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斯多噶哲學與創新心理

    會接觸「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 這本書是因為讀到兩個希臘哲學的派別:伊比鳩魯學派斯多噶學派,這兩種有著截然不同面對生活的態度。
    如果將兩者譬喻成人的性格,伊比鳩魯好似有著天生的優勢,過著享樂主義,是個外向正能量的人;斯多噶則是遇亂世時運不濟,在動盪環境下調劑心理狀態生存的人,可能因為這時代度過疫情階段,斯多噶(Stoic)這樣的人生哲理讓人顯得更有感。
    從書中裡面來看理所當然的“金句”,有時閱讀起來認同與讚嘆,卻不確定到底有沒有真正理解或使用在生活上,似乎就算看了也只像口號...
    “不屬於你的,就不要擔心” (什麼是不屬於我的?)
    “準備不足就會怯戰”(心中想著這不廢話嗎?)
    “看清事物真正的價值” (這廢話誰不會講,但價值是什麼?)
    不一定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但對我來說, 曾經歷的一連串困境與心理磨練,發現心靈是會無止境地陷入黑洞的,甚至嘗試用擠出來的意志力求生,才透過這樣的經驗,開始不停的反覆自問:到底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這段人生想要什麼?
    或許因為各種挫折體驗,再去看一次哲學建議時就很有感。
    把心思放在能控制的事物上
    因為在一個沒有正確解答的人生過程,有層層的焦慮與恐懼;如果不能放掉那些對未知的恐懼,而將力氣放在可以改變的行動上,就會陷入沒有效益,做事又是半調子的結果。
    斯多噶哲學像是個可以練心的工具,去改變認知以調整自己的行動,對前方模糊的道路可以試圖運用的工具。

    用斯多噶心態加速創新決策

    美國創業家/作者 *Tim Ferriss 的演講,分享他把事業與生活抉擇建立在斯多噶(Stoicism)哲學的概念,並且應用在人生與工作許多面向;讓我重新再翻閱了這本書後,便看到了不同的角度,也改變了做決策的方式。
    書裡提到三個項目,感知、行動、意志。這三大分類可以逐漸被訓練進而壯大,練心之後再往外求,然後磨鍊意志力。
    掌控自己的感知
    導正自己的行動
    接納自己無法掌控的事
    Tim Ferriss 提出一個概念不同於以往企業的目標設定,他認為在面臨一些決策的過程可以用恐懼設定來協助我們加速做決定。
    恐懼設定有3個階段
    1. 先為恐懼做出定義。例如:我害怕辭職因為內心恐懼的是會沒有收入。
    2. 思考行動後帶來的好處可以更接近成功嗎? 例如:我期望更接近的成功是創業未知的挑戰,可以學到更多東西與得到自由。
    3. 想想沒有行動的代價(情緒上、生理上、心理上)例如:沒有嘗試的話會在心中揮之不去,心理上無法面對眼前的工作。
    除了定義恐懼也需要去條列出預防的方式,與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有什麼修復方法。
    • 定義恐懼。例如:真正的恐懼是因為害怕沒有收入
    • 如何預防恐懼的事情發生。例如:那就是讓自己在有收入的狀態之下去做創業的挑戰,可能是先斜槓同時進行?
    • 若最壞的事情發生了有什麼修復的方式。例如:創業失敗沒有收入,再找過工作,那這樣的備案需要有什麼的行動準備 ? 或許有去他技能可以接到其他收入?
    在斯多噶哲學書中其中一項論點:希望和恐懼毫無二致
    因為沈浸在對未來的期待而懷抱希望,但一直沒有達成,情緒就會被慾望和憂慮控制。斯多噶學派認為,思索控制不了的事物,沈浸在未來的情緒,就無法面對此刻當下;恐懼也是同樣的狀態,心中有過大的恐懼,就會招致害怕而無法行動。
    暢銷幾十年的美國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劇情裡的金融家主角,被指控謀殺老婆而被關入監獄。其實是冤獄的他,只能試圖在裡面做著文書,但持續小小的行動,像是不停寫信去圖書館申請書籍,讓獄中人能閱讀到書,除了改變影響他人,也讓在獄中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樣貌。
    裡面的角色們對希望(Hope)這詞有著不同看法,關在獄中幾十年的犯人覺得“抱持著希望是危險的,甚至可以把人逼瘋”。抱持著希望,卻囚禁在同樣的環境中,會磨損掉那些微小的希望,因為不知道哪時有實現的可能性,而更為沮喪。
    所以我們發現:希望恐懼未知是一體兩面的。
    如果抱著希望,並且有計畫的行動,人生不一定如同電影主角般的結局(注意暴雷!),片中主角逃獄成功又拿走典獄長貪污的錢到國外的海灘度假天堂);也可能是像斯多噶哲學家塞內卡(Seneca)的命運多舛 :每次人生要往上一層樓時就有壞事發生,最後還被皇帝逼向自我了結 。
    那若有了想法,是「做」還是「不做」的代價大呢?
    如果因為恐懼而沒有作為,那就會一直在腦中盤旋。塞內卡(Seneca)的人生經驗就告訴我們「人們不是因為事情困難,才讓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敢去做,所以事情才變得困難。」
    那麽,把變動不安的感知與思考安定下來吧!順著當下的行動帶我們去哪,隨之起舞吧!
    回到面對創新的未知,如果希望與恐懼都是人心自然生成,難以輕易消除,做不到克服恐懼,那就與它共生。
    Tim Ferriss 的恐懼設定為這個概念提出了解套的方式:一一條列下來這些心生恐懼的可能性與後果,具體化真正的恐懼而進一步做出因應的對策與打算,那行動就有其必要性,然後才會帶來進步與變化;但如果一直被放在心裡感知的階段,因對未來憂慮而沒有對症下藥,那無論是想消除恐懼或對心中的希望都顯得無濟於事。
    整體來說,本書的斯多噶哲學概念希望人們放掉那些自己不可控制的事,這個世界上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於是若要繼續向外探索,卻是要反過來把思緒放在自己的內心,調整感知與思維,進而採取行動。
    歸納一下這樣的過程_
    其中了解自己的侷限是個很重要的項目,這樣才能慢慢對焦,在內在較舒適自在,不超出界線的狀態繼續下一趟旅程。(了解自己的侷限這個主題或許可以之後寫一篇來探討)
    每天把一件事情放在心上,整天不能忘,就是把個人無法抉擇的事物全部忽略掉,不對這些事物產生得失心
    自己所有的是選擇的能力,那是唯一能掌控的資產。
    這是創新過程可以經常修煉的心法,在斯多噶哲學裡有不少調整思維的好句子,前提是要對照著去練習,才會有感受,斯多噶哲學也像是現在很多人說的正念練習,在古希臘亂世之中,這門學問順勢有了不同階段的發展,進而應用在變化動盪與快速的現代社會當中,可以說是蠻適切的。
    *Timothy Ferriss 是美國企業家、作者、投資人與主持podcast,著有暢銷書【一週工作四小時】(The 4-Hour Workwee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