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積極關懷」 很理想化,但卻慢慢滲入我們的生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在想辦法弄懂羅傑斯(Rogers)的人本主義理論, 一開始讀到「無條件的積極關懷」(Unconditionnal Positive Regard)這理念,心理就忍不住想吐槽,在基本假設中,要求諮商者和教學者做到「無條件積極關懷」,這實在太強人所難了吧?有多少人能做到?所以就想寫一篇吐槽文,結果卻反而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懂。
甚麼是「無條件積極關懷」?希望別人以積極的態度支持自己,當獲得別人積極關注時,自我概念日益明確,有助健康成長。補習班用書這樣寫,實在是看得滿頭???
後來查資料發現「無條件積極關懷」是相對於「有條件積極關懷」若父母親給予孩子的是有條件的積極關注,孩子為了取悅父母親以得到有條件的關愛時,會忽視自我的經驗,強迫接受父母親(或別人)的看法,以求得到正向的關懷。
這個是針對心理師的敘述版本:
指心理師對當事人表達真切的關心、接納與尊重,是一種無占有性的關懷,且尊重他擁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不針對當事人的情感、想法和行為做出個人主觀評價,相信當事人自己有能力找到修正不適當行為的辦法與途徑。
說真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一開始就大概知道它的意義,之後再抄一遍考題,我也「以為」自己有比較懂,但真正想把吐槽的點寫成文章,卻發現無法轉化成自己的話,準確說,是無法忽略那些模糊的點,但在有限時間內,又很難找到適當的資料,確實弄懂Rogers的理論,那可能要讀很多本書,所以就我目前弄懂的部分來寫。
「無條件的積極關懷」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難做到,至少並不是輕鬆就可以維持的狀態。人自身的價值觀會影響看事情的角度,若是自身較缺少自我覺察的習慣,就很容易陷入相似的思考、行為迴圈,人為了節省認知資源,會有很多把事物分類,形成固定處理模式的習慣,這是生理結構上的限制,甚麼都要弄清楚,原本就是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想要放下自己既定的價值觀、應對方式,去積極關心一個人的需要,自然會比較傷神。
但這也是打動一個人最關鍵的方法,現在在搞行銷的,幾乎「關心顧客需求」已經變成基本功了,貼近顧客需求的對話與商品,才會有市場,可見需求被關心,對一個人很重要,是感覺很舒服,可以拉近距離的行為(這大概也是心理學普及的影響)。
你或許會說那是為了賺錢,但心理師和父母師長,為的不是錢,為的是改變一個人思考和行為,這明顯是比掏錢買東西還費力的事情,沒有更緊密的關係和信任,幾乎是沒有可能做到的,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治療關係的建立」在Rogers個人中心取向的治療,是很重要的起始步驟。
其實搞懂這觀念,我發現之前遇到的諮商師或心理醫生,基本上都有努力做到這點,這態度其實已經變成現代諮商的標準配備了
之前在看<薩提爾的對話治療>這本書時,裡面的對話方式,就是以孩子的思維角度為中心,在孩子的現有認知裡面,找到可以用的價值觀,幫孩子梳理出比較適當用於生活的思考邏輯,這又是更進一步的實務技巧設計了。
這樣的做法真的超傷神的,還需要不斷的練習與討論,才有可能做到。關鍵是,大人的情緒平和,才能讓孩子維持理性思考,這真的不容易。不過在人生中,終究會有些重要事物,是你需要選擇用比較傷神的方式處理的,孩子常常是其中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會「感覺到被關心的點」卻又會因人而異,這是很主觀的東西,同樣的關心方式,有人或覺得溫暖,也有人會覺得假假的,這跟個人之前的人生經驗與個性有關。這東西又比較傾向於情緒,但人本主義在這方面著墨的比較少。
相對於行為學派關注人的外在行為,人本主義關心人的內在認知思考;而同樣是關注心靈,相對於精神分析學派把人的心靈分成可覺察的意識與無法覺察的潛意識等,人本主義關注的,反而是相對比較外在的意識部分,不去解讀人的情緒部分,專注處理的人的思維,用理性去調整思維來解決問題。
在學科發展中,主觀與客觀的爭議在每個時代都一直存在,甚至來回拉鋸,因此發展出各種推陳出新的研究方法,不得不說這些專家學者的腦洞真是驚人。這三個學派裡面,行為學派是最客觀的,人本學派主觀但偏向理性,精神分析學派關注情緒,甚至有點觸及靈性成分。它們都解釋了某部分的原理,但都不完全,甚至因為學者間相爭而有點破碎傾向(個人感覺)。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賽斯書<神奇之道>中,將理性與直覺綜合運用的方式。簡單明瞭好懂多了(笑)。當然,這很不客觀,也不好分析,不過,不同於學者要發布理論,需要嚴謹的實證研究和臨床試驗,在我們的人生中,並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些甚麼,唯一需要的,就是把日子過好用你所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去逐步建構、趨近你的理想生活。你真正要負責的對象始終是你自己。
