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克施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瑪克詩的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理論
含意、基本屬性、勞動二重性、商品價值量決定
※含意-使用價值價值的統一體,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像是人力)
※基本屬性-有使用價值價值兩個基本屬性。把握關係、區別、聯繫。
區別來講:
◎含意
使用價值-商品有用性,能滿足人的某種屬性。
價值-連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勞動。
使用價值是產品的自然屬性(像是水,自然屬性就是解渴與清潔)價值本質、社會的特有屬性。
(手機的使用價值是及上網、通話、拍照等多功能於一機,而它的價值則是技術、所需勞動力、運費等,決定我們夠賣所需價錢)
◎使用價值沒有大小之分,價值則在量上有大小可比;並對於任何一個使用者來講,使用價值與價值不能同時擁有。(若是要賣東西,就不能同時擁有它的使用價值,擁有使用價值就不會賣)
聯繫來講: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統一體。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使用價值的多寡好壞決定價值,配備功能低階的手機較便宜。)
※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
◎具體與抽象勞動是勞動的形式不同,但都創造不同的商品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表明勞動多少勞動時間多長的問題,具體勞動則是表明怎樣勞動什麼勞動的問題。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是指代人主動勞動方面,抽象勞動是指代人被動勞動方面)(也是馬客詩哲學思想中的重要觀念)
(工資給付的標準就是抽象勞動的價值。)
◎是一次勞動的兩個方面,不是二次勞動。(一次勞動當中,具體勞動創造什麼使用價值,是怎麼創造使用價值,用什麼技術或方法;抽象勞動了多久,勞動多少的量,幾小時或做多少事。)
※商品價值量決定
商品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價值量是由勞動者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 受社會勞動的影響。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生產勞動率有關;商品價值總量和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有關。(反作用的概念,所以商品層面會反作用於社會層面, 影響價值量。而價值總量,又受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時間影響)(先這樣理解
商品的價值量-某個商品的價值大小,指個體。現實中會體現在價格。
◎商品的價值總量-指同一時間、同一勞動生產出來的所有商品價值量的總和,二者不可混淆,是個體之和。
勞動時間
個別勞動時間(各自生產者耗費在同一個商品上的各自的生產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
◎個別勞動生產率(按照個別勞動者的勞動效率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是個人的勞動生產率)(百度百科
◎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相對。按全部勞動(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 消耗量計算的勞動生產率。)
●貨幣理論
含意、產生、形式了
※含意-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代價商品就稱貨幣。先有商品才有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階段產物,是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之間的矛盾關係 ,推動商品交換的發展。
※產生-商品交換過程中,逐漸產生貨幣。
※形式-主要是材質不同,如貝殼布匹,具有貨幣的本質,也是貨幣的早期形式。從金屬慢慢轉為現代紙幣。
●價值規律理論
內容、表現形式、作用
※內容-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商品經濟包括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生產方面表現為商品的價值量,價值量由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作用
自發調節-生產在勞動力和社會生產各部分分配,基於共求自監、相互引響、相互制約。
刺激-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建立於競爭、規律的基礎上,因為商品的價值規律是由社會必要勞動來決定,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少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獲利較高。
淘汰
由於競爭,促使商品生產者箱方設法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也促使優勝劣汰。

#馬克詩的剩餘價值理論
[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求最大化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的生產、實現和分割。
剩餘價值是由工人創造的,由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工人自身勞動價值以外的那部份價值。
生產-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為了能最大限度搾取、獲取剩餘價值,主要方式有二種。
◎延長工作勞動時間(絕對的剩餘價值)
◎勞動時間普遍縮短,在單位時間(依靠科技)內提高勞動的強度。用這樣獲得更多剩餘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
實現-實現剩餘價值,資本經過三個階段:購買、生產銷售。三方面必須在時間、空間上相繼,生產剩餘價值,資本會面臨被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固定資本是屬於像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廠房、機器,稱做固定資本。固定資本的價值在逐漸轉移到商品中。
流動資本是向購買原料、雇用工人。
兩種資本的形式不一樣,流動資本的價值是一次性的,消耗完了就要進入商品價值中,而勞動力的價值是工人創造出來的
