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4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好奇、探詢、肯定式的對話

    主題:面對高中生最好的說話方式
    說明:高中生的特性
    A. 自主性:想要成為自己,但自我規劃與負責的能力還不夠
    B. 成就感:渴望成就感、被肯定,但總被外在的標準框住。
    C. 認同感:希望被接納、被尊重,但經常不自覺的展現自我,而不能尊重與接納他人。
    提醒:關鍵的注意事項,這些事情在平常就可以多注意、多反思、多操練,很多事情是需要內化的,這樣才能在不可預期、突發的狀況發生時,如常的應對而不會被當下的情緒或外在複雜多變的人事所牽引。
    A. 注意大人的情緒與口氣:
    面對孩子們發生的各種事情,大人難免都會有對應的情緒與說話的口氣,請注意:不論你說話的內容多有道理,孩子先感受到的肯定是你的情緒與說話的口氣,然後孩子的反應都會針對這些情緒與口氣,原先該關注的事情就容易失焦了。
    B. 反省情緒背後的價值觀:
    大人所呈現的情緒與說話的口氣,背後都一些長期累積、固著定型的價值觀,甚至有很多都只是個人的經驗累積,未必值得拿來教導孩子。蘇格拉底說過:「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我們都需要認真用心的反省我們自己的人生觀、自己的價值觀,這其實與孩子的教育無關,是我們自己要努力精進。但我們若未能有深刻的反省,又不斷的輸出我們的東西給身邊的人、給我們的孩子那就有很大的關係了。
    C. 留意說話的情緒與內容:
    能注意到情緒、能夠自我深刻的反省,這真的很不容易,但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要能穩住情緒、留意說話的口氣、說出經過反思的話,這恐怕更難。但若沒有做到這些,那又回到情緒的宣洩與互動,面對事情的處理需要的理性分析變不見了。更困難的是,理性分析的前面需要的同理、接納、陪伴……,這些青少年特別需要的成就感與認同感就更不可能帶出來了。
    做法:做法有很多,這邊只是提供參考,若能常常留心注意事項,平常就多多練習,自然就能與青少年有很好的相處。不過這些都不容易,也不要想一步到位,不可能每次的處理都很完美,更不可能天天都能有好心情隨時可以面對孩子每天所發生的千奇百怪的事情。但是我們若有深厚的愛當基礎,就經得起各種考驗。每天有進步,就值得鼓勵與堅持。所謂的幸福並不是每件事情都美好,只要我們彼此都認同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那麼其中的起起落落、悲喜憂樂,都是幸福的一部份,都是美好的。
    A. 當遭遇事情時,習慣性地問一下自己,我的情緒狀況如何?越早掌握越好,但即便發了情緒、場面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一旦我們覺察到是情緒在主導的時候,都可以隨時踩煞車,保持安靜、沉默、空白,甚至是為彼此的情緒道歉都可以。
    B. 接納孩子的情緒,他可能因為事情本身而有情緒,也可能因為事情所衍生的各種想像而有情緒,例如害怕承擔責任、擔心被處罰、第一時間說了謊、擔心失去朋友、擔心……,所以當下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深沉而複雜的,甚至有的時候他自己都未必理解,但是若沒有安頓好情緒,那麼後續的很多對話與處理可能都是無效的。
    C. 好奇的探詢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怎麼啦?可以分享一下發生的事情嗎?即便你已經被其他人告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請務必聽聽孩子怎麼說。過程中請注意專注聆聽,並覺察自己的情緒,不論是對人或對事。這個部分的角色設定很重要,我通常是建議家長把自己設定為朋友,那樣的關心就有著一定的距離,情緒的投入也比較好拿捏。同時切記不要急著插話,不要急著給出自己的看法、評價或建議,純粹就是好奇地了解狀況讓孩子說出來,我們就是專心的聆聽,覺察孩子的情緒與描述的細節,並在需要的地方好奇的探詢一下,目的是引導孩子更完整地表達心情感受、事情的經過與心中的想法。這個部分的關鍵就是,同時間我們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不斷的提醒自己放寬、放慢,提醒自己我們是在教育孩子,不只是在解決問題,或是在審查犯人,這樣的自我提醒,是在平常處理孩子的大小事情時就要注意的。
    D. 肯定式的提問,千萬不要向警察辦案一樣的質問口氣,問話中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反應,不斷的調整問話的內容與口氣,慢慢的引導孩子思考與反省,必要的時候就安靜的等待,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提問的原則就是有助於理解、有助於彼此澄清、有助於引導孩子反思;提問的態度就是保持好奇、探詢與肯定。例如:你想了解事情的原因,習慣的問話可能是:「你說,究竟是怎麼回事?你最好給我講清楚!」(說不定在問這句話之前,已經先情緒發洩地罵過一回合了。)但我們其實可以這樣問:「我可以理解發生的事情,但我想你會這樣做應該有你的想法,可以分享一下嗎?」或是這樣說:「我很想了解你的想法是什麼,你願意說一下嗎?」(這時請不要太急,若是平常沒有這樣的信任關係,孩子不會因為你問法改變就跟著改變,彼此的信任關係仍是重要的基礎。)問完之後,適時的耐心等待是必要的。孩子回答的過程中,大人要專注的聆聽,以好奇的方式確認聽到的,「……你的想法是這樣嗎?」、「……因為這樣所以你做了……是嗎?」……類似這樣肯定式的提問與探詢,便容易與孩子進行良好而深度的對話。
