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知道

岡山
岡山
那你怎麼會想要唸諮商呢? …我就是想唸呀。
在我對面的受督者,理直氣虛的告訴我就讀諮商所的原因,僅管先前已被我問得啞口無言:我就是想幫助人呀。
就像是有了刮痕的LP,轉了一圈又在相同的地方出現相同旋律、呈現所謂的跳針,我還是不想放過受督者,努力地督促對方反思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之間的矛盾。
指出矛盾這招往往對當事人有效,因為他們抱著改變現況的期待前來,既花錢又花精力、動機較強,因此只要稍加點撥,協助他們發現自己知行不一後,便容易再往下探究出藏在心底的情結,引發另一波討論。
相反的,就讀諮商/心理所的受督生,成為心理師的動機很強、探究自己的意願卻是低落,因為督導是必修-被迫要接受的課程沒得選擇,在這條件下,抗拒的心態也特別嚴重,能躲就躲、能閃就閃,絕不含糊。
說實在的,這不意外。在我年輕時,如果我的督導這樣問我,我大概也說不清楚何以我想要走上這條路。就像是我現在常常會跟實習生們說的,諮商這條路要走一輩子,不必急於這一時半刻要到達什麼地方,或者是認定什麼學派,反正生命會慢慢帶著你前進,到了某個時間點當你回頭時,自然而然就會看到那條走出來的道路是什麼模。
雖說時機未到不可以強求,身為督導卻不可以就這樣輕易放過實習生。對當事人可以輕輕放過,畢竟當事人只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即可,但是我的責任就是提點受督者,自己的行為如何、背後的思路如何,而這樣子的反應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我要對受督者負責,我也要對他的當事人負責啊!
眼看實習生當機、只能回答我就是想念諮商,在無法正面突破的情況下,我把他上一次督導討論時提出的想法回應給他:就算不唸諮商,你現在的工作其實也在幫助這些孩子們,並且以系統觀點協助家長們理解自己的孩子,何況你有穩定的收入,有沒有心理師的資格並沒有影響你太多。
「…」
「…」面對實習生的沈默,我也看著他,看看他怎麼回應。
「這個飲料給你,」實習醫生趕緊把桌上的飲料往我面前一推,「謝謝你這麼熱的天氣還願意督導我。」
在婉拒他之後,不到兩秒鐘我就改口了,「謝謝你,我收下了。」我把杯子轉向自己,好奇是什麼口味的飲料。
「蜜香凍飲,」實習生很快就發現我的動作,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也不曉得這是什麼,」他補充道。

後記:剛好讀到陳亭亘心理師的文章,呼應我的主題,故附加於此。 [來談談諮商/想成為心理師的二三事(一):老師,我想當心理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