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五)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原生家庭創傷的可能處理

對別人好的可能原因

有次看張德芬受訪節目,最後是觀眾提問,有一觀眾-應該有三十好幾了吧,男性,看起來有點怯怯生的-問說:「我對別人好,可是別人不見得會對我好,怎麼辦?」張德芬的回答中提到,「你家中應該有兄弟姐妹,他們較受到父母的關愛,所以你必須用"對別人好"來贏取別人的注意和關愛…」(註一)
吳清忠的說法則是目前家庭一般有兩個小孩,小的那個因為較為幼小,因此一般的狀況是他們所說的較不受重視,因此多半會設法對別人好來引起人家的注意;然而大的那個如果父母較強勢主導,也會隱忍喜好,透過讓父母或親長喜歡的討好方式自己來獲取重視。(註二)
  武志紅則認為:父母強勢的,孩子多半必須透過對別人好來獲取重視,因為父母的要求可能做不到,所以在別處特意表現,以贏取父母的歡心;父母遇事軟弱,任人欺負不敢反抗的,孩子也大半不會有自己的主張。
  換句話說,蓄意透過"對別人好"來贏取別人重視的,原因不止一種,但不管幾種,他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家庭的負面影響了。那,較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呢?老實說,不在探討之列,因為我認為關係不大,不必深究(可能有多種原因,不會光是一種而已,例如上述因素交雜在一起…)你只要知道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即可。本文的重點在以此為例來探討知道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了,如何修復或導正?

處理的第一步:看到問題

  以張德芬的那名聽眾為例,他感覺到自己好像對別人太好,而別人並未對等回應,因此覺得奇怪。他沒有感覺到這可能是自己的問題,而是怪罪別人為何白目?(如果他知道是自己的問題,那就沒有提問的必要了;也因此,有時我們無法看清自己的問題,而需專業或外人的協助。)那他要如何才能修復或者導正這個問題呢?首先他必須先覺察到自己有這個問題,沒看到問題要如何解決或處理問題,你說是嗎?接著他要確認這個問題的成因,以此例來說:可能來自家庭。不管是前述的那個原因,總之,這個問題成形於原生家庭。

  不要追責,可能受傷更重

  看到問題,並察覺原因之後,再來就是處理此問題了。察覺原因後,最怕的是把它看成追究責任的理由,因為我受原生家庭的傷害,所以我才會這樣,所以責任不在我,而且有人要對此負責。如果說你年紀還小,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受其傷害,這,我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可是,已經成年,年紀大到是法定成人了,甚至已經超過法定成人一段時間了,然後還在那裡我受傷了,你們要賠償我,責任不在我,那不是無聊且幼稚嗎?原生家庭可能影響你的過去,但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你的未來由你來決定。你堅持怪罪原生家庭,認為你的一切不幸或不成熟都不是你的責任,那是你的權利,你當然可以如此選擇,你的人生由你決定,不是嗎?
  也或許你會想去討個公道,向家人傾訴你的委屈和傷悲,希望得到家人的道歉,這種理想狀況當然也有可能,可是可以預見的大多數的結果應該是家人的憤怒和指責吧?即使是虐童家庭-口頭的侮辱,肢體的傷害,疏忽照顧,整天吵架,甚至性侵等等,而且是持續的重複的施為,讓兒童幾乎一生都難以走出這個磨難-家長可能也不認為自己有錯或有過,而認為是必要的教誨或指導。再說-不願認錯的家長或許會如此認為吧-他們會認為自己歷盡艱辛把你撫養長大,你不但不知感恩,反過來倒咬一口…本來就受傷了,本來是希望藉此來療傷的,結果呢?竟然被最親近的家人-原本認為他們只是無心之過,你不是要責怪他們,只是希望他們承認你因此受傷,使你可以減輕傷痛,邁步向前-沒想到的是竟然傷口上又被補上一刀,使得傷口更深、更大、更慘。

