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以影像記錄人類,以田野蘊含世界──專訪《綠色牢籠》黃胤毓導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綠色牢籠》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黃胤毓導演從 2013 年起,便以「沖繩八重山的台灣人」為主題,計畫「狂山之海」系列紀錄片,此一系列旨在關注沖繩台灣移民,以及其後代的發展。2016 年發表系列首部曲《海的彼端》,回溯二戰前因為受日本政府「農業開墾」徵召,而從殖民地台灣前往八重山墾荒的族群。主人翁玉木夫妻二人,歷經戰前戰後的歷史巨變,最終在此地開枝散葉,橫跨逾八十年對身份的歸屬、認同,在晚年返鄉的旅程中逐漸清晰⋯⋯。第二部曲《綠色牢籠》則是以沖繩歷史中聲名狼藉的「西表礦坑」為題,透過貼近礦坑召募人養女橋間阿嬤的日常生活,撥開獨屬於那個背景時空下,鮮為人知的集體記憶。
導演之所以著手處理這類主題,並非偶然。在其大學因緣際會接觸「台日民族誌」相關資料時,便已對在沖繩的台灣移民史深感興趣。之後決定啟動「狂山之海」計畫,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往返台日之間,並訪問約 150 位相關人士搜集資料,這些都成為日後拍片龐大的資料庫。導演認為這類族群應該要被歷史記住,而自己又是深諳日文及相關研究者,更對他們有種「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導演於 2016 年搬到沖繩居住,從剛開始以外來的角度看這群人,到後來自己也屬於「在沖繩的台灣人」,其中心態的轉變令他感受到,「當一個議題做到一定的時間長度,我也會變成其中的一員,比較不會有從外在獵奇的視角。」
《綠色牢籠》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早在 2010 年,胤毓導演發表的首部紀錄短片《五谷王北街到台北》中,便開始以紀錄片的形式關心民族人類學。身為政大廣電系學生的他,常常選修民族系的課程,在其中不僅開啟他對人類學的興趣,更帶領他進入紀錄片的田野影像。導演認為紀錄片最迷人之處,在於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在短短的時間內進入他人(不曾有過)的生命經驗。「我非常喜歡人類學研究的出發點,即是一個研究者到了某個場域,用他的筆或攝影機去認識這些人的生活故事。」胤毓導演正是選擇以拍攝的方式呈現人類學的核心價值。
2013 年導演入選一個對其拍攝紀錄片別具啟蒙意義的計畫,是由河瀨直美監製的「Grand Voyage:壯大的航海」,並跟隨工作坊於奈良《殯之森》拍攝地駐村一個月。對他來說,此行最大的收穫在於認識到河瀨如何建構她的「田野」,以及與村民間的關係。「我現在的田野雖然是石垣市這個小島,但我可以從中不斷挖掘到很多新鮮、深刻的東西,甚至可以看見整個世界。」胤毓導演借鏡河瀨的拍攝經驗,去思考怎樣從日常中找到題材,再從其中觀照自己是如何成長於此、放眼於斯。
《綠色牢籠》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對新北市紀錄片獎來說,黃胤毓導演並不算是新人,2017、2019 年他分別以《綠色牢籠》與《神之高原》獲獎。2017 年參賽時,正處於《綠色牢籠》跟拍的中期,基本的剪接素材都具備了,但導演想在片中以類劇情片的方式重現歷史,卻苦於遲遲籌不到經費。「對我們製作長片而言,這樣的補助還是很需要的,有點像是中間加進來的活水。」導演笑著說道。他認為新北市紀錄片獎非常適合剛踏進紀錄片領域的學生們參加,因為主辦單位除了提供獎金資助外,還有「指導監製」會從旁給予建議。
「狂山之海」系列第二部曲《綠色牢籠》本來於今年 5 月上映,但上映不久便遭逢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因此還有許多台灣觀眾未能知曉本片。導演透露《綠色牢籠》預計將於 9 月底重上院線與大家見面,希望能引起更多人關注這段「被遺忘的時光」。
《綠色牢籠》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這部片不僅有導演對於被攝者橋間阿嬤的觀察,亦有不少對於歷史的實際走訪、考證,因此還出版了書籍《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前衛出版社,2021 年 5 月初版)。導演本為了專心致志拍攝電影而輟筆好些時日,因這本書而重新拾筆寫作,突破了原先的瓶頸。本書除了詳盡記錄電影《綠色牢籠》耗時 7 年的創作過程,更有導演包含在片中的自我對話,關於想像與記憶、歷史與存在、真實與再現⋯⋯。