最近慢慢會覺得,人生其實很像一場實驗,怎麼在有限的時光裡,用你所能得到的資源,包括天賦、背景、人脈、經歷等,盡可能體驗更多的人生,開創更多可能性,當你一生走到盡頭時,你會滿意自己這輩子所交出的成績單嗎?這個答案很個人也很嚴格。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斷斷續續的學了幾年電腦繪圖和傳統繪圖....對如何練習繪圖有各大概的基本觀念.....試著想給自己派繪圖作業....增進自己想要的技能.....用這個部落格做為思緒整理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衣小築 的其他內容
    找到標準答案很困難,但你必須有自己的正確答案 對心理學有點認識的人都會知道,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心理分析學派、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個人對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迥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覺得很有趣。行為主義相信人的行為是由外在環境影響而來,從而衍生出很多改變人行為的技術,到現在獎懲制度還是在教育現場佔很大比重,人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最近慢慢會覺得,教師客服化其實是時代的趨勢,教師地位慢慢降低的同時,民眾對教育服務人員的尊重,卻還沒培養出來的尷尬時代,這就會形成一個怪圈,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工作上受氣,然後到別人的工作領域當奧客。  站在老師的立場會覺得老師越來越難當,家長要求越來越多,雖然大部分家長會尊重老師,但直升機家長遇到一兩
    印象中的理想老師,原本是比較接近,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不過如果你真的在教育現場待過,尤其是中小學老師,你就會發現在實務上,管理(班級經營)比教學重要多了。沒把孩子「馴化」成人,你是別想「傳道、授業、解惑」的。所以中小學老師,照顧管教學生的成分遠遠高於教學。
    找到標準答案很困難,但你必須有自己的正確答案 對心理學有點認識的人都會知道,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心理分析學派、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個人對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迥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覺得很有趣。行為主義相信人的行為是由外在環境影響而來,從而衍生出很多改變人行為的技術,到現在獎懲制度還是在教育現場佔很大比重,人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最近慢慢會覺得,教師客服化其實是時代的趨勢,教師地位慢慢降低的同時,民眾對教育服務人員的尊重,卻還沒培養出來的尷尬時代,這就會形成一個怪圈,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工作上受氣,然後到別人的工作領域當奧客。  站在老師的立場會覺得老師越來越難當,家長要求越來越多,雖然大部分家長會尊重老師,但直升機家長遇到一兩
    印象中的理想老師,原本是比較接近,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不過如果你真的在教育現場待過,尤其是中小學老師,你就會發現在實務上,管理(班級經營)比教學重要多了。沒把孩子「馴化」成人,你是別想「傳道、授業、解惑」的。所以中小學老師,照顧管教學生的成分遠遠高於教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條件積極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Rogers認為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以及正確同理性的了解,是身為諮商師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本主義的理想化概念與其在實踐中的挑戰。雖然人們渴望彼此的理解與無條件的關懷,但實際上卻面臨著文化和個人心態的種種障礙。從墨子兼愛的理念到Carl Rogers的理論,文章反思如何在當今困難的環境中,理解與信任仍然是重要的課題,並引發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無條件積極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Rogers認為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以及正確同理性的了解,是身為諮商師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本主義的理想化概念與其在實踐中的挑戰。雖然人們渴望彼此的理解與無條件的關懷,但實際上卻面臨著文化和個人心態的種種障礙。從墨子兼愛的理念到Carl Rogers的理論,文章反思如何在當今困難的環境中,理解與信任仍然是重要的課題,並引發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