  到頭來仍須自己面對

  因為上述原因(你不知結果會如何,而反應不佳的可能性又遠大於家人的道歉,再說就算他們道歉了,你的傷就好了嗎?未必!就像別人把你撞傷了,他道歉了,賠償了,然後呢?你的傷就好了嗎?並沒有,傷仍在,仍需靠你自己的力量去療傷。不是嗎)療傷修復只能靠自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追究誰對誰錯沒有什麼意義(也許心理較好受吧?)重要的你要走出一條自己認可的人生。你也許滿腔的憤慨不滿,需要發洩,需要釋放,那就去發洩,去釋放吧!因為沒有發洩或釋放它會永遠梗在心裡,也永遠會是心裡的一根刺,平常避免去碰觸還好,但一旦不小心觸及可能又是雷霆萬鈞的憤怨襲身…平常的情緒也一樣,有了負面情緒儘量找時間找地點去釋放掉,就像神秀大師所說的「時時勤拂拭」,情緒無所謂好壞對錯,來了,就讓它來,等它玩夠了,玩倦了,我們再輕輕的拭去它留下的漬痕,水紋。還是光鮮亮麗的模樣…

   改變不易

  說起來很簡單對嗎?可是你實際做做看?你會發現絕非你想的,或者別人所認為的那麼容易。首先,你已經習慣了,例如前述的"對別人好",碰到某種狀況時-例如人家說他有困難,希望你能幫忙;或者你看到別人似乎有困難,馬上想幫忙-,雖然你明明沒時間,雖然你明知他只是想利用你,或者他有能力自己解決,可是你自然而然的會想對別人好,雖然自己也知道其實可以不必,但習慣了,不去做反而怪怪的;再說,"對別人好"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也已經習慣了,雖然不舒服,但我們承受得起,所以呢?為什麼要改?改變之後一切就都不在預期中了,你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你也不知道自己承受得了或承受不了?所以呢?雖然不太舒服,但最壞就是這樣了…
  你看到改變的困難了嗎?你知道應該改,但卻找各種理由不去改,也不願去承擔改後可能的結果。即令你終於下定決心要改了,也是徬徨猶疑再三,然後才慢慢的踏出一小步試試看,結果似乎不如預期-雖然只是似乎,但看來不習慣-,所以又快速收回腳了,還是回復過往做法比較習慣。然後,經過一段時間,或者找人諮商或者求神問卜後,又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又再下定決心,又再試著踏出一小步…終於好像可行,信心增加一點了,再往前,再大步一點看看…,好像不如預期,只好又縮回來,再給自己鼓舞打氣,再試…這個過程可能是極為漫長,是個長時間再三掙扎的過程…可是別人看不到你的掙扎,看不到你很努力的在嘗試,可是卻很難跨過心中的那道坎,他們說得輕鬆,說來簡單:「你就直接說明你的困難,或者甚至直接說沒時間,就好了啊!這有什麼難的?」可是,對當事者來說,如果這麼簡單那早就不是問題了,但他說不出口,他不知如何拒絕,所以呢?所以想要改變就是這麼的難…
  不止是平常人認為難,即令是心理學者也不容易,武志紅是大陸著名的心理學者,他說自己請人諮商已有五年,還在諮商中…(當然他的諮商其實是透過諮商師的協助來和自己的內在進行一層又一層的對話)。諮商師當然知道應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做(以武志紅來說他當然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可以怎麼做,應該怎麼做),可是指導別人或者告訴別人可以怎麼做、應該怎麼做?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當事者變為自己時,你再清楚,再有條理,還是不怎麼管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你太清楚了,所以反而有點不以為然嗎?情緒之所以難處理,創傷之所以難復原,這也是原因之一嗎?

停止創傷很容易

  改變(或者說修復)童年創傷不易,但要停止童年的創傷則相對容易。看到它,它就停止傷害你了。什麼意思呢?你在難過或者悲傷、痛苦的時候,你不會想到或者看到別的東西,你整個就陷溺在其中了,可是情緒本身是不長久的,你悲傷一陣子之後,會稍微喘息一下緩和一會,此時你可以看到或想到別的東西了,你可以看到或想到別的東西,表示你不是情緒本身,情緒是伴隨著你的某個什麼機制的,既然情緒不是你,所以你可以試著把它當做是你之外的某個具體東西,你可以和它對話,與它溝通,甚至安慰,理解它。有一種說法是你的意識是你理性運作的機制,而你的潛意識則是你情感運作的機制,後者經常是無意識的,維持著你的生活運作,例如你每天梳頭,用同一隻手拿梳子,從固定的地方梳起等等,通常都是無意識的運作;因此有人認為用意識的時間不多也不長,因為費神也費力。可是無意識保留了你所遭遇的一切事物,並承受其衝擊,又因是無意識,所以除非當事者靜下心來注意到它,看到它,否則意識和無意識經常是各走各的,各過各的,心裡哀傷,表面堅強,悲喜交集,樂也樂不起來,而且樂中總有著悲的背景,如果意識和潛意識能夠順暢的溝通交流,心裡快活,表面堅強,喜樂合鳴,快樂前行,情況就改善了。意識和潛意識的溝通必須是有意識的作為,你意識到無意識了,你注意到無意識了,你主動的與無意識進行溝通了,然後才有所謂的溝通。你沒注意到它,那麼再怎麼有心,再怎麼設法也沒用。