第三部曲《兩個世界》目前還在拍攝中,此片延續《海的彼端》「八重山台灣人」族群的第三、四代「八重山華僑會青年團」為主角。這個族群從過去第一代由台灣前往八重山的「移民者」,到如今第三代已經大部分是在八重山出生的「當地人」,他們與台灣的關係是什麼?從他們身上又能讓我們反思什麼?當我們把時間的緯度再拉長,年輕人們變成了下一代的長輩,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上,什麼東西會被留下?又是什麼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黃胤毓導演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我覺得最幸福的田野關係是跟村民一起創作,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進來。八重山現在已經是我很重要的一個田野。」胤毓導演非常感謝遇見這樣一個族群,可以支撐他跟拍十年的光陰卻絲毫沒有計較。對導演來說,完成「狂山之海」三部曲最大的嘗試在於,可以用很大的精神及心力去處理一個議題,並讓此議題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希望透過一系列的電影記錄,能令更多人看見這個族群的真實樣貌,並提供大家思考有關移民的身份認同。
採訪、撰稿:15噸的書(薛晴方)
劇照、導演照提供: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老鷹之手》是賴麗君「嘉義三部曲」的第二部。不同於《神戲》是關注新住民與傳統戲曲,這次她將觀眾帶回她懷念的八〇年代牛斗山。牛斗山盛產蓮藕,在過去完全靠人力的時代,藕農必須徒手將蓮藕挖出,長久下來導致手指彎曲變形成了「老鷹手」。
《斯卡羅》裡的必麒麟其實帶著點《神鬼奇航》強尼戴普飾演的傑克史派羅船長的瘋癲風格,周厚安對此回應:「我覺得編劇跟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定意圖就是如此。在這齣劇裡面,必麒麟是個怕死又愛錢的英國佬。怕死的角色比較好玩(笑)。」但必麒麟的好玩,某種程度又與史實相符⋯⋯
《神之鄉》裡林一心是虔誠的信徒。林暉閔家裡雖是拿香拜拜的,但他面對信仰的態度則較為中立:「我覺得人類會有信仰,就是要給我們希望、溫暖和安慰的,不管是哪一種信仰,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人有所畏,才能知所進退。如果自己有拿捏好分寸,對耶穌和關聖帝君都是尊敬,那我想他們就都會照顧你。」
馬志翔父親為偏鄉學校服務,成了他生命的終點。但馬志翔接演了《聽見歌 再唱》,又彷彿像是他作為作者演員職涯的新起點。「當然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馬上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但至少可以引起討論、讓大家願意去關心,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一樣是很努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馬志翔至少這次無憾了他的努力。
「小時候,我喜歡躺在田埂上,看著蜻蜓飛,那樣仰望稻田的方式,我已經漸漸忘了。」他說很多人拍稻田都是鳥瞰的,看它很遼闊,但很少低鏡頭,「我發現要拍這部片,如何放低自己、用『他者』的視角去看,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形容《南巫》有侯孝賢的影子,而侯導景仰的小津的固定鏡頭、長鏡頭、仰望鏡頭,也影響吉安很多。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老鷹之手》是賴麗君「嘉義三部曲」的第二部。不同於《神戲》是關注新住民與傳統戲曲,這次她將觀眾帶回她懷念的八〇年代牛斗山。牛斗山盛產蓮藕,在過去完全靠人力的時代,藕農必須徒手將蓮藕挖出,長久下來導致手指彎曲變形成了「老鷹手」。