    E. 反省一下自己處理這個事情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個當然最好是平常就進行個人反思,我們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做違法的事情、說謊的事情,卻在事情發生時要求孩子不能違法、不要說謊,這樣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是毫無說服力的。並且問問自己:孩子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呢?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呢?一定是錯的嗎?在對話中若能理性地說出這些,孩子們會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理解與尊重,彼此逐漸建立起信任關係,這對青少年是很重要的。
    F. 平常沒事就多練習好奇、探詢、肯定式的對話,不論是跟家人、同事、朋友都可以經常練習。練習的時候可以問問對方的感受,慢慢地從中去學習如何在對話中感知對方的情緒,並選擇適當的話語進行回應。同時我們也要多練習自我反思,謙卑地面對自己的思想與言行,這對我們日常的待人處事都有幫助。這樣對話方式熟練之後,就更能與青少年好好對話了。
    情境:我分享幾個高中經常發生的情境,狀況的處理未必都是這樣,只是提供參考的案例,大家可以試著舉一反三、彈性應變。
    A. 成績問題:
    當你看到孩子的成績時,請不要只看數據,你可多想想:若是平常孩子沒怎麼在讀書,成績不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若是很用功讀書卻不理想,那他需要的是找出原因提供協助。有時候成績問題不一定出在讀書本身,也可能是社團、交友或感情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所以可以好奇的問問他對成績的看法、了解一下同儕的狀況、上課的情形、他付出的準備心力、有沒有什麼讓自己提升的因應之道……。或是你從他日常的努力與某些表現不錯的科目先肯定起,討論一下這些表現不錯的科目為什麼可以掌握的很好,這樣的對話就不會聚焦在考差的科目上而讓氣氛變得很僵,最後就是責罵與訓話了。當然也可能是孩子找不到學習的動能,這就要利用平常的時間多幫助孩子探索未來的方向了,有時候知道未來想做什麼,再回頭看看需要做什麼準備,孩子會更有動力。有時候也未必是讀書方法與策略出了什麼問題,單純只是當下的狀況不好,或是其他因素造成學習出了狀況,這些都要透過好奇與探詢的對話慢慢地了解。
    有一次我接到家長電話,說他的孩子數學從來沒有不及格過,他看到成績單很生氣的就把孩子罵了一頓,孩子就生氣地關在房間裡了。我跟家長說:那你知道這次考試全班都不及格嗎?他還是班上第二高分呢!家長頓時啞口無言,我就趁機跟家長分享如何跟孩子以探詢的方式對話,事實上他的孩子對於自己的表現已經很自責了,這時候需要的不是我們的責備,反而應該是給予支持與鼓勵才是!若真的是考差、孩子不用功,我們也應該了解背後的原因,試著處理系統或學習動機的問題,但我們通常都會在學習方法上打轉,所以總是買參考書、測驗卷,找家教、去補習班……,但學習成績未必有改善。
    B. 社團問題:
    高中的孩子很多都喜歡參與社團,而且有的還非常的投入。有的孩子是找到興趣、有的孩子是逃避功課、有的小孩是想要交朋友……,理由不同但參與其中的熱情卻很大。有的會因此成績退步、有的是翹課翹補習、有的是生活作息不正常、有的甚至被認為是交錯了朋友……,種種狀況都讓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其實兩方的焦點是有交集的,這是家長若能先同理孩子了解他參與社團的想法與規劃,也把你擔心的問題跟他討論聽聽看他有什麼規劃,需要什麼樣的協助,一起努力把彼此希望的目標完成,其實是可以做到的。
    以前帶過一個學生將參加熱舞社當成是讀高中的主要目的之一,這個目的與家長希望他考上國立大學完全不同,兩邊起了非常大的爭執。媽媽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忙勸退孩子,我則希望媽媽能跟孩子面對面一起溝通。我問孩子:了解媽媽的期望嗎?孩子很明白啊!我問媽媽:了解孩子的想法嗎?媽媽不知道要說什麼。於是我請孩子把想法分享給媽媽聽,然後把如何兼顧課業的做法說出來,沒想到媽媽真的就直說:「那萬一你做不到呢?」孩子很堅決的說:「做不到我就退社!」我就協調兩方彼此互相理解與支持,母女兩個原本劍拔弩張的局面也就化解了。後續的故事是:孩子高二重新分班不在我的班上,高二下因為要成發,投入很多時間導致成績退步,為了信守承諾而退社了。
