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以我為器│薩滿 The Medium(20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論片名翻譯為〈薩滿〉或是〈靈媒〉都像是只說了一半。薩滿代表的泛神論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但這部片顯現的萬物有靈卻彷彿不包含生者的靈,或許是歷史證明了人類正是最不懂得敬畏生命的物種,滅絕異類、同類相殘,所謂的善惡只能寄託於「終有報」─是在經歷無數死生、世代也要追討的「正義」,生者不是在為此生負責,還得承繼先輩招致的詛咒,用來還債的靈是註定沒有話語權的,像無辜的敏成為惡靈的器皿,禁錮於強大的報應體系下,她的靈不允許被憐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27會員
234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羅伯特曾說「我們的臉使我們與眾不同,一張有特色的臉使人們能夠表情達意」,對擁有絕世美顏的維拉來說,他卻再也不能表達自己,在羅伯特面前,他只能是依附而溫順的,他的情緒只出現在所有「逃脫」橋段裡,如他憤怒撕毀那些甜美的碎花洋裝,徒勞無功地反抗將被固化觀看的命運,最後卻還是得自己默默收拾一地狼藉.....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未曾耳聞碧娜‧鮑許(Pina Bausch)是何許人也?Google能給你綜觀且頗為具體的答案,這支紀錄片並不說那些,卻不影響你被它觸動:片中只是記錄一段段舞者們在碧娜過世後對她的回憶;她的不在見證她強烈的存在,存在在這群舞者的肢體裡、從未直面對她說出口的表白裡,甚或害羞游移的眼神最終凝定於....
在這些脈絡下,「她終究是個女人」反倒成為了一句釋放的眉批,卸下了十三妹努力「像個男人」的那個假面,彷彿首次分別出男性、女性的不同,沒有誰才是典範、沒有誰說了算;這句話中或許還可能有點羨慕的味道?男性熱愛成為悲劇英雄的那些別無選擇,對十三妹而言卻全是自己的選擇,男子漢血氣方剛的橫衝直撞,在十三妹...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惡劣,對他而言「英雄」不過是合理化的流氓,而他也紮紮實實扮演好這個角色,這是因為他明白自己事實上別無選擇:屬於正義或邪惡的一方?戰戰兢兢的活著或毫無顧忌的死去?…所有選項都只是人加諸自己的假命題,摘下面具的笑匠就只是一個看得極其透澈的平凡人,面對命運手無縛雞之力,他需要那副面具...
對於「復仇」的異議也正凸顯事件核心的無力感。人類社會因道德、法律得以運作,但真相卻告訴我們:惡可以沒有原因、恨也或許找不到對象,而這也是正妍的處境;劇情並沒有交代孩子失蹤的過程,觀眾不再做為全知者而是與劇中的正妍甚至真實案件中絕大部分的受害家庭一樣被蒙在鼓裡,不知道究竟是誰拐走孩子、不知道事情怎麼發
羅伯特曾說「我們的臉使我們與眾不同,一張有特色的臉使人們能夠表情達意」,對擁有絕世美顏的維拉來說,他卻再也不能表達自己,在羅伯特面前,他只能是依附而溫順的,他的情緒只出現在所有「逃脫」橋段裡,如他憤怒撕毀那些甜美的碎花洋裝,徒勞無功地反抗將被固化觀看的命運,最後卻還是得自己默默收拾一地狼藉.....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未曾耳聞碧娜‧鮑許(Pina Bausch)是何許人也?Google能給你綜觀且頗為具體的答案,這支紀錄片並不說那些,卻不影響你被它觸動:片中只是記錄一段段舞者們在碧娜過世後對她的回憶;她的不在見證她強烈的存在,存在在這群舞者的肢體裡、從未直面對她說出口的表白裡,甚或害羞游移的眼神最終凝定於....