《斯卡羅》裡的必麒麟其實帶著點《神鬼奇航》強尼戴普飾演的傑克史派羅船長的瘋癲風格,周厚安對此回應:「我覺得編劇跟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定意圖就是如此。在這齣劇裡面,必麒麟是個怕死又愛錢的英國佬。怕死的角色比較好玩(笑)。」但必麒麟的好玩,某種程度又與史實相符⋯⋯
《神之鄉》裡林一心是虔誠的信徒。林暉閔家裡雖是拿香拜拜的,但他面對信仰的態度則較為中立:「我覺得人類會有信仰,就是要給我們希望、溫暖和安慰的,不管是哪一種信仰,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人有所畏,才能知所進退。如果自己有拿捏好分寸,對耶穌和關聖帝君都是尊敬,那我想他們就都會照顧你。」
馬志翔父親為偏鄉學校服務,成了他生命的終點。但馬志翔接演了《聽見歌 再唱》,又彷彿像是他作為作者演員職涯的新起點。「當然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馬上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但至少可以引起討論、讓大家願意去關心,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一樣是很努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馬志翔至少這次無憾了他的努力。
「小時候,我喜歡躺在田埂上,看著蜻蜓飛,那樣仰望稻田的方式,我已經漸漸忘了。」他說很多人拍稻田都是鳥瞰的,看它很遼闊,但很少低鏡頭,「我發現要拍這部片,如何放低自己、用『他者』的視角去看,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形容《南巫》有侯孝賢的影子,而侯導景仰的小津的固定鏡頭、長鏡頭、仰望鏡頭,也影響吉安很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達悟還被稱雅美的時候,紀錄片《蘭嶼觀點》,紀錄80、90年代的蘭嶼人文風景,台灣人類學者胡台麗受到當時排外的達悟族人接受,打算拍攝一部講述蘭嶼人事物的紀錄影片,來敘述蘭嶼這小島上真實的樣貌與問題。除了醫療資源匱乏、傳統風俗迷信、開放觀光決策的瑕疵等,還有如今依舊無解的核廢料放置問題,從過去直到今日。
Thumbnail
《GAMA》是部口述歷史的日本紀錄片,由戰後出生的一代,松永光男接觸到考古歷史,而開始在山洞內追溯這場戰爭中在洞窟與不見無止的穴中為了存活躲避戰火的人。漸漸從這些過往的骨骸與用具中找尋到戰火之下沖繩人的記憶,這些記憶是躲不掉的,它會隨著時代繼續傳承給下一代,讓後代知道1945年沖繩的故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 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同時也要完成自己的論文。 這座島嶼豐富的樹林猶如凝聚爆發生命力的精緻盆栽, 又像是遠古時代幻獸藏身其中的沉默森林。 探勘時,秋野聽了做為嚮導的老人家,山中居民說起島嶼的傳說, 下決心要到島的另一端去看看。 熱氣蒸騰的南國小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達悟還被稱雅美的時候,紀錄片《蘭嶼觀點》,紀錄80、90年代的蘭嶼人文風景,台灣人類學者胡台麗受到當時排外的達悟族人接受,打算拍攝一部講述蘭嶼人事物的紀錄影片,來敘述蘭嶼這小島上真實的樣貌與問題。除了醫療資源匱乏、傳統風俗迷信、開放觀光決策的瑕疵等,還有如今依舊無解的核廢料放置問題,從過去直到今日。
Thumbnail
《GAMA》是部口述歷史的日本紀錄片,由戰後出生的一代,松永光男接觸到考古歷史,而開始在山洞內追溯這場戰爭中在洞窟與不見無止的穴中為了存活躲避戰火的人。漸漸從這些過往的骨骸與用具中找尋到戰火之下沖繩人的記憶,這些記憶是躲不掉的,它會隨著時代繼續傳承給下一代,讓後代知道1945年沖繩的故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 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同時也要完成自己的論文。 這座島嶼豐富的樹林猶如凝聚爆發生命力的精緻盆栽, 又像是遠古時代幻獸藏身其中的沉默森林。 探勘時,秋野聽了做為嚮導的老人家,山中居民說起島嶼的傳說, 下決心要到島的另一端去看看。 熱氣蒸騰的南國小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