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流行遊戲跟玩具,這一點在有了孩子之後更會觀察到。
不過,基本的遊戲元素並沒有多大變化,身為職能治療師,很清楚小孩子自然會去尋求一些感官刺激,這是因為感覺需求所至,而些感覺需求也是職能治療師在感覺統合課程裡用來判斷的指標。
小時候喜歡的東西,不外是遊戲場裡有的,像滑梯、鞦韆、攀爬架(格架或單槓等)、翹翹板這類,其實這些東西現在也大多還有,只是比較注重安全性,擔某方面來說,減少了很多刺激強度,比方說現在你很難找到可以站著盪的鞦韆,這幾乎只會出現在一些老舊設施裡面了。
其實現在的遊樂場已經剝奪了很多類型的感官刺激,減少最多的就是關節的壓力以及觸覺這兩項,前一項是因為軟墊大量舖設,小孩那種從高處向下跳的感覺被明顯的減少。後一項則來自於幾乎沒有爬樹的機會,遊樂器材則表面不是塑膠就是烤漆,觸覺刺激明顯減少。
更別提現在小孩受的保護好太多,以前我們是赤腳爬樹,鞦韆老愛玩那種盪到最高跳下來的遊戲,滑梯則會採用趴著或站著的方式來玩,但現在,樹大多不能爬(現在公園裡是明文禁止爬樹的),鞦韆變成軟座椅,根本不能站。滑梯的話,小孩子要用「奇怪」姿勢滑,常會被家長糾正。
雖然我不禁止我的小孩「亂玩」,甚至鼓勵他們冒險,不過如果人多的時候,他們的亂玩會讓他們被其他家長「好心勸告」,免得「帶壞他的小孩」,說起來還真是無奈,我也只好跟孩子說,人多的時候「照大家的方式玩」,要不然就是我自己也下去跟著玩,親自負責「帶壞小朋友」。
最後一點頗為無奈,有些家長會因為這樣把他的孩子帶走,所以我也不大喜歡這樣做,不過就是有些家長會很喜歡順便管別人的孩子,當然,我們鼓勵大家要雞婆一點,像這些家長這樣積極想要「管教他人小孩」,出發點我其實是滿肯定的,問題出在,如果雙方家長觀點完全相反呢?
我一點也不覺得趴著溜滑梯有什麼不可以的,只要注意安全就好,但為何就是有家長覺得樣是不對的?
若是說不要逆著爬上滑梯,這一點在人多的時候我同意,因為會造成塞車,但趴著溜甚至站著溜,有何不可?尤其在對方的孩子年紀明顯比我的孩子大的時候,如果你還規定你的孩子不可以玩一些比較「危險刺激」的招數,那真的很無聊啊!
小時候我也喜歡把鞦韆扭阿扭的,然後放開旋轉,那很暈很爽的,現在也很少見到孩子這樣玩,倒是我們家兩個小鬼超愛這樣玩,然後就會聽到有些家長告誡她的孩子不可以學這種玩法。
最好你永遠都能陪他玩,不然我不相信他不會找機會試試看,到時候如果他不知道要謹守「再暈都不能放手」的重點,可有得摔了,我們家那兩個在我控制的環境之下早安全摔過幾次,現在精得很。
前一陣子在公園裡碰到一群國中女生,我才發覺事態嚴重,因為她們居然「不敢」,請注意,是「不敢」逆著爬上滑梯,只見她們一邊趴著慢慢爬上去,不敢用走的(穿著布鞋,連我們家小鬼都能直接走上去),還一邊尖叫,最後還一起滑下來摔成一團。
我聽到她們的說法是「我沒有這樣爬過」,聽了快暈倒。後來她們擠著小孩子用的小梯子上去滑梯頂層,為了在上面留言簽名……
說些題外話,公園裡的遊戲器材上面,常會有些爆笑題字,很多國高中生喜歡這樣到此一遊……
「我沒有這樣爬過。」怎麼我聽了覺得有點悲哀,雖然沒像這幾個一樣嚴重,但我在公園裡已經聽過不少這種國高中女生尖叫,只因為想要逆著爬上這組滑梯。
如果她自己都覺得這樣很恐怖,以後她也會這樣告訴她的孩子吧?那我小時候還拿滑板從滑梯上面加速衝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