在這些脈絡下,「她終究是個女人」反倒成為了一句釋放的眉批,卸下了十三妹努力「像個男人」的那個假面,彷彿首次分別出男性、女性的不同,沒有誰才是典範、沒有誰說了算;這句話中或許還可能有點羨慕的味道?男性熱愛成為悲劇英雄的那些別無選擇,對十三妹而言卻全是自己的選擇,男子漢血氣方剛的橫衝直撞,在十三妹...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惡劣,對他而言「英雄」不過是合理化的流氓,而他也紮紮實實扮演好這個角色,這是因為他明白自己事實上別無選擇:屬於正義或邪惡的一方?戰戰兢兢的活著或毫無顧忌的死去?…所有選項都只是人加諸自己的假命題,摘下面具的笑匠就只是一個看得極其透澈的平凡人,面對命運手無縛雞之力,他需要那副面具...
對於「復仇」的異議也正凸顯事件核心的無力感。人類社會因道德、法律得以運作,但真相卻告訴我們:惡可以沒有原因、恨也或許找不到對象,而這也是正妍的處境;劇情並沒有交代孩子失蹤的過程,觀眾不再做為全知者而是與劇中的正妍甚至真實案件中絕大部分的受害家庭一樣被蒙在鼓裡,不知道究竟是誰拐走孩子、不知道事情怎麼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巫者(薩滿)的修行方式與傳統宗教的差異。巫者不抗拒生活中的誘惑,並且相信一切出現的原因;他們能在艱苦環境中保持道德標準,並尋找真理的折射。相對於宗教的禁忌,巫者的修行更具彈性和包容性,文章中也提及愛爾蘭詩人葉慈對於基督教與玄學祕術的雙重信仰,展現不同修行方式之間的共通性。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今敏的認識,始於《東京教父》、《千年女優》。尤其對他虛實交錯的運鏡、敘事手法著迷不已。 《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層次豐富,真實與幻覺之間交錯、雙寫,表現在主角未麻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也表現在人物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連通、互動上。 而結局,是真實,還是虛幻獲得主導地位?答案在最後,已不重要。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個我已無法用巧合形容的超自然故事。 總而言之,先前時常提到我很信任的管道,他開啟了新技能服務:薩滿療癒。
Thumbnail
「妳非凡人,妳是所有生靈與死靈的載體,是承載他們意識的骨幹,維持平衡,是妳的使命。當滅生則臉譜為白,滅死則臉譜為黑。腳下的萬人塚,一張張臉,都是滋養妳的存在,若沒有他們,妳亦不復存在。妳與所有的靈共存,妳是運轉的一部分、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請珍惜妳自己的存在,愛,無所不在。」 在一座廢棄的
Thumbnail
摘自賽斯資料(賽斯書)《靈魂永生》 “神明”的歷史代表人意識之旅程 外在的宗教劇是不斷在開展的內在精神性實相之不完美的代表。 這些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裡的神明與先知----他們吸收了居住在某一段時間的人們所拋出的集體的“內心投射”。這種宗教劇貫注並指揮內在實相中必須以物質來代表的那些面,
#薩滿療癒 #能量療癒 薩滿的世界觀是泛靈論,萬物皆有靈(魂氣),亦即萬物皆有各自的氣,而宇宙萬物皆是以氣會氣,相互交流運轉,如同四季會有節氣的概念,也是源自於蒙古薩滿的世界觀。但薩滿並不是宗教,而是世界觀。被稱為薩滿的人則是有在執行療癒技術與穿梭不同世界空間的人,因各文化不同,沒有特別要求
也許我們太多事了,把我們看到的都豪無保留說了出來,不把話說出來,人們還以為風就是真相。知道了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魔慈系統,我們是末法時代的魔子魔孫,但我們還有慈悲之心,無論是香港電影,和日本黃爆都有惻隱之心,當然有者還喪失人性,其因我們就是魔慈眾生。 當然香港也有妙性人電影,不說我就成了風了,人們就
Thumbnail
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是一部探討自我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未麻在戲劇與妄想、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迷失與尋找。劇情不斷遊走在虛實之間,隨著快節奏的剪接和大量的蒙太奇,觀眾也和主角一起深陷於混亂的漩渦之中,無法抽離,無法分清虛實,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已然變得模糊不清。
Thumbnail
