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看韓劇「沒關係,是愛情阿」,男主角是有思覺失調症的作家,女主角是有焦慮症的精神科醫師,這部戲是在描述兩人間的愛情故事。其中有一段是男主角跟別人打架受了傷,回到家後進廁所梳洗,女主角進去關心男主角傷勢,男主角就開始介紹他掛在廁所的一幅畫,那幅畫呈現白天跟晚上的駱駝,他看著畫平淡的說:
主人在白天的時候會用繩索把駱駝綁在樹邊,晚上的時候再拆掉繩索,但即便拆掉繩索,駱駝也不會因此跑掉,因為牠記得白天被綁住的感覺。就好像受傷後留下來的疤,會一直在那裡,不斷提醒著自己曾經受過的傷
究竟,為什麼曾經受過的傷會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經驗當中呢?
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為什麼時間沒有沖淡它呢?
有一本書叫做「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認為人在經歷創傷後,這個創傷經驗會在身體跟大腦留下痕跡,創傷經驗雖然過了許久,卻可能因為最輕微的危險暗示而重新活化,並且動員已被擾亂的腦部迴路,分泌大量的賀爾蒙,帶來不愉快的情緒、強烈的身體感覺,以及衝動又挑釁的舉動。也就是說:
經歷創傷後,我們的大腦跟身體機制會產生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也影響著當事人如何經驗後續的生活。
例如:家暴目睹兒即便已經脫離危險環境,恢復正常的生活,但若在生活中看到與施暴者形象相似的陌生人,仍然會喚起極大的恐懼,開始出現身體緊繃、皮膚出汗等反應。 因為實務工作,讓我有機會聽見不同人的故事,也因此發現創傷其實存在不少人的生命經驗裡。從災難事件、家暴、性侵/性騷到童年忽視、關係霸凌、失戀等,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但也不難發現,許多曾經經歷創傷的人,生活其實是辛苦的。因為只要有類似的風吹草動,大腦跟身體就會立刻進入警戒狀態,而這樣的情況不只當事人感到不舒服,也會連帶影響與身邊親近的人的互動品質。若身邊的人不知道互動對象曾經經歷的創傷經驗,可能就會出現「剛剛又沒發生什麼事,怎麼反應那麼大?」的疑惑;若身邊的人知道互動對象的創傷經驗,但不知道創傷可能對人造成的影響時,就會出現「怎麼事情過了這麼久,你還沒走出來?」的聲音。
創傷的發生、留下的後遺症及旁人的不理解,往往讓當事人感到既痛苦又孤單,甚至批評自己或對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到懷疑。
這樣說起來,不論是受傷當下或是受傷之後感覺都辛苦,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又很難做到完全不要受傷。所以,我很欣賞劇中女主角在聽了男主角描述駱駝的故事後的反應。她知道男主角想要表達,因為受了傷留了疤,接下來的生命就是會被傷疤牽制住。但她並沒有去處理男主角所謂的疤,也沒有說類似「那就不要受傷」等冠冕堂皇的話,而是默默地看著他新的傷口,遞上醫護箱說:「傷口要記得擦藥,才不會留疤」。女主角的回應展現出她對男主角選擇不去處理過去傷口的尊重,但也提供另一種新的方法讓男主角思考好好照顧傷口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在受傷的當下,能去正視自己會痛,好好呵護自己的傷口;照顧得好累的時候,請不要馬上責怪自己,試著先肯定過去的努力,然後把照料傷口的任務暫時交給信任的人;如果身邊能夠嘗試的方法都嘗試過了,傷口恢復還是不如預期也不要緊,我們還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忙。理想上,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有個透明的玻璃罩,保護自己看得見外在的侵擾同時不受到傷害,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侵擾都能夠被預防,也不是每次受傷都可以被預測。所以,如果在受傷後,可以不要急著要自己好起來,可以挪個空間讓傷口好好被照顧,那麼,這個傷,就有機會結痂、掉落,不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