要極大的實現剩餘價值,需要在購買、生產、銷售三個形式中,資本在時間與空間上相互連接,在資本生產、流動的過程中,有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對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也不同。
分割-資本家需要土地與資金,在組織工人生產創讚剩餘價值過程中,需要和土地所有者、借貸資本家、土地資本家、金融資本家、商業資本家等等打交道,所以工人勞動力創造出來的剩餘價值,就必須去在這些資本家當中分配。這在農業領域也是如此,所以是對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
●剩餘價值理論的意義
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和實質,看見整個資本節及剝削工人階級的現實,這樣有利於提高工人的覺悟,推翻整個資產階級,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
#瑪克詩的經濟危機理論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
●經濟危機理論的主要內容
並不是絕對的過剩,是相對的過剩,這種相對是相對於勞動者有夠賣能力的消費,而由於相對的生產過省,導致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出現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這根源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這種固有的基本矛盾,表現為整各社會的生產社會化,和個別解遊組織化(聽不清)。生產的無限擴大,及勞動者有購買能力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推動之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的周而復始發生。
為了克服和緩解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不斷加大固定資產的更新,加大資產的更新和投資是經濟危機的物質基礎。瑪克詩經濟危機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薩依、李嘉圖( 資產階級學者)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
薩依認為商品的生產就創造了需求,也就共進的創造了需求的接觸方,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不會有經濟危機,應自由的放任市場競爭條件下,供給創造需求,資本主義社會不會有經濟危機。
薩依的觀點是混淆了物交換和商品流通,在物交換的過程中,生產就是消費。但在商品流通(也就是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的過程中,使的商品的生產和消費(買和賣),出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就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埋下了埋伏。
李嘉圖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是有好的,這是混淆了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基礎,只要有人類,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會是永恆的。
但做為人類物質資料生產的特點,資本主義的生產也有它的歷史階段,由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導致經濟危機周而復始的發生,只有打破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從根源上消除。李嘉圖關於資本主義制度永恆,是混淆了人類的物質資源生產,及資主義生產方式。
●經濟危機理論的意義
揭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揭示了實質和根源,認識到只有推翻資本主義社會,才能擺脫經濟危機,推動社會發展。


-易錯概念-
交換價值就是價格
解: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無法觸碰,透過它的現象來表現出來。交換價值,在商品不同的交換的過程中,表現性乘載性不一樣,貨幣出現以後,商品的交換價值表現為價格。
勞動二重性就是兩次勞動
解:是瑪客師對勞動的抽象畫分,分成具體勞動(形式上)與抽象勞動(本質上)。
貨幣就是金銀
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產生的過程當中,用不同材質代替。早期的貨幣是一般等價物,由實物發展到金銀、金屬得時候,到了貨幣的第二階段,變為現代紙幣。所以貨幣並非就是金銀。
價值規律會導致兩極分化
解: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商品經濟存在,那價值規律就會存在並發生作用,但商品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導致商品生產者分化,在不同的社會體制下,價值規律的作用也表現不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商品經濟,發展市場經濟,利用價值規律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的目的,就是實現共同富裕。價值規律會導致兩極分化,是沒看見在ˋ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有不同效果)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就是生產的絕對過剩
解:表面上是生產的過剩,但是瑪客師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時候,發現其實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相對勞動者有購買能力的(沒聽清)。是生產的相對過剩而獨是絕對過剩。


-個人答題紀錄-
  1. X
  2. O
  3. O
  4. X
(總算是肝完這東西了,雖然不懂的應該還是很多。再加油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價值、價值觀 [只一個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價值 ●價值判斷的特點 主體性(由主體承擔) 多樣性(屬性與主體是多樣的) 社會性(離不開社會存在的影響) 歷史性 客觀性(按照客觀規律) 價值觀 [對事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的作用-導向 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候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候又會先進於社會存在而變化。 (前者保守派,後者激%進/先%進派) 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未來的發
