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常去的一家早餐店,生意非常好!
因為阿姨的煎台技術超好,同樣的東西他們的蛋餅、蘿蔔糕什麼都很好吃,而且給料也很大方,再加上他們也有Uber eat、Foodpanda,所以每次小小的櫃台都擠滿一堆要外帶、要內用、要外送的人。
但是,每當只要人一多(真的!常常同時超過10幾20個客人),煎台阿姨就會爆走、然後大喊「等一下再點拉! 喊什麼喊!」不只兇自家人,客人也會掃到颱風尾。
有一次跟家母吃早餐,因為家母跟老闆也熟,終於忍不住跟老闆說:「你們要不要改變一下點單的方式?常常後點的都先做。」
然後老闆聽了以後只說一句:

「沒有!我們的流程都沒問題!」

我跟我媽對看一下,嗯…沒問題。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我記得剛開始教中文的前半年,在同一間補習班陸續接到了三個團班。
因為是補習班,所以老闆最重視的不外乎是「學生的留存率、續課率」。

問題來了!

這三個團班到了第二、第三個月,每個班都會有一個學生不續課,其他學生則是說上課沒問題,老闆也覺得能夠看見學生在進步,並沒有特別覺得奇怪。
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即使是少掉一個學生,我都覺得非常失望,開始不斷檢討自己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
還好,我一直都有紀錄的習慣。(開始教書的第一年,我完全把自己逼到極致,每個班我都會寫詳細的教案,包括課堂活動、內容、功課、我要說什麼話都先寫好,課後也馬上紀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於是我發現了這三個團班的一個共通點,就是「視聽華語一的第四課」
離開的學生都是在即將進入第四課或是第四課前半段離開的。這一課的內容是「多少錢」,主要是教10以上的數字、還有簡單地買東西對話。
後來有一天和其他學生聊起離開的學生現況,他們很溫柔地告訴我,之前離開的學生覺得太難了,一直都學不會。
我才開始去想,他們想學的是什麼? 為什麼那麼剛好都是到第四課?
最後我理出了結論…
我應該調整的是課程的順序、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們,我最需要(想)學什麼?)
對住在台灣的他們來說,學到第四課多少錢以前,已經有一小段時間,他們都要去買東西、聽店員說數字、每天都要聽多少錢,但中文課反而還停在你好,我是王先生,我喜歡照相這樣的句子。
如果當初我沒發現到這個問題,我可能還是按照課本的順序教學,我還是堅持讓他們認出寫出「照相機」這三個字,等到學到了第四課,可能只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吧!
Best wishe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