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強迫症轉成健康幸福好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甚麼是關懷強迫症呢?

關懷別人,一直被認為是好的行為,因為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相關心和幫助。

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被讚許的。

但是,當一個人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關懷,使別人依賴於自己,

這樣的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關懷強迫症」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

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餓,

許多的父母因為過分的擔心孩子,或是經常忽略、無視孩子真正的需要,

長久下來,這種不健康的互動,

對人與人的關係,即會產生破壞的心理和行為的問題。

 

關懷強迫症常見的行為表現

關懷強迫症的人,總是自覺不自覺的提供他人並不需要的關懷和幫助,

使得別人無法獨自解決問題。

當他的關懷被他人依賴時,他也會自我滿足於這份成就與價值,

藉此獲得道德優越感,反之,就會有較強烈的自責和痛苦。

 關懷強迫症也會在時間協調上面產生矛盾。

因為對太多的人和事付出關心,

因此他們總會感到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履行承諾。

因為太忙於幫助別人,在各種場合間趕場,

往往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友情親情等。

 

有些關懷強迫者幾乎無法拒絕別人,

他們可能成為體力和情感虐待的犧牲品。

他們相信如果自己做得更好,或是更愛別人,

就可以改變別人的行為。

有關懷強迫症的人,對於那些曾受過他幫助的人,

在他本人遇到困難時,若沒有得到相等程度的幫助與感激時,

他們會感到傷心或憤怒。

這個情況可以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真正動機。

他們有時很難明白,為甚麼我對他這麼好,

但她卻對我這樣,但其實真正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想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可。

 

關懷強迫症的內在需求

因此,過度關懷他人,實際上真正的需要是在自己身上,

他們太過期待獲得他人的愛和肯定。

 有關懷強迫症的人,一般來說都有一些焦慮,

為了抵銷這種焦慮所帶來的不舒服的感受,

就會用關懷強迫的方式,來讓自己舒服,


因此,我們需要停下來想想,

當我這麼做的目的,真的是為別人好嗎?

或是因為自己的焦慮,無法接受他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

 

關懷強迫症可以怎麼改善?

覺察和理解關懷強迫症背後的心理因素,

可以降低此種狀態的行為,

有些人是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

有些人是不想接觸自己負向的情緒,因此無法承受別人的負向情緒

因此想要用做事的方式,來處理負向情緒;

有些人是完美主義,無法容忍失敗或是失控,

所以也會強迫他人照自己的方式;

也有一些人是無法拒絕別人,害怕別人覺得他不好

 

一般來說,有這樣情形的人,大概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不小,左右了個性、婚姻、

人際關係甚至處世態度,可能足以影響一生。

大家可以覺察一下,自己的情況是否跟原生家庭有關。

 

但若我們可以開始覺察,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變成關懷強迫症,

覺察背後的原因和動機,

當然,若是有需要,

也可以找專業心理師晤談,

藉此就可以翻轉關懷強迫症,

轉成健康幸福的好關係。

raw-image










更多好內容,歡迎收聽《懂心理,調出好關係》podcast

EP129《懂心理,調出好關係》「關懷強迫症,我真的無法不幫助別人!?」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mwuewd5048801w410kzg34c/platforms

EP131《懂心理,調出好關係》「關懷強迫症 轉成 健康幸福好關係」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n6rwn2201xa0101hcos95ou/platforms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官網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8會員
37內容數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
Thumbnail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
Thumbnail
懂心理,帶來好關係。透過了解關懷強迫症的背後行為動機以及內在需求,知道甚麼是關懷強迫症,應該如何與之共處或是調適。
Thumbnail
懂心理,帶來好關係。透過了解關懷強迫症的背後行為動機以及內在需求,知道甚麼是關懷強迫症,應該如何與之共處或是調適。
Thumbnail
父母之間的關係,包括了夫妻間的關係及親子間的關係。雖然每個孩子出現的狀況,細節有所不同,但可以從許多家庭個案中看到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性情緒時,他反應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
Thumbnail
父母之間的關係,包括了夫妻間的關係及親子間的關係。雖然每個孩子出現的狀況,細節有所不同,但可以從許多家庭個案中看到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性情緒時,他反應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媽媽這麼辛苦為你們做那麼多?怎麼都沒有一個人抱著感恩的心?」 從這一段話中,你感受到什麼了呢?是感受到這位母親在言語上對小孩「情緒勒索」,還是這位母親很需要被安撫及肯定呢? 在叢非從心理師的這本《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原文:養育內心的小孩)一書中便告訴我們,有很多時候母親是會變成小孩的狀態在索愛,
Thumbnail
「媽媽這麼辛苦為你們做那麼多?怎麼都沒有一個人抱著感恩的心?」 從這一段話中,你感受到什麼了呢?是感受到這位母親在言語上對小孩「情緒勒索」,還是這位母親很需要被安撫及肯定呢? 在叢非從心理師的這本《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原文:養育內心的小孩)一書中便告訴我們,有很多時候母親是會變成小孩的狀態在索愛,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前陣子,我收到私訊,來者開宗明義地表示:想要學習〔療癒〕,因為想要擁有照顧自身情緒的能力;對於這樣的明確,我感到很開心,因為一直以來的書寫和分享,都在強調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反問「為什麼會想要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卻意外碰觸到了對方需要療癒的地方。
Thumbnail
前陣子,我收到私訊,來者開宗明義地表示:想要學習〔療癒〕,因為想要擁有照顧自身情緒的能力;對於這樣的明確,我感到很開心,因為一直以來的書寫和分享,都在強調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反問「為什麼會想要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卻意外碰觸到了對方需要療癒的地方。
Thumbnail
許多人都曾經體會過情緒勒索,一種透過引發負面情緒,迫使他人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在這篇文章,我會更進一步說明情緒勒索雙方的心理,並試著提出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許多人都曾經體會過情緒勒索,一種透過引發負面情緒,迫使他人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在這篇文章,我會更進一步說明情緒勒索雙方的心理,並試著提出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你還無法有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尚未形成之前,你已開始累積爸爸媽媽給你的一切,包括價值觀、對世界的概念、對他人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對你自己的概念。而其中,媽媽對孩子內在安全感及生命價值感的影響,更勝於來自父親的影響。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你還無法有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尚未形成之前,你已開始累積爸爸媽媽給你的一切,包括價值觀、對世界的概念、對他人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對你自己的概念。而其中,媽媽對孩子內在安全感及生命價值感的影響,更勝於來自父親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