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沙丘》觀後感受:充滿詩意的一部科幻電影

昨天我終於去看《沙丘》了。
要說《沙丘》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呢?首先,它不是適合用「商業電影」的觀影習慣來觀賞的作品。
要我說為什麼的話,《沙丘》服務的對象並不是「商業」,而是「故事」以及非常喜歡這部作品的粉絲──要知道,《沙丘》好歹也是頗有年代的經典科幻小說。即使我並不熟悉科幻也從未讀過《沙丘》原作,但是先前透過他人介紹我才知道,像是《異形》、《星際大戰》都曾深受《沙丘》影響而誕生。
然而正因為經典,「改編」就成了一大難題:編劇與導演,還有它的幕後電影製作團隊,能否將如此深植於粉絲內心的傳奇端上大螢幕,並且不讓大家失望呢?
何況當我知道這是一部兩百多萬字(我不太確定是英文還是中文字數)的大部頭小說,而且內容是十分正統的西方文學、也就是會佐以大量的世界觀描述來鋪陳故事氛圍,那麼改編的難度又更是難上加難──也因此,我之所以會決定觀賞《沙丘》,很大的原因是我對於製作團隊會如何處理《沙丘》感到非常好奇。這點,算是身為一位西方類型文學愛好者兼小說家的私心。
這是我寫過最開心的一部影評。因為超級不需要擔心沒有版權圖可用,只要狂找免費圖庫的沙漠照片就行了。
如果要形容,《沙丘》就像是一首詩,很有詩意,壯麗而優美。
儘管故事性是《沙丘》電影版的一大缺點,但透過牽動情緒的配樂、壯闊的景致、以類型小說常見堆疊氣氛手法的敘事分鏡所渲染出的故事氛圍,《沙丘》光論「藝術性」的表現已經可奉為上乘。
然而更讓我為之著迷的,是《沙丘》講述世界觀的手段,居然是透過人物的對話一句一句慢慢帶出──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尤其以大部頭類型小說而言,它甚至是必須的。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故事人物的對話並非責在「服務觀眾」,而是「應付對話者」。在故事情境裡,觀眾不是談話者而是旁觀者,因此人物理所當然沒有義務特別解釋他們提到的專有名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反過來說,與人物同為該世界觀下的對話者,他們擁有基本的共同認知,就算有認知缺乏,他們也能透過誤解、情感、動作,來展現基於認知缺乏所會有的行動──這同時也伴隨著敘事動機的誕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人物們談及專有名詞,他們當然沒有責任或義務,需要特別去解釋「他們到底在說什麼」;而當人物的對話邏輯「合理」了,自然而然能夠演繹出具有戲劇效果的對話場面,也就不會發生對話岔出、像是「突然翻字典解釋意思」一樣讓人尷尬的情況,打斷觀眾沉浸故事氛圍的浸入過程。
這種敘事手段在大部頭類型小說很常見,但是在不同媒介的敘事作品卻並不總是如此──尤其以電影來說,要如何在前三十、四十分鐘內讓觀眾能進入狀況、融入故事情境,這就會是「商業的考驗」。
因此電影往往得去除多餘的元素,即便它對於原作而言如何重要──這也正是改編作品往往不盡人意的原因。像是根據2013《Tomb raider》遊戲改編的同名電影,就大幅度拿掉了奇幻元素。雖然故事是順暢了,卻少了該作最為人著迷的奇幻神祕氛圍,也讓整部電影觀賞起來單調乏味。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讓《Tomb raider》忠於原作、保留奇幻元素,那麼這部電影或許會成為災難也說不定──理由,正是商業的考驗。片長一小時半,你可能光是鋪陳奇幻感就佔去大幅度的時間,同時也壓縮掉故事主線的存在空間;但若是犧牲主線,那麼這部故事就不能算是完整的故事;但若是拉長片長,除了成本因素,客群是否足夠廣大到回本賣座,都是需要考量的事情。
《沙丘》很顯然犧牲了商業、也就是讓觀眾能快速進入狀況的機會,徹底保留了原作的風情特色。整整兩小時半,我們若不在事後去閱讀原作或者問讀過原作的人的話,我們大概永遠無法明白奎薩茲哈德拉赫、貝尼·傑瑟雷特姐妹會、真言師、魅音到底是什麼概念。但在《沙丘》,它們存在、它們被談論、它們被反覆強調,都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它們身處於這個世界」,這是故事的一體性──嚴格來說,這是一步險棋。如果對於作品沒有透徹的了解,沒有掌握故事格局的能力,那麼這部電影將會是一場災難。
值得稱許的是,Denis Villeneuve對於《沙丘》的理解顯然非常透徹。從觀賞《沙丘》的過程,我好幾次都看得出來哪些意象深遠的畫面,其實背後都隱藏著大量僅能用文字詮釋的意境──要處理這些文字意境並不容易,尤其還得將它「圖象化」。然而,即便像我這種沒看過原作的人,我都能在《沙丘》的引領下逐步沉浸到故事氛圍,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形容《沙丘》是帶有詩意的電影了。
所以我個人非常佩服《沙丘》的製作團隊。《沙丘》片長長達兩小時半,它大幅度保留了世界觀展現的空間,儘管觀影者可能會「從頭到尾搞不清楚狀況」,甚至《沙丘》也確實壓縮掉了故事主線的發揮空間(昨晚在Telegram跟翁子騏對過答案,果然電影才說完第一部曲故事的一半而已)。但如此忠於原作的處理手段,若不是對《沙丘》有至深的愛意與景仰,是無法營造出「如同塵沙般飄緲,卻又揮之不去的夢境」這般境地的故事氣氛。
  • 有別於以往的商業電影,《沙丘》的電影劇本並不為「商業」服務,而是「故事」。因此需要用不同以往觀影的心態來品味這部電影。
  • 如果是西方奇科幻愛好者,肯定會對這部作品不斷冒出的專有名詞跟充滿敘事性的畫面感到興奮不已;如果你不是,我推薦可以試著好好感受《沙丘》不斷在呈現一個「奇特世界」的神祕氛圍。
  • 有沒有讀過原作不重要,因為《沙丘》電影就是在用小說敘事的方式來呈現這部作品。即使像我不是原作讀者,我的觀賞感受是「啊,我正在讀一本科幻小說」,甚至由於我是小說家,因此我有辦法從每一格畫面讀取到建構這段畫面背後的文字。
整體來說,《沙丘》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正在讀一本小說。它很美麗,充滿藝術氣質,卻又不會盲目追求意境表現或者抽象的意識與情感(據說原作超意識流的?);音樂與景色的佈局非常到位,不會有讓人突兀的安排。但論故事性,就如前所說,《沙丘》電影才走到一半而已,它並不完整,甚至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頭沒有尾(而且前提是這個頭你get得到),不過我還是非常推薦一看。

追蹤社群:FB粉專噗浪PlurkIG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