(特別重要) #辯證的否定觀 ●含意 自己否定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揚棄) ●與聯繫、發展的關係 聯繫的環節 (繼承好的聯繫,捨棄不好聯繫) 發展的環節 (吸收好的而發展,及排除不好的) ●方法論 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鮮明例子: 具有創新意識,察覺客觀環境、規律的變化,不是只依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含意 主要矛盾 (複雜事物發展當中,具支配、決定地位的多對矛盾。) 次要矛盾 (複雜事物發展當中不具支配、決定地位,但具影響作用。) ●關係 (主次)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轉化 (主要是優先重視,但會因次要影響到主要的規劃。正常則是次要矛盾次要重視) ●方法論 辦事要
#矛盾普遍性原理  ●含意 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 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正確解決矛盾、不能迴避矛盾 鮮明例子: 以反烏托邦恐怖動作電影:人类清除计划,再%新%國%父%黨%成立以前,因為那是普遍性的,無時無刻都有窮人與富人。矛盾展現在社會派別,有貧民社區,有奪產占地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 >意識 #意識的起源(自然基礎+社會化) 成長環境與自然因素決定意識的種類。 鮮活例子: 在亞洲生活的人與美洲或其他地方生活的人,觀念不一樣,向是西方人不理解何為防疫,到是把自由講的挺爛。 我小時候挺喜歡的幽靈姬,因為跟狼一起生活,所以認為自己是狼。 呆灣省人因為接
#價值、價值觀 [只一個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價值 ●價值判斷的特點 主體性(由主體承擔) 多樣性(屬性與主體是多樣的) 社會性(離不開社會存在的影響) 歷史性 客觀性(按照客觀規律) 價值觀 [對事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的作用-導向 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候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候又會先進於社會存在而變化。 (前者保守派,後者激%進/先%進派) 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未來的發
(特別重要) #辯證的否定觀 ●含意 自己否定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揚棄) ●與聯繫、發展的關係 聯繫的環節 (繼承好的聯繫,捨棄不好聯繫) 發展的環節 (吸收好的而發展,及排除不好的) ●方法論 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鮮明例子: 具有創新意識,察覺客觀環境、規律的變化,不是只依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含意 主要矛盾 (複雜事物發展當中,具支配、決定地位的多對矛盾。) 次要矛盾 (複雜事物發展當中不具支配、決定地位,但具影響作用。) ●關係 (主次)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轉化 (主要是優先重視,但會因次要影響到主要的規劃。正常則是次要矛盾次要重視) ●方法論 辦事要
#矛盾普遍性原理  ●含意 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 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正確解決矛盾、不能迴避矛盾 鮮明例子: 以反烏托邦恐怖動作電影:人类清除计划,再%新%國%父%黨%成立以前,因為那是普遍性的,無時無刻都有窮人與富人。矛盾展現在社會派別,有貧民社區,有奪產占地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 >意識 #意識的起源(自然基礎+社會化) 成長環境與自然因素決定意識的種類。 鮮活例子: 在亞洲生活的人與美洲或其他地方生活的人,觀念不一樣,向是西方人不理解何為防疫,到是把自由講的挺爛。 我小時候挺喜歡的幽靈姬,因為跟狼一起生活,所以認為自己是狼。 呆灣省人因為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馬克思把勞動者創造的、被資本家剝削的利潤稱為「剩餘價值」。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便是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剩餘價值。 循此,剩餘價值是生產概念,它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可換算為金錢的利潤。消遣也有剩餘價值,但消遣的剩餘價值是消費概念,它是由消遣者
Thumbnail
在行銷領域中,了解消費者是如何作出購買決策的,可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只有深入理解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企業才能提出更貼近他們需求的產品及服務。在William Poundstone所著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探討決定人們如何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
馬克思把勞動者創造的、被資本家剝削的利潤稱為「剩餘價值」。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便是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剩餘價值。 循此,剩餘價值是生產概念,它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可換算為金錢的利潤。消遣也有剩餘價值,但消遣的剩餘價值是消費概念,它是由消遣者
Thumbnail
在行銷領域中,了解消費者是如何作出購買決策的,可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只有深入理解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企業才能提出更貼近他們需求的產品及服務。在William Poundstone所著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探討決定人們如何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