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Matimawag:淺談西拉雅語文學

西拉雅「語」文學

這篇文章所要談論的,並不是廣義的「西拉雅文學」,也不只是「西拉雅語」,而是「使用西拉雅語書寫的文學作品」。
所謂西拉雅文學的範疇並不限縮於語言的使用,無論是使用台語、華語或其他任何語言,只要內容涉及到「泛西拉雅經驗」之關懷,就能算是西拉雅文學。而我在此所指的西拉雅「語」文學則相反過來:必須以西拉雅語作為情感、故事的絕對載體,去釋放所有內容的可能性。這兩種文學以全然不同的路線,共同構成屬於當代的西拉雅想像。
因西拉雅語是一復振語言,九成的學習者仍在基本的字詞、構句中掙扎,要他們(或者我們)進一步去「寫作」,實屬不易。雖然如此,我卻要提出:西拉雅語文學的可能性正是在這樣曖昧模糊、掙扎變動中萌生的,無論是初學者或流暢的使用者,都絕對有能力與立場去創作。

當代西拉雅文學濫觴:挪亞方舟

與西拉雅語音樂劇《挪亞方舟》搭配出版的繪本
西拉雅語得以復振,有賴17世紀傳教士留下的羅馬字化翻譯文本:馬太福音、約翰福音⋯⋯等,以及後續使用此書寫系統的簽約文書、近代的田野資料等,詳細脈絡不在此多做贅述。我想指出一個事實:西拉雅人原本並不是一個基督宗教社群(對比西方社會),但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在進入當代復振過程之中,卻變得必然與基督宗教文本密不可分。
2002年,一部全西拉雅語音樂劇《挪亞方舟》在多重力量交會之下,於世界歷史中登臺;繪本《Ta Avang ki Noe-an西拉雅挪亞方舟》也伴隨著誕生。以在地文化、生命情境作為根基,以基督教符碼作為隱喻,用新生的西拉雅語重新詮釋經典的挪亞方舟故事,在「末日裡保全生命」的敘事裡獲得再生的力量,西拉雅人在這樣的故事裡彷彿成為建造方舟的「義人共同體」,並且終要回歸人與自然共融有愛的世界中。
此部作品雖為改編,且當時正值復振初期,對語言的掌握仍有不成熟之處,卻是當代西拉雅語文學的濫觴,從此奠定西拉雅語文學的道路。
內頁美麗的插圖與故事

復振之路:以詩歌為載體

在後續二十年裡,主導西拉雅語復振行動的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多以「音樂」作為傳播、教學的工具,包含小品的童謠、古調、聖詩,以及民謠和合唱作品。這些作品以「歌詞」的形式出現,通常具有明確的教育、對話目的——向他群、我群輸出特定的語言、文化、歷史想像,並藉此產生群體凝聚力。
萬正雄長老的作品〈Taywan, Tagipurug像天空之星〉以簡樸的文字,藉由「觀看天空之星」這樣超越時空的經驗,將台灣歷史、西拉雅祖先與當代的我們連結起來。
Taywan, tagipurug 台灣的住民
Mamumuan yan, Siraya 我們的祖先,西拉雅
Mikakwa ayalam hina 永遠在那與我們同在
mama ki atatalingey tu vuluvulum 像天空之星
此曲收錄於2020年發行的專輯《Mururawa Siraya西拉雅在唱歌》。專輯中另有兩首曲子入圍當屆傳藝金曲最佳作詞獎,最後由〈來行這條路〉獲獎。
Edgar L. Macapili老師的作品〈Pasubuga akey像鷹飛騰〉入圍24屆傳統藝術類金曲獎最佳歌詞。他用四段歌詞描寫一個文化繁盛、衰退、隱身、再興的過程,並期許西拉雅能如老鷹一樣自由、美好地翱翔天際。在此附上二、四段主歌與副歌部分歌詞:
Wagi gapit 日升
Nimukwa ta raruma 他者來了
Nimukun ta neni ki su 以他們的語言說話
Niamag apa ki tnamsing 也宣揚他們的信念
Nanang nimeyrang 以他們的名字為傲
Asi manino ta kawagan 生命不是自由的
Asi mariyang ta kawagan 生命不是美好的
Wagi matub 日落
Pasubuga, Akey 讓老鷹飛吧
Pasawvulum, Akey 讓老鷹翱翔
Wagi gapit 日升
Gapita ka pasusua 起身吧!讓我們說話
Tatuga ki tnamsing 展望吧!用我們的信仰
Pakulangaga ki nanang 呼喊吧!以我們的名字
Pakavahaw ki rig使我們的靈魂更新
Manino ta kawagan 生命是自由的
Mariyang ta kawagan 生命是美好的
Wagi matub 日落
Pasubuga, Akey 讓老鷹飛吧
Pasawvulum, Akey 讓老鷹翱翔
手繪西拉雅語詩歌譜〈Ramag ki nay ta imumi 你們是世上的光〉

語言建造文學,文學釋放語言

除了以上例子,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國家出版品得獎作品——《Sulat ki Su ka Maka-Siraya西拉雅語繪本》五冊,有完整架構及原創故事,也非常值得一讀。如前述所說,西拉雅語雖然仍在成長中,卻已有多元的作品產生,礙於篇幅,無法一一舉例。
筆者身為萬正雄長老的孫女、Edgar老師的女兒,有幸浸淫於可能性相對高的創作環境之中。因從小就對於詩詞、散文創作有所興趣,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接棒西拉雅文學的發展,開創其他可能的題材:愛情、奇幻、寫實⋯⋯。希望終有一天,西拉雅語不只是橫躺在文獻裡、資料中,成為被研究的客體,而能跳脫特定的敘事限制,實在地成為「正常化」的語言,以各式各樣的手法,傳達天馬行空的思想、感覺、觀點。
西拉雅語不是專屬於任何人的語言,它與我們一樣,還在茁壯,只要學習者願意將靈魂投入這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身體裡,就能共同造就文學盛宴。
參考資料:
一、西拉雅語繪本《Ta avang ki Noe-an西拉雅挪亞方舟》(萬淑娟、Edgar L. Macapili編著,胡惠鈞繪圖,2002)
二、西拉雅語兒童繪本&語言教材《Sulat ki Su ka Maka-Siraya》(萬益嘉、施朝凱、黃駿、鄭雅怡、萬淑娟合編,2010)
____原文刊載於臺灣教會公報週刊第3637期11/8-11/14之特別企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