再犯前先想想

  回到對別人好,可是別人卻不見得對他好的案例,他對別人好之後,希望別人也能對他好,對他的好還要符合他對別人好的級別,一旦別人沒回應,或者回應不符級別,他就覺得不舒服;問題是別人有要你對他好嗎?別人即令想回應也不一定知道應如何回應或應如何回應到你要求的級別,你對別人好,反而給別人帶來了壓力和困擾,你對別人的好似乎不是真好,真好是不求回報的…慢慢的,你對別人好,反而成為別人不願與你進一步交往的主因;可是別人不願與你進一步交往,你更想對別人更好,以贏取別人對你的重視和注意…這就成了循環且連鎖的系統,持續進行著,最後大家都避你而遠之,而你則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呢?靜下心來,想對別人好時,問一下自己: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不便?會的話,試著拒絕吧?會不會想要回報?會的話,試著拒絕吧?

犯了後再檢查

  那是在對別人好之前自己對自己的提醒,可是提醒自己之後,你可能還是過不了以往熟悉的做法,還是去做了;而在對別人好的時候,你無暇顧及到自己的心情(即使顧及了可能想反悔但又出不了口下,不了手),所以呢?等告一段落後,你靜下心來,又可以再次跟自己對話了;而一旦你跟自己對話,你就脫離了那個熟悉的情緒,可以看看自己的處境了。換句話說,此時你不再受那情緒影響,或陷溺在那情緒當中了。即使你還是對別人好,可是這次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施展了,意識加入後,那個後果就是你可以承受的了,那跟你無意識之下的做為是有不同的。可是除非你確實有心改變,否則你知其害也沒用,你還是會受其害,還是會在有心改變卻改變不了的情況下受其害。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聖嚴法師說:「面對煩惱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然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就是佛的智慧。」其實面對惱人而揮之不去的情緒時,也可以應用這個原則來處理。
  我曾經考慮過到底是先面對,再接受,還是先接受,再面對的問題。情緒來了,例如我對別人好,可是別人對我卻沒有那麼好,我覺得很受傷,那麼你首先就讓那個受傷的感覺表現出來,告訴自己我覺得自己受傷了,因為別人對我比不上我對他的好,我生氣,我難過,我覺得不值,這些都不必阻擋,讓它發洩、釋放後,再來面對,所以應該是接受它,再面對它,但有人認為情緒來了,例如你很生氣,然後呢?你注意到自己正在生氣,並且給這個情緒定調為"生氣",然後我們接受這個情緒…所以呢?應該是面對,再接受…不管何者先,何者後,你都注意到自己的這個情緒了,你把這個情緒跟你自己分開來了,所以你可以處理它了。

  處理的方法很多

  處理的方法很多,你可以使用<情緒密碼>釋放自己的受困情緒;你可以使用<零極限>的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你可以使用<超級生命密碼>的愛與感恩;你可以使用<希塔療癒>;你可以使用呼吸,正念,用手指頭輕輕敲擊頭部穴道(註三),你可以寫封信給那個情緒,你可以用空椅法和情緒進行溝通,你可以想像著你有一個置放情緒的內在小孩…甚至你可以找諮商師,求神問卜,宮廟神壇,只要你認為有用的你都可以嘗試,畢竟有沒有效你自己最清楚。(然而有的宮廟神壇可能有些問題,請自己小心。)

