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 可以樂觀,誰想厭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達人大關兮,物無不可。」- 賈誼

意為豁達的心胸來看待事物,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接受的。

腦科學出發的最速成長法則
小時候總是過得很幸福,因為不了解大人的世界,所以長大是件急迫的事情,對於未來的世界抱持著諸多憧憬,父母同時也對我們抱著許多期待,並藉由他們的角度替我們「比較」,我們總是對此憤恨不平,討厭被「比較」,隨著歲月增長,曾幾何時不再是父母、老闆或社會替我們「比較」,而是自己的目光中,已放在他人身上,我們變得比過往替我們比較的任何人都愛「比較」,漸漸的我們感受不到幸福。

《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

本書作者 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為「中國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倡導及推動者。*積極心理學,台灣稱為「正向心理學」。
本書於 2021 年 2 月 初刷,所以在作者序的部分有特別針對 COVID-19 ( 新冠病毒 ) 造成的「後疫情世界」進行說明,中國為世界最早就實施封城管理的國家,長期不出戶、醫療資源缺乏與死亡率攀升的打擊之下,人民的心理承受無比的壓力,故北京清華大學心理系開通了「抗擊疫情,心理援助」的熱線,供有需求的人撥打,從統計的問題中,主要問題為普遍憂慮、擔心親人與自己,展現華人社會重視家庭的特點。
台灣雖然沒有像中國疫情相對的嚴重,但我們也處於疫情的衝擊,加上文明社會長久帶來的孤獨感、忙碌生活與社交疏離等問題,導致雪上加霜,所以是否能藉由本書的觀點來做借鏡,而不是單純提倡「積極心理學」的美好,這是我開始閱讀前最想了解的事情,幸好作者提出觀點時,也務實的結合大數據和腦科學研究,並穿插多位心理學專家的實驗和觀點,使得本書閱讀起來平易近人,很適合年輕學子閱讀。

幸福感數據化?

聯合國每年於 3 月 20 日「國際幸福日」時公佈年度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2021),依據人均 GDP、社會福利與社會自由度等因素來衡量排名,全球計 149 個國家進行排名:台灣排名第 24 名,而中國排名 94 名,中國現為全球強權國家,但幸福度排名卻不理想,這也是他為什麼回到中國推廣「積極心理學」,這成為他的使命,因為許多外在因素無法改變,僅能從自身去了解,進而改變思維。
資料來源:World Happiness 2021
幸福感可以量化,那質化的幸福是什麼?作者同時用了哲學與腦科學來共同解釋: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意義」是由大腦前額葉的產物,並產生溫暖且持久的感受,而與「快樂」有關的傳導物質有: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與血清素,故有些學者將憂鬱症定調為大腦疾病,並非單純是心理問題,好消息是我們現今可以透過藥物與大腦訓練,來減緩憂鬱的症狀,並試著去感受幸福感。
我們總是不停的比較

「比較」的藝術

這麼美好的幸福感受,為什我們會逐漸感受不到?除了大腦疾病的問題,原因可能出在我們不停的「比較」來證明自己的感受!當選擇了不恰當的比較方式,可能就導致不愉快的結果,而且我們在做選擇時是不理性的狀態下,所以可以根據比較的目的去做比較:
  • 目標 ➔ 向上比較 ➔ 激勵行動
  • 感受 ➔ 向下比較 ➔ 內心滿足
先判定自身要「比較」的要素,再進行過程,透由不斷的大腦練習,進而針對內容和對象去調整,藉此從中獲得較佳的「比較」結果。

樂觀崇拜?

