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在「不可能改變」中丟進反轉催化劑|如何改變一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拖延症再起,趕快來寫個心得導正一下。
(第一次試Kobo的樂分紅,你從上面這連結買我可以得到零用錢?!)
▲推薦指數:★★★★★
這本書全名是《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我必須說這書名很不吸引我,因為我很討厭人家說要改變我,哈哈。
然而內容真的很棒,我從前言就開始畫重點,不誇張,誠心覺得所有從事行銷、業務相關工作的人,或是常常會遇到溝通、說服情境的人都要買一本回家拜...喔我是說買回家看。此外,也推薦給跟我一樣,家裡有意志比冰了兩年的肉粽還堅硬的長輩,然後常常得在老小之間奔走喬事情(?)的苦情老大們。
全書用很明確的架構,在拆解人們在被試圖說服進而產生反彈時,其背後的心態,還有相應的解決辦法。作者把常遇到的被拒絕狀況分成五大項(R-E-D-U-CE),並且一一提出不只一種的破解方式,是一本兼具mindset(心態建立)跟tactics(策略)的溝通工具書。
說服藏著理解,而理解包著同理心。
Photo by Sebastian Herrmann on Unsplash
詳細內容跟架構就不多說,賣書的網站都有,下面分享有打到我的幾個部分。

◆人們害怕失去作主的權力,所以拒絕外來意見

就像我一開始看到書名那樣,總覺得我就不想被改變阿,這樣有種強迫推銷的感覺,「如果我自己想要改變,我就會改變啊!」原來這句話就是關鍵,我們常常遇到的狀況是,你越是叫對方要怎樣、不要怎樣,他就越會去做跟你相反的事,就是因為人會想要當自己的主人,所以藉由拒絕外來的意見來抗拒「失去自主權」這件事。

針對這種情況,要改變對方想法的關鍵就是:要讓他覺得,他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做出這個決定的。我們要做的是說明客觀情況,然後提供選項跟可能的結果,最後把決定權交回對方手上,促使他自己走到選項裡。
我覺得這種手法,也讓我反思自己不採納別人意見、逃避溝通的理由,原來是心底害怕失去自主權,所以無論我是否真的有仔細思考過外來的建議,起初都會抱有抗拒的感覺,發現這點之後就能察覺自己的執著所在,也就能更敞開心胸去接納不同的狀況。

用相似的經驗拉近距離,比將心比心更有說服力

我們通常認為持兩方不同意見的人,是站在一條線的兩端,而大家常拿出來用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就是讓自己試圖進到另一端去想像對方的感受,而事實上,你很難真的完全感受對方的處境,就像生理女性如我,很難真的去體會站著用手拿出東西就可以尿尿的感覺一樣。(好爛的比喻,但我真的無法體會)
作者提到,在某方面意見不同的人,總會在其他地方有共同點。書裡提到的例子是,一名代表聲援LGBTQ族群的人去說服拉丁裔的老翁,讓他從反對、討厭同性戀,轉而能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就是藉由相似情況和類似的經驗情感去切入----這名老翁一直以來都十分照顧自己病榻的妻子,而眼前這個女性也擁有相守一生的妻子,他們僅僅都是出於愛,在照顧自己所愛之人的平常人。
簡而言之,比起在既定不會有共識的點上面硬幹,不如找出你們共鳴的話題,然後從那邊去帶回你要說服的事件,也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運用方式。

對於不確定性,人會有規避風險的心態

人類最原始的恐懼是未知,對未知的不安,得以讓我們囤積物資、購買超額保險、出門帶一堆不一定會用到的行李、情緒勒索身邊的人......,面對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事,人類會傾向選擇自己覺得風險較低的方案,來試圖降低不確定性裡的未知因子。
舉例來說,在逛夜市的時候,我通常不會沒問就買沒標價格的東西,因為我不想要等到結帳才發現價格超乎預期貴,有時候發懶甚至問也沒問就直接跳過他,實際上情況是他可能根本沒有我預期貴,但我就不想冒風險,而這個動作對於那些沒標價的店家來說,就是一筆損失。
不確定性是拒絕的原因,所以我們要試圖減少甚至除去不確定性,也許是產品資訊、服務的品質,或是任何會變動的因子,你看到的google評論、常見問答、承諾優惠或福利,就是為了減低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進而導致拒絕的運用。

改變既有的習慣需要成本,但不改變會付出更多成本

這個方式可以打醒總是覺得原本選項比較好的人,因為轉換需要一些時間跟心力來重新適應,所以當改變的好處,其效果並沒有大於改變後的兩倍好時,就很難吸引人投入成本來轉換。
這件事也影響到我的投資策略,自從發現現金放著不動會被通膨侵蝕之後,我就開始轉移分配到其他多少會有收益的管道裡,因為不動已經不是沒有賺,而是會縮水,這就很像你哪天腳斷了,不治療並不會讓他自己好,而是會越來越糟糕,此時就算治療要花錢花時間,你也不得不在他變更糟之前立即處理。
你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像那條斷腿一樣,只是不會立即感覺到痛而已。