    但是媽媽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在她們兩人討論之前我跟學生說:「老師了解你非常想加入熱舞社,但想了解一下你有多想加入,也想聽聽你對高中學習的看法?」等她分享完我接著問她:「媽媽很反對是嗎?你知道反對的原因嗎?」她回答我知道,也願意去努力,但媽媽就是反對、就是不相信她,還舉了很多以前學生的例子要求她必須立即退社。後來,我們討論著既能參加社團又能兼顧課的做法,並且討論到萬一有困難時需要的協助是什麼?有著這樣的溝通與對話,孩子很清楚知道如何系統地思考社團與課業、媽媽與自己、時間管理……等各方面的問題,也知道要尋求協助的重要性,所以最後她是退社了,但依舊參與了成果發表,並且考上國立大學。
    C. 行為問題:
    行為的問題類型很多,霸凌的(被霸凌的)、翹課的、與同學衝突的、抽菸的、聚眾圍事的……這種類型都有可能,通常需要通知家長的事情,都需要跟孩子好好討論一下。但老實說,問題也都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家長也不應該便宜行事認為該次問題解決就沒事了。常常這些行為的問題都是一些徵兆,或是孩子在發出的求救訊號,所以在行為背後孩子所遭遇的問題更需要花時間去了解,去陪伴孩子解決。更重要的思考心態是,問題未必出在孩子身上,有時候反而是大人、家庭的問題,只是反映在孩子身上罷了。
    我經常遇到翹課的孩子,很多問題出在缺乏學習的動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當我們只是認定翹課一定不對,所以就是罵他、要求他回教室上課或是記他警告,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有很多偏離常規的行為,背後很可能是孩子在處理自己的壓力,只是他們選擇的行為方式有問題,不被大人認同。我們若只是處罰了他違規的行為,卻沒有真正理解他的壓力源進而協助他,那麼孩子下次就會在其他方面出狀況。我通常都會問同學:「可以跟校長分享你的生活嗎?你平常都做些什麼休閒娛樂?」……然後才會慢慢地切入他的行為,問他做這些事情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引導他思考當初的目的是否有達成?同樣的目的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可以尋求的援助有哪些?我總是記得,學校是教育單位不是司法矯正單位,教育的價值在啟發、在引導、在陪伴、在幫助孩子走在對的道路上,那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方法引導的,人格的教育決不可能是速成的。
    D. 感情問題:
    青少年的感情問題很非常重要的,這個問題跟要不要談戀愛未必有關,卻肯定與人生的幸福有關。年輕的孩子情竇初開,卻未必知道如何處理。遇到喜歡對象,該如何告白都不知道?若是被拒絕該如何處理?告白成功後生活大變也未必想得清楚。不只情感面,還有生理面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協助,可是孩子們卻未必願意跟大人分享。所以需要很多的關係經營,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大人千萬不要只是表達一種態度,不論是你禁止孩子在高中談戀愛,或是你尊重孩子的選擇,甚至鼓勵他們談戀愛,這些都是不好的。禁不禁止不是重點,因為沒有用,贊不贊成也是,孩子需要的是在情感問題上的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常常跟孩子討論愛與喜歡的不同,分享如何主張自己的身體自主權,如何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如何分辨恐怖情人,如何好好的處理分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是幸福的,那麼情感的課題肯定比課業還來得重要許多。
    有個女生一早就哭著來學校,因為男生跟她提分手了。我問她願不願意跟老師討論一下,徵得同意之後我便開始問她:「你很愛這個男生喔!你愛他什麼呢? 」從她的回答我引導她思考是愛還是喜歡?然後再問她:「那男生愛你嗎?」同樣地引導她去分辨對方與她的關係,後來她說:「昨天晚上男生提出要發生性關係,說我如果是愛她就要跟她發生性行為……」,女孩因為覺得怪怪的就拒絕對方,沒想到男生就提分手了,原本女生很後悔自己沒答應,跟我討論完之後,她才明白關於這些事情的思考。而我通常給孩子們的基本價值原則是:真正的愛不應該帶來任何傷害。所以關於感情的事情遇到困擾時,可以想想這個基本價值,從自己、對方以及其他相關的人來思考,應該會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
    特別想分享的是:在情感的教育上男生、女生都一樣。曾經有個家長跟我分享:他很擔心女兒被男生騙,兒子他就放心多了。我跟他說:「大家都把男生教好,也就不用擔心女兒了。」他聽懂了,也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理解:男生、女生都一樣要教導。
    我自己有個女兒,我們經常討論情感課題,分享許多狀況,以及我與家人情感問題的處理經驗。我經常問她的問題是:「萬一你未婚懷孕了,你會怎麼辦?」女兒總會回答說:「我會回來找你幫忙。」這就是了,孩子發生問題願意找你幫忙,就表示彼此的愛與信任都在,她知道你不會先想到責怪她、輕蔑她。她知道你是她的安全港灣,永遠有個愛的懷抱,我想情感問題的核心價值也就在這裡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