「樂觀」能增加身體抵抗力、做事不會疲倦與積極達成目標等優點,那如果真的能隨時保持樂觀主義,不去思考其他層面的因素,會發生什麼事?作者特別強調了「阿 Q 精神」:透過自我安慰來消極的面對自己的無能,自我感覺良好,來強調真正的「樂觀」不是一昧的用想,而是要付諸行動去影響結果,避免盲目樂觀導致忽略風險,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別讓焦慮控制你

人生的焦慮無所不在

人生道路上,可能會經歷求學、職場、愛情與親子等不同階段,從中會有數不盡的人際關係要處理,其中不乏有不如意的事件影響著你,導致幸福感受到傷害,作者也將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較常發生焦慮的工作、愛情、婚姻、人際與親子關係,各成章別來討論,並針對各種課題,提供相對應之道,從臉部表情、肢體語言、自我覺察等方式都有解說,並透過理論、數據和心理學來加強佐證,藉此改善人生道路上的痛點,釐清幸福的本質。

後見:「人性」VS. 「野性」

狼性法則的反思
閱讀本書時,帶給我很多的衝突的畫面,這來自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不是在經濟和人民水準層面上,而是對於中國的政治因素所造成封閉,畢竟作者在西方受心理學教育,回到中國當然不能過度去批判現行制度與文化觀,僅是點到為止,訴求在積極心理學 ( 正向心理學 ) 結合中國普遍缺乏幸福感的現況,加以對症下藥,此點看得出作者的苦心。
其中作者有感嘆現今「狼性法則」當道,華人自古的仁愛、仁義的智慧漸不復在,生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智人的人性最終贏過動物的野性,成為生物鏈的頂端,或許人與人之間始終要競爭,為了贏得利益勢必爭得你死我活,最終「天下大同」或「天下大戰」的日子何會先到來?

後碎:

我個人很少看中國的出版物,偶爾遇到感興趣的議題,會看個《樊登讀書》的影片,或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推播給我時才會看一下,不然中國電子書的價格真的很便宜 ( 笑 ),所以這本書的來源是一位長輩看了報紙上的書摘,覺得很適合我 ( 汗 ),特地買來送我,希望我能找時間閱讀,書腰上也有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推薦,所以本書成為近期來閱讀完的中國著作,並特此寫成《我讀》回饋。

寬恕之心

人是不講理的,會做自私的事。即便如此,也請 原諒
你若顯露善意,必會被人懷疑。即便如此,也請 堅持
你若獲得成功,必會遭叛樹敵。即便如此,也請 成功
你若做人正直,必會為人所騙。即便如此,也請 正直
你用多日所創,別人一晚即毀。即便如此,也請 創造
你尋安樂幸福,必會遭人妒忌。即便如此,也請 幸福
今日縱然行善,明日或即被忘。即便如此,也請 行善
你若予人以物,必有人不知足。即便如此,也請 給予

讀金《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 幸福金句一次掌握

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不吝給予愛心收藏分享忻人 感謝你的鼓勵,我將持續分享書籍與見解。

