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創傷,無論你選擇正視或無視,都會影響你看待未來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本人:Simon 賽門
曾經讀到一句話:「我們在一段感情裡的表現,通常是童年,過去的遭遇、創傷所形塑出來的。」
17 年前,我年僅小學,經歷家庭支離破碎、家庭暴力。每當臉上收到一記莫名的耳光,伴隨而來的是無盡的情緒勒索,每天上演的是身體、心理的煎熬。
罰跪著懺悔自己沒做的壞事後,面臨的是一連串無法自理的寂寞深淵。
有時候,我覺得大哭一場比孤單一人還來的好過一些 —— 哭鬧之餘,至少還有人、有鄰居會注意到自己。
那時候,父親埋首於事業發展,母親沈溺酗酒,酗酒之餘,小學的我要承受無盡的斥責與耳光伺候,作為母親的出氣筒。即使我戰戰兢兢,她卻總有理由要我跪在門前,「好好反省」。
什麼是「家」?我只知道,我不想要待在這樣的家 —— 每次獨自從學校走回家,那個家都是空蕩蕩。
一個人完成學校作業,在聯絡簿上模仿父親的簽名交差了事;
一個人沈浸在電視卡通的歡樂當中;
一個人晚上面對著冰冷的牆壁,催眠自己不要怕,沒有鬼!
7歲時,這樣的生活已經是常態。
最令人害怕的是晚上的開門聲,每次只要她一回來,就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即便到現在,偶爾聽到開門聲,內心深層的恐懼還是會被觸發。
要處理問題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回顧過去,正視自己曾經受到的創傷。
也因為這樣,我能找出為什麼自己會對曾經的伴侶:
1.) 惡言相向 (語言暴力)、情緒勒索。
2. )總是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對方。
4 年前歷經的感情挫折後,碰到形形色色的女生,這段過程也讓我更認識自己。
回首過往,清楚地看到:很多錯誤,都是出自於我不夠認識自己
當我更認識自己後,也不代表我未來就會成為聖人,再也不會犯下任何錯誤。而是我開始會有自覺,當我有自覺,我就會願意正視我的黑暗面,我的不完美。
每次當我一正視它們,問題也就解決一半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身體力行了。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過去、創傷,但那些不該成為讓你拿來當作傷害所愛之人的武器。
Cheers,
Simon 賽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4會員
76內容數
給你的文案粗點力,不漏氣,揍爛各種平淡無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粗臂賽門 的其他內容
這封信很簡短,所以,當你再次碰到困難,記住,你可以時常翻開來讀,看看當初就連那個迷茫的你,也能走到現在這樣。
「我到底剛剛他 X 的在幹嘛?」剛掛掉與小紐約披薩老闆的電話後,我不斷對自己狂罵,藉此掩蓋滿腹尷尬之情,當時,我還多少有些害怕。
如果你有某件熱愛的事情,想將它轉變成創業題目,不是不可能。 但首先,你需要先做一件違反直覺的事:與其把事情過度複雜化,不如想想看可以先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
為什麼總有人到老了後才開始後悔年輕時的夢想、想要做的事都還沒去做,當時沒有付諸實行呢?那又應該如何避免自己浪費寶貴的時間呢?
曾經有人告訴我...... 「不管你心裡在想什麼,把它寫下來。這麽做,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去釐清思緒。」
這封信很簡短,所以,當你再次碰到困難,記住,你可以時常翻開來讀,看看當初就連那個迷茫的你,也能走到現在這樣。
「我到底剛剛他 X 的在幹嘛?」剛掛掉與小紐約披薩老闆的電話後,我不斷對自己狂罵,藉此掩蓋滿腹尷尬之情,當時,我還多少有些害怕。
如果你有某件熱愛的事情,想將它轉變成創業題目,不是不可能。 但首先,你需要先做一件違反直覺的事:與其把事情過度複雜化,不如想想看可以先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
為什麼總有人到老了後才開始後悔年輕時的夢想、想要做的事都還沒去做,當時沒有付諸實行呢?那又應該如何避免自己浪費寶貴的時間呢?
曾經有人告訴我...... 「不管你心裡在想什麼,把它寫下來。這麽做,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去釐清思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過去困苦的自己,不應該被否認和羞恥,而是應該被承認和接納。作者認為這樣的過去是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從中成長。這是一篇關於接納自己過去的積極訊息。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學生時代被同學拿衣架威脅的經歷,引發了對於父親體罰的回憶。同時,作者也提到了自己的腰痛與心靈創傷之間的關聯。通過這些零碎片段的回憶,作者呼籲我們應該願意靠近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並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愛自己」除了上文提及的"人我之分"外,還有"今昔之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今昔之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一直放在心上,不放過,也不放下,也因此一直受到過去發生過的事的影響,曾經提及過的童年經驗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則是過去遇到的人或遇過的事,自己認為自己受委屈了,受寃枉了,受誤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些經歷是如此痛苦而深刻,以至於我們無法忘懷,家暴就是其中之一。家暴是一種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的行為,它不僅是身體上的暴力,更是心靈上的創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家暴的可怕和痛苦,也明白了如何走出這片黑暗。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過去困苦的自己,不應該被否認和羞恥,而是應該被承認和接納。作者認為這樣的過去是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從中成長。這是一篇關於接納自己過去的積極訊息。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學生時代被同學拿衣架威脅的經歷,引發了對於父親體罰的回憶。同時,作者也提到了自己的腰痛與心靈創傷之間的關聯。通過這些零碎片段的回憶,作者呼籲我們應該願意靠近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並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愛自己」除了上文提及的"人我之分"外,還有"今昔之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今昔之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一直放在心上,不放過,也不放下,也因此一直受到過去發生過的事的影響,曾經提及過的童年經驗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則是過去遇到的人或遇過的事,自己認為自己受委屈了,受寃枉了,受誤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些經歷是如此痛苦而深刻,以至於我們無法忘懷,家暴就是其中之一。家暴是一種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的行為,它不僅是身體上的暴力,更是心靈上的創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家暴的可怕和痛苦,也明白了如何走出這片黑暗。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