薩滿信仰是一種分佈於北亞、中亞、西藏、北歐和美洲的巫覡宗教,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祕知識,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具有預言、治療和屬靈世界溝通的能力,還能旅行到屬靈世界。在中國的傳統始於史前時代,並在滿族和西藏地區盛行。目前,滿族地區、鄂溫克族地區、南北韓等仍有保持著薩滿信仰的情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巫者(薩滿)的修行方式與傳統宗教的差異。巫者不抗拒生活中的誘惑,並且相信一切出現的原因;他們能在艱苦環境中保持道德標準,並尋找真理的折射。相對於宗教的禁忌,巫者的修行更具彈性和包容性,文章中也提及愛爾蘭詩人葉慈對於基督教與玄學祕術的雙重信仰,展現不同修行方式之間的共通性。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今敏的認識,始於《東京教父》、《千年女優》。尤其對他虛實交錯的運鏡、敘事手法著迷不已。 《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層次豐富,真實與幻覺之間交錯、雙寫,表現在主角未麻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也表現在人物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連通、互動上。 而結局,是真實,還是虛幻獲得主導地位?答案在最後,已不重要。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個我已無法用巧合形容的超自然故事。 總而言之,先前時常提到我很信任的管道,他開啟了新技能服務:薩滿療癒。
Thumbnail
「妳非凡人,妳是所有生靈與死靈的載體,是承載他們意識的骨幹,維持平衡,是妳的使命。當滅生則臉譜為白,滅死則臉譜為黑。腳下的萬人塚,一張張臉,都是滋養妳的存在,若沒有他們,妳亦不復存在。妳與所有的靈共存,妳是運轉的一部分、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請珍惜妳自己的存在,愛,無所不在。」 在一座廢棄的
Thumbnail
摘自賽斯資料(賽斯書)《靈魂永生》 “神明”的歷史代表人意識之旅程 外在的宗教劇是不斷在開展的內在精神性實相之不完美的代表。 這些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裡的神明與先知----他們吸收了居住在某一段時間的人們所拋出的集體的“內心投射”。這種宗教劇貫注並指揮內在實相中必須以物質來代表的那些面,
#薩滿療癒 #能量療癒 薩滿的世界觀是泛靈論,萬物皆有靈(魂氣),亦即萬物皆有各自的氣,而宇宙萬物皆是以氣會氣,相互交流運轉,如同四季會有節氣的概念,也是源自於蒙古薩滿的世界觀。但薩滿並不是宗教,而是世界觀。被稱為薩滿的人則是有在執行療癒技術與穿梭不同世界空間的人,因各文化不同,沒有特別要求
也許我們太多事了,把我們看到的都豪無保留說了出來,不把話說出來,人們還以為風就是真相。知道了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魔慈系統,我們是末法時代的魔子魔孫,但我們還有慈悲之心,無論是香港電影,和日本黃爆都有惻隱之心,當然有者還喪失人性,其因我們就是魔慈眾生。 當然香港也有妙性人電影,不說我就成了風了,人們就
Thumbnail
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是一部探討自我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未麻在戲劇與妄想、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迷失與尋找。劇情不斷遊走在虛實之間,隨著快節奏的剪接和大量的蒙太奇,觀眾也和主角一起深陷於混亂的漩渦之中,無法抽離,無法分清虛實,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已然變得模糊不清。
Thumbnail
薩滿信仰是一種分佈於北亞、中亞、西藏、北歐和美洲的巫覡宗教,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祕知識,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具有預言、治療和屬靈世界溝通的能力,還能旅行到屬靈世界。在中國的傳統始於史前時代,並在滿族和西藏地區盛行。目前,滿族地區、鄂溫克族地區、南北韓等仍有保持著薩滿信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