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在「不可能改變」中丟進反轉催化劑|如何改變一個人

2021/10/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拖延症再起,趕快來寫個心得導正一下。
(第一次試Kobo的樂分紅,你從上面這連結買我可以得到零用錢?!)
▲推薦指數:★★★★★
這本書全名是《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我必須說這書名很不吸引我,因為我很討厭人家說要改變我,哈哈。
然而內容真的很棒,我從前言就開始畫重點,不誇張,誠心覺得所有從事行銷、業務相關工作的人,或是常常會遇到溝通、說服情境的人都要買一本回家拜...喔我是說買回家看。此外,也推薦給跟我一樣,家裡有意志比冰了兩年的肉粽還堅硬的長輩,然後常常得在老小之間奔走喬事情(?)的苦情老大們。
全書用很明確的架構,在拆解人們在被試圖說服進而產生反彈時,其背後的心態,還有相應的解決辦法。作者把常遇到的被拒絕狀況分成五大項(R-E-D-U-CE),並且一一提出不只一種的破解方式,是一本兼具mindset(心態建立)跟tactics(策略)的溝通工具書。
說服藏著理解,而理解包著同理心。
Photo by Sebastian Herrmann on Unsplash
詳細內容跟架構就不多說,賣書的網站都有,下面分享有打到我的幾個部分。

◆人們害怕失去作主的權力,所以拒絕外來意見

就像我一開始看到書名那樣,總覺得我就不想被改變阿,這樣有種強迫推銷的感覺,「如果我自己想要改變,我就會改變啊!」原來這句話就是關鍵,我們常常遇到的狀況是,你越是叫對方要怎樣、不要怎樣,他就越會去做跟你相反的事,就是因為人會想要當自己的主人,所以藉由拒絕外來的意見來抗拒「失去自主權」這件事。

針對這種情況,要改變對方想法的關鍵就是:要讓他覺得,他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做出這個決定的。我們要做的是說明客觀情況,然後提供選項跟可能的結果,最後把決定權交回對方手上,促使他自己走到選項裡。
我覺得這種手法,也讓我反思自己不採納別人意見、逃避溝通的理由,原來是心底害怕失去自主權,所以無論我是否真的有仔細思考過外來的建議,起初都會抱有抗拒的感覺,發現這點之後就能察覺自己的執著所在,也就能更敞開心胸去接納不同的狀況。

用相似的經驗拉近距離,比將心比心更有說服力

我們通常認為持兩方不同意見的人,是站在一條線的兩端,而大家常拿出來用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就是讓自己試圖進到另一端去想像對方的感受,而事實上,你很難真的完全感受對方的處境,就像生理女性如我,很難真的去體會站著用手拿出東西就可以尿尿的感覺一樣。(好爛的比喻,但我真的無法體會)
作者提到,在某方面意見不同的人,總會在其他地方有共同點。書裡提到的例子是,一名代表聲援LGBTQ族群的人去說服拉丁裔的老翁,讓他從反對、討厭同性戀,轉而能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就是藉由相似情況和類似的經驗情感去切入----這名老翁一直以來都十分照顧自己病榻的妻子,而眼前這個女性也擁有相守一生的妻子,他們僅僅都是出於愛,在照顧自己所愛之人的平常人。
簡而言之,比起在既定不會有共識的點上面硬幹,不如找出你們共鳴的話題,然後從那邊去帶回你要說服的事件,也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運用方式。

對於不確定性,人會有規避風險的心態

人類最原始的恐懼是未知,對未知的不安,得以讓我們囤積物資、購買超額保險、出門帶一堆不一定會用到的行李、情緒勒索身邊的人......,面對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事,人類會傾向選擇自己覺得風險較低的方案,來試圖降低不確定性裡的未知因子。
舉例來說,在逛夜市的時候,我通常不會沒問就買沒標價格的東西,因為我不想要等到結帳才發現價格超乎預期貴,有時候發懶甚至問也沒問就直接跳過他,實際上情況是他可能根本沒有我預期貴,但我就不想冒風險,而這個動作對於那些沒標價的店家來說,就是一筆損失。
不確定性是拒絕的原因,所以我們要試圖減少甚至除去不確定性,也許是產品資訊、服務的品質,或是任何會變動的因子,你看到的google評論、常見問答、承諾優惠或福利,就是為了減低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進而導致拒絕的運用。

改變既有的習慣需要成本,但不改變會付出更多成本

這個方式可以打醒總是覺得原本選項比較好的人,因為轉換需要一些時間跟心力來重新適應,所以當改變的好處,其效果並沒有大於改變後的兩倍好時,就很難吸引人投入成本來轉換。
這件事也影響到我的投資策略,自從發現現金放著不動會被通膨侵蝕之後,我就開始轉移分配到其他多少會有收益的管道裡,因為不動已經不是沒有賺,而是會縮水,這就很像你哪天腳斷了,不治療並不會讓他自己好,而是會越來越糟糕,此時就算治療要花錢花時間,你也不得不在他變更糟之前立即處理。
你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像那條斷腿一樣,只是不會立即感覺到痛而已。

◆◆同場加映:反向運用這本書教的東西來看清推銷

除了推薦這本書給行銷業務相關的人,作為工具書之用外,我也想要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身為一個常常會腦波弱、被人情攻勢推銷或是無法拒絕的人,這本書也給我很多抓出自己弱點的啟發,或許這種話講出來會被業務人員毆打,但就是有人基於一些不安的把柄被抓住,而說服自己買了不想要買,或是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因此,我也希望腦波弱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你就可以知道你自己到底是怎麼被說服的,說不定下次遇到同樣招數,你可以停下來想想,然後察覺你自身的意願是在什麼說法裡面被影響,裡面會藏有你的執著和不安。
對於執著和消費的關係,我也有寫一篇文章,想知道更多也可以看看。


小結

《如何改變一個人》這本書的原文名稱前半是The Catalyst,催化劑的意思,我覺得很能詮釋書裡的做法。

很多時候你並不是從正面去說服別人,而是從一些相關的因子、相似的角度去切入,你所做的就是丟進一顆催化劑在你們的對話裡,然後讓對方受影響進而自己起化學反應。書的論點也許有時不見得是完全符合包容異己的道德議題,但整體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也學到很多東西。
希望你們都能從這本書,找到溝通與說服技巧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7會員
25內容數
土生土長的台灣文組生,aka第一類組長大的數理絕緣體,工作之後除了自己遭遇到很多荒唐的職場經歷,身旁同為文組的朋友們更是一個個有著如電視劇的工作奇談。很多時候你得要有一枚變形蟲的靈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