閱讀回饋 ( 購書回饋所得將全數捐贈 家扶基金會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25內容數
忻人從一出生就無法掌握命運,隨著時間的流逝,理解人生路途上,只能憑著現況去做出每個選擇,再結合過去與現況再次選擇,反覆持續到人生消失的那一剎那,而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後見」,都在有限的人生中,值得去深思其中關鍵價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忻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一個懂得駕馭心智的人來說,心智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對一個被心智征服的人來說,心智是他的死敵。」 - 博伽梵歌 《僧人心態》作者 傑 ‧ 謝帝 ( Jay Shetty ),畢業於英國強倫敦卡斯商學院,於商學院期間聽了一名僧人的演講,僧人散發的智慧和精神 ......
「有智慧的人不會為失去的事物做無謂的憂傷,他會積極地想辦法減輕傷害。」- 劇作家 威廉 · 莎士比亞 這本書的架構類似「藍書」的寫法,同樣運用大量卡內基本身的經歷與眾多的故事案例來解釋憂慮如何產生和其解決方式 ......
戴爾 · 卡內基 墓誌銘:「這裡躺這一個人,他懂得如何比他聰明的人更開心。」 卡內基 這三個字在台灣並不陌生,最初是由 黑幼龍先生將西方的「卡內基訓練」(Dale Carnegie Training)引進台灣,進行完整的人際關係教育訓練,也讓卡內基的名氣宣傳開來 ......
「對一個懂得駕馭心智的人來說,心智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對一個被心智征服的人來說,心智是他的死敵。」 - 博伽梵歌 《僧人心態》作者 傑 ‧ 謝帝 ( Jay Shetty ),畢業於英國強倫敦卡斯商學院,於商學院期間聽了一名僧人的演講,僧人散發的智慧和精神 ......
「有智慧的人不會為失去的事物做無謂的憂傷,他會積極地想辦法減輕傷害。」- 劇作家 威廉 · 莎士比亞 這本書的架構類似「藍書」的寫法,同樣運用大量卡內基本身的經歷與眾多的故事案例來解釋憂慮如何產生和其解決方式 ......
戴爾 · 卡內基 墓誌銘:「這裡躺這一個人,他懂得如何比他聰明的人更開心。」 卡內基 這三個字在台灣並不陌生,最初是由 黑幼龍先生將西方的「卡內基訓練」(Dale Carnegie Training)引進台灣,進行完整的人際關係教育訓練,也讓卡內基的名氣宣傳開來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標題的來源是其實本意是"快樂是比較而來的"? 你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嗎?擴大解釋其實就嘎到人生這件事了~ 前陣子跟家人不開心,終於開撕到更高層去(長輩),在循循教誨的過程中、高層用盡心力的要我不要只矇著眼睛看自己(細節不好說,大意是這樣)後來我就跟好友提及了這件事,好友也覺得這是必然的,比較才知道你與
Thumbnail
 你幸福嗎? 近幾年來,你們有發現更多的人關注「幸福學」的議題嗎? 也許是因為科技的進步,忙碌的生活,資訊的爆炸,生活的不確定感,讓人類感知生活中的壓力從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焦慮與不安的情緒充斥在生活當中,現在有些公司及人資在訓練上已經開始調整,不再只是安排和工作上直接先關的硬課程,希望員
我們對於幸福的太多標準都是被別人塑造的,而一旦升起「比較心」,就會痛苦、焦慮、自我懷疑。
Thumbnail
中年後,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與其羡慕別人的美好,不如把自己活成你羡慕的樣子 別人的幸福能奪走我們的快樂嗎?當然不能。但是攀比心理就是不甘人後,「見不得人家好」。當人想要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就遠離了。 人總是看到表面,別人艱辛的一面是看不到的。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但我覺得只要能理解社群媒體只是他人生活的highlight,只是人們選擇呈現出來的生活一小部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理解到不需要去比較,就不會被社群媒體影響到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這樣就會好很多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標題的來源是其實本意是"快樂是比較而來的"? 你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嗎?擴大解釋其實就嘎到人生這件事了~ 前陣子跟家人不開心,終於開撕到更高層去(長輩),在循循教誨的過程中、高層用盡心力的要我不要只矇著眼睛看自己(細節不好說,大意是這樣)後來我就跟好友提及了這件事,好友也覺得這是必然的,比較才知道你與
Thumbnail
 你幸福嗎? 近幾年來,你們有發現更多的人關注「幸福學」的議題嗎? 也許是因為科技的進步,忙碌的生活,資訊的爆炸,生活的不確定感,讓人類感知生活中的壓力從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焦慮與不安的情緒充斥在生活當中,現在有些公司及人資在訓練上已經開始調整,不再只是安排和工作上直接先關的硬課程,希望員
我們對於幸福的太多標準都是被別人塑造的,而一旦升起「比較心」,就會痛苦、焦慮、自我懷疑。
Thumbnail
中年後,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與其羡慕別人的美好,不如把自己活成你羡慕的樣子 別人的幸福能奪走我們的快樂嗎?當然不能。但是攀比心理就是不甘人後,「見不得人家好」。當人想要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就遠離了。 人總是看到表面,別人艱辛的一面是看不到的。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但我覺得只要能理解社群媒體只是他人生活的highlight,只是人們選擇呈現出來的生活一小部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理解到不需要去比較,就不會被社群媒體影響到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這樣就會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