  處理的過程漫長艱辛

  處理的過程可能極為漫長,而且處理的結果會進進退退的,可能進一步退兩步,然後再進兩步退一步…但,只要你靜下心注意到自己的情緒了,那麼你就已經在療傷止痛的過程中、路途上了。越急越慢,越是心平氣和的反觀內心,可能越快得到療傷止痛的效果…每天張開雙眼,人,事,物就這樣或快或慢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干擾著我們,這也是神秀大師要我們時時勤拂拭的原因,時時看到內心那個明鏡台,時時把上面沾染的塵埃拂開拭去…,以回復內心的空明純淨;可是恢復空明後,碰到的人,事,物,又或多或少的影響了我們,干擾了我們,所以呢?我們又再看到內心那個明鏡台…又輕輕的把上面沾染的塵埃拂開拭去…這幾乎是時刻不停的持續的過程,當然,拂開拭去後,我們就可以依照著聖嚴法師的教導<放下>它…
註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7mirtJmPE&list=RDCMUCji-zaxxrMLAu83X4SAhLxA&index=11&ab_channel=%E4%BC%98%E7%B1%B3%E7%BD%91%E5%AE%98%E6%96%B9%E9%A2%91%E9%81%93
註二:吳清忠:(2009)。人體復原工程。晨星出版。171-174頁。
註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jJWZ_ig5k&ab_channel=%E7%B0%A1%E5%BE%A1%E7%B9%8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永是生錯時代,放錯才情的音樂才子,如果放在今天的話,他應該是羅大佑或李健之流。在大家重視考試為官之時,他卻因為在上者的誤會和知識份子的歧視而只能卑屈的在下層討生活,又因其才華夠,際遇足,因而有諸多能呼應庶民大眾心聲的作品問世。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你必須和自己和解。必須斬斷和過去悲催的連結,然後才有可能輕裝遠行,步履輕盈,心情輕快,神態輕鬆。否則背負著痛苦悲催的沈重包袱,即使想大步向前,實際上卻只能步伐蹣跚。既走不快,而且還滿臉愁容,滿腹心事。而且,你也只有和自己和解之後,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一個嶄新模式的,為孩子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為什麼要修復或療癒童年創傷?因為不想背負沈重的過去包袱艱辛前行,而想放下包袱輕快上路。也為了阻斷代間傳遞,給予後代健康且快樂的童年經驗。不是原諒,也無所謂原不原諒,而是放下過往,與自己和解。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我們多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這影響負面偏多。而且兩代之間的重點和看法都有差異,也成了難解的因素之一。探討起來,我自己似乎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了。但和兄弟所受影響不盡相同,換言之,原生家庭的影響因人而異。一旦受到太重的負面影響,則修復過程極為艱辛漫長。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的經驗" 原生家庭影響深遠,人的生命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本文討論原生家庭是什麼?對人有什麼影響?如何產生影響?人會如何因應?但不管如何因應,人其實都受到影了。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 作者:晏殊 原文: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柳永是生錯時代,放錯才情的音樂才子,如果放在今天的話,他應該是羅大佑或李健之流。在大家重視考試為官之時,他卻因為在上者的誤會和知識份子的歧視而只能卑屈的在下層討生活,又因其才華夠,際遇足,因而有諸多能呼應庶民大眾心聲的作品問世。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你必須和自己和解。必須斬斷和過去悲催的連結,然後才有可能輕裝遠行,步履輕盈,心情輕快,神態輕鬆。否則背負著痛苦悲催的沈重包袱,即使想大步向前,實際上卻只能步伐蹣跚。既走不快,而且還滿臉愁容,滿腹心事。而且,你也只有和自己和解之後,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一個嶄新模式的,為孩子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為什麼要修復或療癒童年創傷?因為不想背負沈重的過去包袱艱辛前行,而想放下包袱輕快上路。也為了阻斷代間傳遞,給予後代健康且快樂的童年經驗。不是原諒,也無所謂原不原諒,而是放下過往,與自己和解。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經歷   我們多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這影響負面偏多。而且兩代之間的重點和看法都有差異,也成了難解的因素之一。探討起來,我自己似乎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了。但和兄弟所受影響不盡相同,換言之,原生家庭的影響因人而異。一旦受到太重的負面影響,則修復過程極為艱辛漫長。
      "人的一生都在梳理童年的經驗" 原生家庭影響深遠,人的生命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本文討論原生家庭是什麼?對人有什麼影響?如何產生影響?人會如何因應?但不管如何因應,人其實都受到影了。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 作者:晏殊 原文: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