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鏡像神經也需要學習?證明同理心不是天生的

大家好!這篇文章將暫時幫飛蛾最近介紹的「同理心」進行收尾,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先的的文章內容,在前2篇文章中
為何會成為遲鈍的木頭?因為情緒反應是「學來的」!】 【我的狗怎麼知道我的心情? ─ 情緒反應是學的
我們一步一步地向大家介紹了同理心的原理,在第一篇,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 「情緒反應是學的」,也就是說,我們為何能靠著聲音、表情等訊號辨別對方情緒?為何能夠有共感?全都要感謝我們過去的學習經驗,這也解釋為何有些疏於互動的人,EQ較低的原因;而在第2篇,我們談到了既然情緒是學的,那要怎麼學?要學會的條件是什麼?只有人類能學嗎?甚至,不同動物間能不能互相學習辨別彼此的情緒?這也是為何養寵物養久了就能夠彼此有默契。
當然,一個理論需要有一些實驗數據才能更容易讓人信服,先前我們與各位介紹了這個理論的概念,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個證據,可以支持「情緒反應 (同理心) 是學習而來,而非天生的」這個論點,我們挑了文內有關嬰兒哭聲可互相傳染的案例,以及鏡像神經可能如何幫助同理心的學習來談,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嬰兒間的哭聲能互相傳染?天生或學習?

在過去大家發現不同嬰兒間哭聲互相傳染時,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代表我們天生就有辨認情緒的能力,在此案例就是:「嬰兒出生時就可以辨認他人的哭聲,並產生共感」,但後來當我們更詳細去探討這件事情後,我們發現:「事情好像並非如此,辨認哭聲是學的才對」,如果依照先前文章所說,情緒反應是後天學習的話,那麼事情發展應該是這樣:
  1. 嬰兒在感受到壓力時 (肚子餓、不舒服等原因都有可能),他們會傾向發出哭聲
  2. 由於嬰兒們常常是被放在同一房間的,他們很容易滿足我們上篇文章提過的條件,產生情緒共鳴,同時不舒服並發出哭聲
  3. 這時他會同時獲得3個資訊,從自己身上得到第一人稱的不舒服感受、自己的哭聲聽起來的感覺,最後是其他人的哭聲聽起來的感覺 (與自己的哭聲相似)
  4. 嬰兒會將不舒服的感覺、哭泣聲的第一、第三人稱觀感、聽感連結在一起 (相關性學習,認為它們具有相關性而產生連結)
  5. 因此,這位嬰兒下此聽到他人在哭時,就會連結到過去不舒服的感覺,產生共感,便一起哭
關於以上說法,文獻內提出了一些證據:
  • 比起白噪音、沉默、合成的假哭聲,他們對真實的、其他嬰兒的哭聲更有感觸
  • 比起其他嬰兒的哭聲,當他聽到自己哭聲的錄音檔時會更有感觸 (除非那個哭聲對他來說很新奇,是之前沒聽過的)
  • 比起年長嬰兒的哭聲,他們對同年齡嬰兒的哭聲更有感觸
如果今天嬰兒不需要學習就知道哭聲代表不舒服,就能產生共感反應,那為何嬰兒還會對不同類型的哭聲有不同的反應呢?它對他們來說不是應該都差不多嗎?然而,如果用「情緒反應是學的」的說法來解釋就說得通了。
另外,這也是為何照顧小孩的父母、保母需要不斷地去做出「符合嬰兒當前感受的一些手勢、表情、聲音等等,來去嘗試與嬰兒產生共感」,例如看到小孩跌倒時,在小孩因痛覺而哭的時候,我們也會跟著做出一些能產生共感的表情及聲音,像是悲傷的臉加上心疼、感傷的語氣,因為這樣可以更能讓小孩有健全的情緒反應,且有同理心。

其他有趣的小案例 ─ 為他人痛苦感到愉悅?

另外不只是在小孩,文內也有提出一些在成人上的案例,例如有操刀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就比較不會有痛覺的共感,如果同理心是天生的,那我們對於痛覺的共感應該要差不多才對,所以會發現用「情緒學習」去解釋會比較合理。
或者過去也有實驗讓受試者在感到「愉悅」或「痛苦」時觀看他人痛苦的影像,結果發現,如果受試者本身也感到痛苦,那他的共感能力會變更強,能更好地去感受到對方的痛苦;如果受試者是在愉悅時看到這些的話,它的共感能力就會變弱,甚至會因他人痛苦而感到愉悅,因為他的大腦將「愉悅」與「第三人稱的痛苦訊號」連結在一起了。

鏡像神經於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最後,大家應該都聽過鏡像神經吧,它最著名的功能應該是它對於我們「模仿」時的幫助,這樣的一群神經元當然也何我們的同理心的學習拖不了鉤,目前不論是在fMRI、EEG還是EMS等等都發現到鏡像神經的活動跟同理心有關,依照目前「情緒學習」的說法來解釋的話,共感需要整合感受神經 (如聽到什麼、看到什麼等感官訊號) 與動作神經 (如做出哭泣的行為、握拳等主動的動作),例如將「對方哭泣的表情」與「我做出哭泣的動作」、「我內心的難過」3這連結,而鏡像神經只是讓我們知道對方的動作並模仿而已,它並非天生就會刺激情緒反應,需要有「第一次的學習」才能夠順利在之後於適當的時機被激活,引發共感。
舉個例子:假設我從來沒感受過「憤怒」,那我不可能學過「憤怒」這個情緒,因為我沒有和他人產生情緒共鳴的機會 (憤怒的共鳴),我也自然不知道我、以及他人在憤怒時會有哪些動作、表情出現,如握拳、呼吸急促、面部通紅等,因此,當我看到對方握拳、瞪著我時,我的鏡像神經能讓我模仿出對方的動作,但也就僅此而已了,我的鏡像神經無發激活我憤怒的情緒,也沒辦法讓我了解對方在憤怒,因為它沒有「學習」過;因此,如果我要在看到對方握拳瞪我時,讓我的鏡像神經告訴我、讓我感受到對方在憤怒的話,我需要先讓鏡像神經「學過什麼是憤怒」,要怎麼學呢?方法就如同前篇文章【我的狗怎麼知道我的心情? ─ 情緒反應是學的】所述,需要有第一次的共感時機出現才可。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Heyes C. (2018). Empathy is not in our gene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95, 499–507.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18.11.00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THEMA Café 希瑪科學咖啡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