◆◆同場加映:反向運用這本書教的東西來看清推銷

除了推薦這本書給行銷業務相關的人,作為工具書之用外,我也想要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身為一個常常會腦波弱、被人情攻勢推銷或是無法拒絕的人,這本書也給我很多抓出自己弱點的啟發,或許這種話講出來會被業務人員毆打,但就是有人基於一些不安的把柄被抓住,而說服自己買了不想要買,或是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因此,我也希望腦波弱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你就可以知道你自己到底是怎麼被說服的,說不定下次遇到同樣招數,你可以停下來想想,然後察覺你自身的意願是在什麼說法裡面被影響,裡面會藏有你的執著和不安。
對於執著和消費的關係,我也有寫一篇文章,想知道更多也可以看看。


小結

《如何改變一個人》這本書的原文名稱前半是The Catalyst,催化劑的意思,我覺得很能詮釋書裡的做法。

很多時候你並不是從正面去說服別人,而是從一些相關的因子、相似的角度去切入,你所做的就是丟進一顆催化劑在你們的對話裡,然後讓對方受影響進而自己起化學反應。書的論點也許有時不見得是完全符合包容異己的道德議題,但整體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也學到很多東西。
希望你們都能從這本書,找到溝通與說服技巧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25內容數
土生土長的台灣文組生,aka第一類組長大的數理絕緣體,工作之後除了自己遭遇到很多荒唐的職場經歷,身旁同為文組的朋友們更是一個個有著如電視劇的工作奇談。很多時候你得要有一枚變形蟲的靈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靖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整本書像蛇咬一樣在我身上留下一些難解的毒,雖不致命但你知道他就是在身體某個角落,提醒你我在這裡,我在你生命留下痕跡了。
這一切都要從拒絕讓不公平的機率主宰開始。你不是被機率決定命運的彩券。
拖延症其實是「維護自尊心」的保護機制,透過這個可以發現:我們不僅在躲避這個世界的刺激,更是在躲避真實的自己。
讓自己的心像空氣流通的房間一樣,坦然接受世間的好壞,也勇敢提出對立的想法來挑戰現實。
只要願意嘗試找到自己得心流所在,並且有意識去給予控制,心流出現得越頻繁,就會讓日子過得更合你心意。
整本書像蛇咬一樣在我身上留下一些難解的毒,雖不致命但你知道他就是在身體某個角落,提醒你我在這裡,我在你生命留下痕跡了。
這一切都要從拒絕讓不公平的機率主宰開始。你不是被機率決定命運的彩券。
拖延症其實是「維護自尊心」的保護機制,透過這個可以發現:我們不僅在躲避這個世界的刺激,更是在躲避真實的自己。
讓自己的心像空氣流通的房間一樣,坦然接受世間的好壞,也勇敢提出對立的想法來挑戰現實。
只要願意嘗試找到自己得心流所在,並且有意識去給予控制,心流出現得越頻繁,就會讓日子過得更合你心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了促進行為改變的有效策略,強調改變的關鍵在於減少阻力,而非強制。作者提出五大催化劑,以幫助我們理解如何降低人們的抗拒心態,從而更順利地促進他們接受新行為或觀點。本書適合希望增強影響力的人,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或生活中,都能運用這些策略以推動正向變化。
Thumbnail
前言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是這世上最難的課題...有多少人因為"人際關係"而陷入憂鬱的泥沼,讓人困擾不已。此時有本書能給你擺脫這泥沼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本人就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經常綁手綁腳,擔心東,介意西,因此錯失很多進步或改變自己的機會,真的很想擺脫”不自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這本書的主題是探討人們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讓他們改變想法、觀點或行為。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學、溝通技巧和策略,讓讀者能夠更加有把握地影響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閱讀《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深深體會到影響他人的能力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必備的社交技能。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了促進行為改變的有效策略,強調改變的關鍵在於減少阻力,而非強制。作者提出五大催化劑,以幫助我們理解如何降低人們的抗拒心態,從而更順利地促進他們接受新行為或觀點。本書適合希望增強影響力的人,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或生活中,都能運用這些策略以推動正向變化。
Thumbnail
前言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是這世上最難的課題...有多少人因為"人際關係"而陷入憂鬱的泥沼,讓人困擾不已。此時有本書能給你擺脫這泥沼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本人就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經常綁手綁腳,擔心東,介意西,因此錯失很多進步或改變自己的機會,真的很想擺脫”不自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這本書的主題是探討人們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讓他們改變想法、觀點或行為。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學、溝通技巧和策略,讓讀者能夠更加有把握地影響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閱讀《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深深體會到影響他人的能力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必備的社交技能。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