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Y vs 5Y9M 家庭會議-討論手足紛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德勒正向教養之家庭會議
我們大約在大寶3Y、二寶1Y左右
開始試行阿德勒教養裡的一個工具--「家庭會議」
剛開始開會時
也曾把家庭會議開成「批鬥大會」
都在檢討孩子的不是,要求孩子改進
媽媽也有過開到一半生氣拍桌子
(或直接開罵)
期間也曾經停了半年,都沒再開家庭會議
後來,再度翻閱正向教養書藉
書上說:「家庭會議有助於增進孩子的歸屬感,且能學習許多生活技能,像是:平等、貢獻、相互尊重、解決辦法的技巧、合作、同樂。」
決定遵從綠豆爸當時在讀書會中給的建議
我們又重新開始開家庭會議
並開始調整會議的模式
把重點放在“互相鼓勵“上:
互相說彼此很棒的部分、
討論出去玩事宜
或要玩什麼遊戲
檢討類的嚴肅事宜,佔會議的最小比例
目標調整為:先試著讓孩子們喜歡「家庭會議」
孩子年紀雖然小
當時3Y多的燁就很願意當主席、服務大家了
後來也試著讓孩子當記錄(雖然他們根本亂畫)
其實對他們來說,就是在玩,很樂!
Anyway,先把會議氣氛營造好,後續再做微調
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我們開始「討論議題」
在開會的過程中,多給孩子機會說
當孩子提出想法解決方法時
不要打槍他說他的方法不好
鼓勵他願意動動腦、提出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的方法真的太天馬行空不可行
可以試著用提問的方式
引導他覺察自己提出的方式是否可行?
相較於大人直接給孩子做事的方法或答案
當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由孩子提出的
孩子會更願意在生活中落實試行
若在執行上糟遇困難,
孩子也更願意在後續討論時提出調整的方法
現在孩子常常很積極地想要招開家庭會議呢
至今~我們家庭會議年資大約2年半
(其實偶爾還是會有...沒按時開會的狀況)
大寶現在5Y9M、二寶3.5Y
兩個孩子已經可以自在地於會議中
討論議題、發表想法、提出解決辦法、並討論可行性
我們也都會在會議中感謝孩子的參與和貢獻
3.5Y vs 5Y9M的家庭會議議題篇影片連結↓↓↓
影片為前陣子開家庭會議時,
媽咪心血來潮錄影下來的
當時媽咪我提出一個困擾:
「最近你們兩個人吵架時,會輪流有人不願意回自己的冷靜角,很容易就又再吵起來,你們覺得下次你們吵架的時候要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把孩子製造出來的問題丟還給孩子
由他們輪流提出解決方法
大人則給予支持和協助
手足爭吵,就成為他們「增能」的機會了!
(一起討論願意執行且共好的方法)
PS:孩子講話的速度是很慢的,影片前半部有快轉
後半部則保留孩子當下真實講話的速度
如果你好奇:
「我的孩子還不到2歲,可以開家庭會議嗎?」
不妨參考我們在翎1Y9M時開家庭會議的影片↓
https://youtu.be/dyXwKE_vSCY
(1Y9M vs 4Y 的家庭會議窩窩心篇)
希望對想要開始開「家庭會議」的您有幫助唷!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9會員
2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碰!燁突然在我的眼前”仆該”摔了好大一跤 我看著燁臉對著門檻整個人往下倒 接著起身坐在地板上張大著嘴哭喊「媽咪…好痛!」 我趕緊從陽台外走進屋內,直盯著燁的臉 「天啊!還好沒傷到眼睛!!!」我心裡喘了一口氣! 但是鮮紅色的血,從頭上往側臉滑落 順著脖子很快地流到衣服、腳、地板… 我趕緊抽了兩張衛生紙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非常清楚 育兒是一件極容易勾動負面情緒的事情 加上疫情期間, 和孩子24小時不停歇地相處, 我們一天可能要承受100次孩子的無禮, 及各種不悅的口氣與要求 「我生氣妳!」 「媽咪!妳亂講話!」 「妳為什麼不幫我?!!!…」 「我!要!妳!幫!我!扣!」 「我不要、我什麼都不要!!!」
#3Y3M 框啷!吃飯吃到一半,翎的碗,掉了! 湯麵濺得到處都是… 「吼!妳在幹麻?!」我努力地在那一刻稟住呼吸、沒說出口。 「嗚嗚…我的麵掉了…嗚嗚…」翎哭得傷心 看著翎張大著嘴巴,熱淚從臉頰旁一顆顆滾落 我再次見證和確認: 當孩子不小心失誤了、犯了錯, 她自己本身就已經很挫折了 大人額外的數落
鼓勵小組夥伴問我,6歲定終身…是真的嗎? 直接說 #結論1:是的 #孩子在5歲左右就已經替自己的人生寫好腳本粗稿了 (大家別急,下面還有結論2) 你也許心想 「什麼?!那我的人生豈不就這樣了?」 「那我的孩子已經超過6歲了!怎麼辦?」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因為…
碰!燁突然在我的眼前”仆該”摔了好大一跤 我看著燁臉對著門檻整個人往下倒 接著起身坐在地板上張大著嘴哭喊「媽咪…好痛!」 我趕緊從陽台外走進屋內,直盯著燁的臉 「天啊!還好沒傷到眼睛!!!」我心裡喘了一口氣! 但是鮮紅色的血,從頭上往側臉滑落 順著脖子很快地流到衣服、腳、地板… 我趕緊抽了兩張衛生紙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非常清楚 育兒是一件極容易勾動負面情緒的事情 加上疫情期間, 和孩子24小時不停歇地相處, 我們一天可能要承受100次孩子的無禮, 及各種不悅的口氣與要求 「我生氣妳!」 「媽咪!妳亂講話!」 「妳為什麼不幫我?!!!…」 「我!要!妳!幫!我!扣!」 「我不要、我什麼都不要!!!」
#3Y3M 框啷!吃飯吃到一半,翎的碗,掉了! 湯麵濺得到處都是… 「吼!妳在幹麻?!」我努力地在那一刻稟住呼吸、沒說出口。 「嗚嗚…我的麵掉了…嗚嗚…」翎哭得傷心 看著翎張大著嘴巴,熱淚從臉頰旁一顆顆滾落 我再次見證和確認: 當孩子不小心失誤了、犯了錯, 她自己本身就已經很挫折了 大人額外的數落
鼓勵小組夥伴問我,6歲定終身…是真的嗎? 直接說 #結論1:是的 #孩子在5歲左右就已經替自己的人生寫好腳本粗稿了 (大家別急,下面還有結論2) 你也許心想 「什麼?!那我的人生豈不就這樣了?」 「那我的孩子已經超過6歲了!怎麼辦?」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處境下的談判經驗分享,書中深入探討了談判在家庭和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處境下的談判經驗分享,書中深入探討了談判在家庭和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