眾人關注的箭靶,也許是聰明之舉。」
A寶忍不住為我鼓掌:「爸爸你太厲害了!」
我搖搖頭正色道:「這是不得已的,在這個時代,好人想做成某些事,有時真要有點謀略,否則傻傻地把一件好事搞砸,最大的罪惡就是,這件好事恐怕就胎死腹中,短期之內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唉哦!好多會要開喔,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會啊!」A寶看著她下個星期的行事曆,不禁唉聲嘆氣。  「你現在還只是個學生,只不過有個校外實習,也有些同學合作的計畫在執行,開的會還算好,等到你進入社會工作,那才真的有開不完的會啊!」我安慰A寶。  B寶有點不解:「開會很浪費時間,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開會?」
     這幾年到中學、大學演講時,通常會準備幾本書送同學,鼓勵他們問問題,其實我最喜歡讓聽眾發問了,一場沒有聽到任何有趣或令人訝異的問題的演講,對我來說,沒有激發我新的思考與刺激,有點浪費我的時間。  前些天到台南女中演講,依慣例準備好幾種好多本的書,趕在下課鐘響前送出去。最後一位舉手提問的同學問:「什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雖然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
    我們共讀欣澄的作品之後,也讓同學將自己之前看完「靈魂急轉彎後」所做他們自己的"地球通行證",我們轉換成每位同學揣想假如他/她是欣澄, 會做資料上的什麼選項。欣澄生命中的"火花"會是什麼,所以我們做的是送給欣澄-屬於欣澄的“地球通行證”。 前一陣子應芳和實驗中學之邀,與A寶一起演講,但是因為A寶要外拍
    閱讀能力很重要,除了適應日常生活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之外,還能夠透過閱讀建構自己觀點與多元的視角,乃至於培養思考判斷與資訊整合的能力,最終擁有專題探究的自學能力。  有時間有能力的家長或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共讀,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恐怕只能寄望於學校老師擔負起這個責任了。  但是要找到足夠多元
    「海星與蜘蛛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啥?差很多啊?除了外型有點像,兩種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生物啊?」A寶有點納悶我為什麼會突然問這麼一個無厘頭的問題。  B寶聯想到:「我知道,你曾用過這兩種生物象徵組織裡權力的運作方式,我聽過你對荒野志工幹部的演講。」  我點點頭:「沒錯,任何二個人以上的團體
     「唉哦!好多會要開喔,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會啊!」A寶看著她下個星期的行事曆,不禁唉聲嘆氣。  「你現在還只是個學生,只不過有個校外實習,也有些同學合作的計畫在執行,開的會還算好,等到你進入社會工作,那才真的有開不完的會啊!」我安慰A寶。  B寶有點不解:「開會很浪費時間,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開會?」
     這幾年到中學、大學演講時,通常會準備幾本書送同學,鼓勵他們問問題,其實我最喜歡讓聽眾發問了,一場沒有聽到任何有趣或令人訝異的問題的演講,對我來說,沒有激發我新的思考與刺激,有點浪費我的時間。  前些天到台南女中演講,依慣例準備好幾種好多本的書,趕在下課鐘響前送出去。最後一位舉手提問的同學問:「什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雖然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
    我們共讀欣澄的作品之後,也讓同學將自己之前看完「靈魂急轉彎後」所做他們自己的"地球通行證",我們轉換成每位同學揣想假如他/她是欣澄, 會做資料上的什麼選項。欣澄生命中的"火花"會是什麼,所以我們做的是送給欣澄-屬於欣澄的“地球通行證”。 前一陣子應芳和實驗中學之邀,與A寶一起演講,但是因為A寶要外拍
    閱讀能力很重要,除了適應日常生活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之外,還能夠透過閱讀建構自己觀點與多元的視角,乃至於培養思考判斷與資訊整合的能力,最終擁有專題探究的自學能力。  有時間有能力的家長或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共讀,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恐怕只能寄望於學校老師擔負起這個責任了。  但是要找到足夠多元
    「海星與蜘蛛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啥?差很多啊?除了外型有點像,兩種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生物啊?」A寶有點納悶我為什麼會突然問這麼一個無厘頭的問題。  B寶聯想到:「我知道,你曾用過這兩種生物象徵組織裡權力的運作方式,我聽過你對荒野志工幹部的演講。」  我點點頭:「沒錯,任何二個人以上的團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專案管理中,如何有效經營利害關係人是確保專案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技巧,包括識別利害關係人、設定期望、保持良好溝通及找到共同利益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專案中建立良好的關係,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驚喜,最終達成專案目標。
    在計畫和實施之間,總會有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影響進程。為了能夠應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兩個關鍵策略:預留足夠的餘量和準備B計畫。 ▋計畫的靈活性 許多人在制定計畫時,往往會追求完美。然而,無論計畫多麼詳細周全,實施過程中總會有意外發生。當遇到這些意外時,我們需要一個備用方案,也就是所謂的B計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
    在專案管理中,如何有效經營利害關係人是確保專案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技巧,包括識別利害關係人、設定期望、保持良好溝通及找到共同利益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專案中建立良好的關係,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驚喜,最終達成專案目標。
    在計畫和實施之間,總會有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影響進程。為了能夠應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兩個關鍵策略:預留足夠的餘量和準備B計畫。 ▋計畫的靈活性 許多人在制定計畫時,往往會追求完美。然而,無論計畫多麼詳細周全,實施過程中總會有意外發生。當遇到這些意外時,我們需要一個備用方案,也就是所謂的B計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