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2/1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釀投稿|《超級大國民》:淺聲低吟的時代哀愁

文:默風
海峽的雙手
提著公事包的老人漫步於海灘,望向大海中聳立的雙手,二一 ,是老人看見的手勢。
雙手被手銬銬住,卻不斷往海岸靠近,籠罩整片天空,巨手遮住陽光,陰鬱的海峽有著發寒的空氣,逐漸凝聚成一股濃霧,瞬間,老人原本日益昏盲的雙眼,更看不清海灘的景致。
老人不害怕那雙巨手,反而有股莫名的熟悉感。百無聊賴的老人繼續漫步,在海灘走累了,就緩緩坐下,靜靜地等待霧散。
一坐就是 30 多年的等待,老人始終不發一語,終於等到陽光灑落,濃霧散去。
霧散了,景物終於清晰,為什麼老人卻含著眼淚?
島嶼的血債
心臟病發的夜晚,許桑再度夢見死去的摯友,身體的病痛,讓許桑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決定申請離開養老院,只為彌補一段不曾言說的遺憾。出院後,許桑與女兒的家庭格格不入,無法習慣社會環境,許多問題困擾著自囚於養老院的老人。曾經的一場讀書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許桑和友人因閱讀禁書和進行會議入獄,許桑在獄中屈打成招,供出好友陳桑的藏身地點,使陳桑落網,最終慘遭槍決。困於時代裂縫的老人,心中蒙塵,無法拭去。為了和摯友說上一聲抱歉,償還囚禁自己一生的血債,許桑邁出緩慢卻堅定的步伐,開啟一趟白色恐怖的救贖之旅。
《超級大國民》從 1950 年代橫跨至 1990 年代,以許桑為主要敘事者,跳切回憶和真實歷史畫面,表達許桑對時代的複雜情感。大量使用表情特寫及內心獨白,讓許桑側錄時代印象,城市的歷史疊層一一浮現,與記憶相對照的同時,也看盡許桑的內心。全片幾乎都以暗冷色調做詮釋,兩款海報也都是同樣色系的設計,海報中看不見面孔的陳桑與模糊的許桑,似乎在訴說愈被政府抹殺的身影,是不容被看清的,甚至要被時代所遺忘。從電影到海報設計的冷冽氛圍,呈現臺灣時代變化對角色的影響,感受白色恐怖的遺毒猶存,在人物展現的落魄中,看見時代與人無法治癒的創傷。
《超級大國民》中的政治環境始終複雜。1990 年代,此時台灣的政治氛圍從白色恐怖轉換為黑金政治,電視裡國代打成一團,政壇呈現亂象,對比許桑和伙伴曾經的光明理想,映照到當今的黑金政治,是無比諷刺。電視上政治新聞不斷,此時的台灣已然脫離白恐的控制,但政治環境仍然汙穢,甚至許桑女兒的丈夫也在選舉中與黑金掛勾,家中遭到盤查,使他和女兒再次遭遇受政治支配的恐懼。萬仁導演沒有選擇透過許桑表達對政治的批判,而是經由許桑身邊的人事物傳遞訊息,除了呈現許桑與時代的鴻溝,也強調他不願再次面對政治的心境。從許桑女婿的言談中就能發現,1990 年代的政壇只談利益不談理想,政治時空的對比,突顯出 1950 年代許多自由民主鬥士的精神可貴,不畏懼極權的壓迫,想要努力改變現狀;如此精神固然值得敬佩,但《超級大國民》不會過度追捧時代的受害者,讓劇中角色能自然貼近觀眾,所有的情緒與互動都是日常可見的真誠,不是美化後的敘事。
以主角許桑為例,身為白色恐怖的倖存者,許桑的性格也並非以往各式媒材塑造的那般崇高,不畏懼苦難。相反地,他頑固、害怕,有所歉疚,與家庭有化解不掉的心結,真實的情感表達,和觀影者是互相映照,更容易同理許桑受到的傷害與折磨。與其大書特書奮鬥精神是多麼偉大,《超級大國民》選擇以真實自然的人性面向,關懷壓抑的歷史記憶,透過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細膩觀察,彰顯白色恐怖對於許桑一代人造成的創傷,無法輕易被抹滅,更無法自在言說。
出院後,此時的台北也早已不是許桑熟悉的台北,記憶、現實伴隨許桑游移在城市中,尋訪舊時的朋友與可能知曉陳桑葬身之處的人。許桑探訪的四人都代表不一樣的歷史訊息,四位許桑人生中的重要人物,串連起白色恐怖的歷史帷幕,是時代凝練的縮影。
第一位探訪的好友游桑,穿著類軍服的服裝,吹奏薩克斯風,伴隨軍艦進行曲的聲響,畫面也切換到日治時期許桑和老友準備出征南洋,和家人一起合影的畫面,透過替日本作戰的回憶橫跨時空,顯現政權的轉移。國民政府遷台後,用盡一切力量試圖消弭日本的影響,神社的改造、雕像的破壞,試圖讓台灣人民遺忘日治的記憶。但自身的蠻橫霸道,反而只加深老一輩台灣人對日治的懷念。
曾聽聞祖輩的故事,老一輩的家族人認為日治時期是有法治的年代,同樣寄人籬下,但日本帶來的卻是相對的安定,這對於在時代中風雨飄搖的老人已經足夠。而國民政府來台後,是不斷的紛擾與離愁,所有人是敢怒不敢言,對於日治的思念無形中加深。祖輩的家族長者在篝火旁輕唱日文歌謠,裊裊輕煙中,或許看見的是渴求的安寧,但煙霧散去之後,又是繼續徬徨的日子。游桑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轉換與逝去,游桑吹奏軍艦進行曲,慢步走出破舊的家屋,回憶畫面演繹了日治時期的閱兵、戰爭,以及最後定格在骨骸上昭和年代與為國獻身的字樣,彷若日本在台的影響已然消逝,轉眼,是嶄新的時代。回憶的畫面從樂曲飄揚,逐漸轉向現實裡靜寂的夜,點點燈火閃爍的夜台北,彷彿訴說台灣在和往昔些許的美好道別,準備進入如同夜晚一般黑暗的時代。
沒有得到想要的消息,許桑繼續探尋,在大街上看見反核四的公投遊行,民眾大聲高喊「罷免!做主人!」許桑身著黑西裝的背影,舉足不前,困惑的表情凝視眼前的人流,格格不入的寂寥是對時代的質問。為何過往因為讀書會就要被定罪,如今人人上街示威,對政府的決定提出質疑,卻是法律保障的行動?許桑不發一語,無聲,往往是靈魂最強大的衝撞。
穿過遊行人潮,許桑找到的第二位老朋友是吳教授,吳教授原先對於老友到訪非常意外,迫不及待與其敘舊話家常,但一聽聞老友來意後,迅速戴起耳機,不再理會好友的任何問話。透過妻子的轉述才得知,吳教授認為腦部被國家安裝機器,監控他的思想──究竟要多麼懼怕,才能產生如此的不辨虛實,來換取虛假的安寧?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