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國限電背後,一場全球能源政策都需要面對的變革代價

疫情在全球的復甦腳步不同,隨著歐美消費需求端恢復,同時東南亞疫情升溫,使得像是越南這樣的製造業重心一度拉高警戒關廠,許多訂單也轉單到中國,大量的需求湧入增加了中國工廠生產的需求。
中國今年的出口額年增率今年每個月幾乎在20%以上
工廠訂單大增,全社會用電量的年增率也飆高,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中國政府需要採取比過去更嚴格的限電措施。
供需之所以不平衡,主要是因動力煤的價格高漲,但是電廠不能漲價以免拉高通膨,發電越多就虧損越大。但是以火力發電佔七成的中國燃煤的供給卻是不足,原因是中國自身的原煤產量的增速降低,今年1-8月年增4%,進口的煤炭則下降了10%。但同期的燃煤發電成長14%,使得庫存下降。加上中國北方也要為冬天取暖準備煤炭,加劇了短缺。
中國是煤礦大國,但產能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在推動降低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能耗雙控」政策。國家設定了減碳目標,中國的長期國策,是要做產業升級在供給側淘汰高耗能低毛利成長的產業,降低內捲的程度,高耗能的鋼鐵、煤電、石化減產就是主要的目標。而如今遇到火力缺煤,中國當然也會有所因應,但是因為煤礦業的整改要更符合環境標準和安全規定,也不是說產就馬上產出來。中國一些金融機構端就已經停止為煤炭企業融資。
而煤礦的另外一個來源是進口,而煤礦短缺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跟澳洲近年的關係快速惡化,導致了中國對澳洲下了進口煤的禁令作為懲罰,但澳洲高品質的燃煤其實過去是中國最主要的進口來源,佔了煤進口近4成。
Source: Reuters
從澳洲的角度看,失去中國這個大客戶,印度則補上部分的缺口,以及台韓增加動力煤的進口。澳洲礦業公司由於主要生產供給給日韓台的煤礦,品質要求需要更高,也因此高品質動力煤的價格也拉得更高。
Source: argusmedia
Source: argusmedia
總體來看,動力煤過去一個月漲了超過50%,跟去年的水平比起來更是漲了超過一倍。
中國面臨的不可能三角,是要環保產業升級、要因應需求提高產能、要電價便宜不受供需影響。工業重鎮廣東、江蘇、浙江上半年的能耗都沒有跟上,就需要在下半年補課趕進度開始限電停工。要說中國其實在乎的不是環保,而是希望產業升級能汰換掉低毛利高耗能污染的產業。
中國全國發電量結構,風電和太陽能的成長雖然很快,但是真正的基石還是火力發電。但在國家政策發展上,對火電的投資卻是在減少的。
中國對於電力基礎建設投資,可以看到火電是在逐年顯著減少,風電則是快速增加。
新增的裝機電力結構,主要也是太陽能和風電,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超過六成。和五年前的火力佔一半不可同日而語,而工業為主的中國在工廠訂單需求大增時,其實很難調動很受天氣狀況影響的再生能源,這也造成若要達成環保減碳目標,在景氣好時工廠需要常態性的限電停工。
跟去年比起來,今年上半年中國核准的煤電裝機容量更低。此外今年因為南方的雨季較晚開始,水力發電的發電量也減少,迫使中國需要北電南送,在九月23-25時風電驟減使得電力缺口變大,因此需要緊急拉閘限電。
電價上漲其實不只是中國的問題,歐洲也面臨非常嚴重的電價飆漲
歐洲不同電力市場的電價持續攀升。
Source: AleaSoft
全球天然氣的供應不及需求恢復,北海風速在20年來最低水平,讓風機閒置導致電價飆升,歐洲的天然氣與電力價格都突破紀錄。
歐洲各國都有雄心要關閉燃煤電廠走向再生能源,但是今年由於美國的颶風拖延了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減緩了供應,天然氣庫存低的歐洲國家都經歷了大幅電價上漲。
即便想轉去使用煤炭火電,歐洲港口的庫存也在2016年以來的新低,主要的原因是碳排放的價格高,使得火電發電成本高昂,碳的價格也漲了90%。電價的加溫會傳導轉嫁到下游,形成更高的通貨膨脹,隨著冬天的靠近,天然氣需求進一步上升,情況也可能會繼續惡化。
Source: Bloomberg
去年歐洲經歷嚴寒使得天然氣庫存非常低,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也相對有限,因為他也在重建自己的庫存,歐盟有大約23%的電力來自於天然氣,僅次於核電的26%,由於天然氣儲存不易,因此電價會容易受原物料成本波動,許多再生能源為主的國家越來越依賴電力充足的國家出口電力。
全球都在往再生能源轉型之際,其實未來越來越有可能遭遇常態化的缺電或是電價飆漲(這在亞洲許多國家嚴控電力市場防通膨,所以比較可能遭遇電廠限電缺電,歐美電力市場相對自由則比較可能遭遇電價飆漲)在供給變少但需求不變的狀態下,電價和原物料價格自然會提高,更可能推升通膨。
這在未來很可能變成一種新常態,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火力發電對支援工業產出的重要性更大,而煤炭是多數國家都想要盡量減少的發電方式,也因此對煤電投資降低,這就導致了未來對天然氣的需求,可能會在某些無風少太陽等天氣情況的時刻加大。更容易推升天然氣的價格。
當然,若這一切都只是因疫情產生的短期現象都還好,疫情若能持續減緩,對於一地的尖峰用電需求也可能會降低,就比較不會產生集中訂單加上供應鏈卡關萬物齊漲的連鎖反應。
但是若我們面對的將是從中國、歐洲到美國等區域都大力激進推行再生能源與減碳目標,石化燃料的產出投資減少,那我們也要準備好,未來的電力市場會更常受到天氣與原物料供需行情的牽動而價格大幅波動,這是全世界都要經歷的過渡期。
不過與此同時,在經歷電價飆漲的時刻,其實更會刺激電力的基礎設施和低碳替代能源的加速投入,可能是未來長線的機會,包含儲能設備或是像是氫能這樣能從不同方式生產的儲電發電能源來源,其實也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在研發投資的方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